第1篇 農村初中隱性輟學情況的調研報告
最近就農村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時,不少老師反映,農村初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于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一些地區(qū),實際輟學率高達40%。這些地區(qū)并非特別貧困,學生流失多半因為厭學?!?0%~40%的輟學率是下面公認的。上面一檢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學生再找回來,頂個名,謊報輟學率?!奔质‰p遼市某偏遠村莊的一位老師對記者說。據他了解,農村偏遠一點的學校,輟學率得有50%;離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來有40%。
吉林省東豐縣一位當過6年班主任的老師,以本校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初一入學人數(shù)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學期,還能有100人,而初二結束時,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有的縣,為了降低統(tǒng)計報表中的輟學率,將升學有望的學生單獨組成班級,其余的組成職業(yè)技術班,其實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畢業(yè)證?!眳⑴c調查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農村初中隱性輟學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老師們普遍反映,初二學生流失最多,因為在這個時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見眉目。一方面,一些學生學習跟不上,產生了厭學情緒;另一方面,有些家長面對成績,認為孩子升學沒希望,不如回家種地,或者學點手藝,打工掙錢。
“主要是厭學的太多。10個流失生中,也就1個是家長不讓念的,其余9個,都是孩子學不進去,家長也沒招兒?!彪p遼市某校一位張姓教師表示,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法》無能為力。
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的統(tǒng)計表明,輟學學生中,有53%是因為厭學?!皬膶W校方面講,應試教育壓力太大。素質教育在會上、材料上有體現(xiàn),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落實。教學以主科為主,不少課程學生不愿意學,感覺偏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應用的很少。同時,音體美活動少,學生被限制,喪失很多樂趣。”一位姓韓的農村老師說。
雙遼市某村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設施不那么齊全,光靠老師一張嘴,很難吸引學生?!跋裎倚?,語音室沒有;圖書室倒是有,但不對學生開放;試驗室太小,老師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進行操作,學生親自演練的機會少;全校沒有一臺像樣的微機,只有二三十臺城里中學淘汰的286、386,老師連像樣的課件都做不了。”
第2篇 關于農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進城打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jiān)護或寄養(yǎng)他人,于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xiàn)一個新的群體——留守孩子。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孩子”規(guī)模已達___萬人,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guī)模的上升趨勢。因此,留守孩子問題雖然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留守孩子問題仍然是當今社會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留守孩子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本校學生中進行了走訪和調查,并對留守孩子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學生___人,其中留守孩子__人左右,占學生總數(shù)的__%左右。據抽樣調查顯示,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單親在家且絕大部分是母親在家;有30%的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__%的家庭里沒有監(jiān)護人;其次都寄宿在親戚家。這些家庭多則照顧2-3個。過多的孩子使家庭無法照顧周到,沒辦法進行教育,帶來許多嚴重問題。
二、嚴重危害
極其嚴重 “留守孩子現(xiàn)象”有極大的危害性,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長時間的“關愛缺失”將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許多問題少年都與之相關。它給家庭、學校、社會都帶來不利的影響,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1、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留守在家與其父母分離,這是一種典型的“親子分離”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給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指導,進而成為潛在的問題少年。
2、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全民素質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中考以后就面臨失學,有的甚至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輟學,即使完成了,也缺少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機會,他們走上社會將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勢必影響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孩子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孩子的安全監(jiān)管,加之部分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對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jiān)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xiàn)安全事故。許多留守孩子在周末喜歡騎自行車,學校的教育對他們蒼白無力。一些班主任反應:這些學生本身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愛張揚,車速特別快,車技不高,所以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能力差,辨別是非能力弱,喜歡跟風隨大流,很容易與社會閑雜人員混在一起,或成為侵害對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較差。
由于我鎮(zhèn)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于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孩子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據調查顯示,__%的留守孩子生活較差,__%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現(xiàn)偏差。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于親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現(xiàn)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孩子情緒消極,有的出現(xiàn)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孩子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據調查顯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占__%,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來1次,__%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來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幾年回來1次,__%的留守孩子很少與父母電話聯(lián)系。有的留守孩子從小父母就長期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一次,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孤獨、自卑、冷漠、少語,很少或不愿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和玩耍,只與個別人來往。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現(xiàn)了偏差。據調查此類心理現(xiàn)象的孩子占留守孩子的__.3%。
