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工作總結 > 總結大全 > 總結范文

大師總結(三篇)

發(fā)布時間:2023-01-31 12:45:07 查看人數(shù):58

大師總結

【第1篇 大班班級主題總結《親近藝術大師》

大班班級主題總結《親近藝術大師》

名畫欣賞作為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仍是當今幼兒園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雖然《綱要》中有提出,但是真正將名畫欣賞作為一條主線,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藝術的熏陶在目前還是少之又少。許多老師認為名畫與幼兒欣賞能力水平相差甚遠,孩子不理解,無法取得共鳴,也有的認為最棘手的是如何選材……其實,關鍵是缺乏指導的方法。由此造成名畫欣賞活動逐漸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銷聲匿跡。我們在選擇《親近藝術大師》這一主題活動時也曾經(jīng)有不少的疑惑:開展名畫欣賞是否適合中班幼兒特點?這一主題定位在哪?應如何開展?它的意義又如何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中班下學期開展了一系列的名畫欣賞活動,我們的主題活動《親近藝術大師》目的是讓孩子通過美術欣賞,培養(yǎng)幼兒對藝術和藝術世界的基本感覺,開拓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周圍美好事物和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直覺的喜愛;能夠掌握簡單的藝術術語,有敘述和談論作品的能力;產(chǎn)生自由表達的興趣,挖掘幼兒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主題的實施:

[子題一]:認識著名畫家及其代表作。

1、認識印象派畫家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

2、認識印象派畫家修拉及其代表作《大碗島的星期天》、《安爾涅浴場》。

3、認識立體派畫家畢加索及其代表作《夢》、《三個音樂家》、《哭泣的女人》、《鏡前的少女》、《格爾尼卡》。

4、認識抽象派畫家米羅及其代表作《繪畫》、《托兒所的裝飾畫》。

5、認識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紅黃藍構成》。

[子題二]:臨摹畫家風格。

臨摹創(chuàng)作:《向日葵》、凡高《星月夜》、凡高《麥田上的群鴉》、達·芬奇《蒙娜麗莎》、畢加索《抱鴿子的孩子》、畢加索《夢》、《三個音樂家》、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

[子題三]: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

靜物水粉寫生《盆栽與水果》、水粉色彩練習《我的第一幅作品》、水粉《我的星期天》。

[子題四]:制作畫家知識剪報。

搜集各種關于畫家凡高、修拉、畢加索、米羅、蒙德里安、達·芬奇的資料,將文字、圖片和自己的話、作品剪貼成成一張報紙。

前期準備:

布置與主題相聯(lián)系的主墻飾,使幼兒能置身于美的環(huán)境,感受藝術的熏陶。

與孩子、家長共同搜集打印有關凡高、修拉、米羅、畢加索、蒙得里安等畫家的詳細介紹及畫家的畫像。

搜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畫家代表作并彩噴成大圖片。

在班級里布置“班級情報站”,方便與家長交流主題的開展工作。

在班級中布置“藝術博物館”、“藝術創(chuàng)作館”兩個區(qū)域,展出畫家圖片及幼兒臨摹、創(chuàng)作的作品。

在圖書角中投放美術欣賞書籍,讓幼兒平時可以欣賞、閱讀。

家長工作:

這個主題開展以來,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家長作為主題實施的一部分。在班級中布置了版塊“班級情報站”,其中包括關于最近認識的畫家的介紹、代表作等制作成的剪報、孩子的優(yōu)秀作品等。使每個家長能了解我們主題的內(nèi)容,開展的程度,孩子學習的情況,才能更好地配合我們主題開展的工作。我們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有的家長幫我們搜集了許多有關的畫家的資料、圖片,并打印,有的熟悉電腦的家長,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美術欣賞的網(wǎng)站,有的家長幫助我們進行彩噴圖片等。

活動剪影:

剪影一:咦?孩子們?nèi)宄扇旱貒谝黄鹪谟懻撝裁??原來,他們在玩游戲“知識競賽”呢!有的小朋友在主持人,有的小朋友當選手,還有的'小朋友當評委和觀眾,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把自己從主題里學到的有關畫家的知識來個競賽,可有趣了!

剪影二:看,大家屏住呼吸在研究什么?常識活動中,大家在一起玩著“三原色”變色的游戲,瞧!他們一個個像小魔術師,一會兒有

的小朋友將紅色和藍色變成了紫色,有的小朋友將藍色和黃色變成了綠色,有的小朋友將紅和黃色變成了橙色……他們完全陶醉在了色彩的世界里了!

剪影三:今天,我們的小朋友可當了回小小設計師了,大家模仿蒙德里安的繪畫風格,設計著未來的幼兒園,設計著服裝。他們個個聚精會神,一點兒也沒留意五彩的顏料弄花了他們的小臉……

剪影四:我們小朋友正在布置著班級的第二屆藝術展呢,上面擺著的似乎是大師們所畫的《夢》、《向日葵》、《大碗島的星期天》、《麥田上的群