4、留守孩子性格嚴重扭曲。
由于缺乏親情的呵護,缺少正確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現(xiàn)自信不足,都說自己不出色、不優(yōu)秀。嚴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yǎng)。這種“隔代撫養(yǎng)”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護過度”。對孩子過分溺愛,他們儼然成為“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內向、驕橫、脆弱的心理,從而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為較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們就常用物質來彌補對孩子關愛的缺失,這種現(xiàn)象固然好,但有時并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的習慣,還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這些錢上網、買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幾個哥們兒,到飯館撮一頓,鋪張浪費,節(jié)約意識薄弱。
6、留守孩子成績普遍欠佳。
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校每年升入初中學習的學生中,留守孩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績較差,周末或假期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在網吧經??匆娝麄兊纳碛?。在這些留守孩子中,__%的學生成績較差,4%的學生成績很差;留守兒童中有1%的人上學經常遲到,有時遲到的高達__%,__%的留守兒童有過逃學的經歷。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部分農民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二是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孩子學習介入過少。作為一個特殊的監(jiān)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孩子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隔代監(jiān)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四、留守孩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xiàn)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于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留守孩子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三是學校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針對性給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
2、家庭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識淡薄。
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fā)展將起著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fā)展。二是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于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fā)展的旁觀者。
3、社會對留守孩子的教育關注不夠。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xiàn)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并在成長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聯(lián)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對策及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在,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我國未來人口和勞動力素質,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也關系到城鄉(xiāng)社會穩(wěn)定,因此值得全社會高度關注。留守孩子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嚴格責任追究,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責任。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孩子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強留守孩子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孩子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
2、加大投入,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huán)境。
近年來,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各級政府都在大力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可見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氣,出臺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yōu)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響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新機制,實現(xiàn)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tǒng)一。
對于留守孩子,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lián)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lián)系,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責任,并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于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fā)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斗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大規(guī)模轉移是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必然趨勢,這就決定了留守孩子問題的出現(xiàn)是不可避免的,并將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非常復雜,要解決留守孩子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與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我所寫的只是冰山一角、膚淺之談,希望可以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第3篇 農村初中學困生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及轉變策略的調研報告
我校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現(xiàn)有六個教學班,學生二百余人,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外出打工,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關愛,兼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庭給學生施加了過多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學生被動地學習,對學生失去興趣、一部分厭學的學生,成為了學習中的學困生,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分析這些學困生形成原因,尋找有效對策,具有積極而現(xiàn)實的意義。
一、學困生厭學心理分析
從我們接觸的學生來看,學生厭學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使部分學習“優(yōu)等生”,多少也在心理有厭學情緒,只是在老師積極的關注中隱藏了內心的疲憊想法,像我們現(xiàn)今九年級的孫某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一直在年級前幾名,但最近卻突然逃起課來,問其原因,竟說是壓力太大,那針對絕大部分的學困生,我們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1、家庭因素。
這實質上是當今農村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們都是有著30年教齡的教師了,幾乎是教了兩代初中生了,在這一代的初中生的父母中,原成績優(yōu)秀的早就離開了農村,在城市成家立業(yè)了,留在農村的則是成績相對較差的一部分,其子女在智商上大多也不是很高,在加上現(xiàn)代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自己當初雖不是很優(yōu)秀,但對子女的期望還是很高的,這就是所謂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使得學生在家中也得不到輕松,即使是節(jié)假日也有家長把明明成績不是很好的子女送到校外補習班補課,范文寫作更有勝者,送到遠在鐘祥的城區(qū)補習,這些都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負重的心理使學生在學習中失去了主動性,偏離了健康,快樂成長的道路。
2、學校因素。
整個教育行業(yè)在推行素質教育,但現(xiàn)實是扎扎實實應試教育,使的學校不得不在升學率(特別是一類線上線率)這個指揮棒下前行,教師的窘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讓學生課業(yè)負擔很重,使得學生不堪重負,學困生厭學心理也會增強。
3、社會因素。
能夠外出務工的現(xiàn)今社會,為許多人提供了致富的機遇,一些先富裕起來的人中不乏有文盲和半文盲之士,不夠這些人大多有一技之長,而現(xiàn)今大量技工很搶手,他們成為行業(yè)的佼佼者,他們的成績受到社會的關注,唯“財”必尊的社會現(xiàn)實,使許多學生受家長言談及經歷的感染,自然而然產生了“學習好壞不重要,長大能掙錢就行”的思想,再者到了畢業(yè)季,成績差的學生反而成了一部分職校的搶手貨,能夠收到比成績好的學生更多的入校通知書(自然大多是技校之類的),導致多數(shù)學困生有“學習不好還有技校等著我”的心理,對學習越來越沒有動力與信心。
4、個人因素。
自身努力不足,意志力不強。這些學生怕吃苦,懶惰。文科怕張嘴讀,理科怕埋頭做,課外書不愿看。除了上課時他們能聽一點,學一點外,課外即使有作業(yè),也控制不住玩。一有同伴來尋,立馬動身溜出,作業(yè)丟之腦后。有時也想下苦功,三天辛勤過后,又大喊太累,放棄學習。從眾心理較強,把手機電腦作為自己的生活全部,成為手機電腦的奴隸,在校時時向貪玩的學生看齊,上進心較差。同時人的智力差異是存在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也存在差異,學困生理解、想像、思維、記憶都較差,因而自卑感明顯,自信心不足,對學習和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不感興趣,缺乏探索精神和責任感,從而導致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成為學困生。
二、農村初中學困生厭學心理的有效策略
為了克服學因生的厭學心理,改進教育方法,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我們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施關愛,促改變。
大多數(shù)學困生是班上的“另類”。他們飽受冷嘲熱諷和唇齒相譏,感受不到愛的溫暖,融入不了集體的懷抱。這要求老師們在批評引導的同時,把更多的關心灑在他們的身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在關注他們。因此老師教育和轉變學困生,必須熱情地關心和幫助他們樹立的自信心。
1、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困生在學習上找到的自信心。講課時要盡量讓他們聽懂,提問時,提出一些較簡單的問題時,心得體會鼓勵學困生回答,并及時加以表揚,讓其體會成功的喜悅。課堂練習也注意多輔導學困生。課后作業(yè)可以給學困生適當?shù)臏p少難度,讓他認為自己掌握了所學的知識,認為學習并不難,從而克服畏難情緒,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2、努力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以表揚為主,讓學困生的自信在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學困生的缺點較多,難得受到表揚,一旦受到表揚,他們則會加倍地珍惜。如果我們注意表揚他們,就會使他們感到老師是公平的,有助于他們增強自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使學困生感到溫暖,從感情上與老師親近起來。
3、尋求多方配合,共同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化。平時的聊天及教學工作中,從其他任課老師中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各種情況。同時也讓科任老師了解學困生在其他方面的閃光點,改變科任老師對他們的偏見,從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能更加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同時學校、家庭多方面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一有進步,學校、家庭共同表揚,使學困生真正體會到家里父母的關心,學校里老師和學生的幫助,知道自己不是被冷淡、歧視的對象,從而樹立起自信心,不斷要求進步。
二)、改陋習,促學習。
平時無人看管的孩子多有陋習,而學困生多是陋習不少且管不住自己的學生。范文內容地圖我們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良習慣并記錄下來,與自己的陋習斗爭,半學期后,積習難改的,讓他們把難改的陋習寫二三條貼在課桌上,讓他的幫扶對象及周邊同學幫助改正。一般經過兩學期的改陋習活動,學困生不僅提高了學業(yè)成績,也提高了品德素質。
三)、改環(huán)境,促自信。
召開校內班級各項文體活動,學困生雖然對學習沒有興趣,但對其他文體活動多是積極者。正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各種活動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所在,元旦文藝匯演、中學生足球賽、籃球賽、運動會、大家唱、大家跳活動成為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因此通過活動,會讓學困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如為班級爭了光,為本組奪了分等等,用他們取得的成就激勵學習,擁有自信。
這些措施,讓我們有了很大收獲,班級學困生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學習氛圍漸濃,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升。
請讓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行動起來:讓學困生揚起自信的風帆,讓學困生蕩起自信的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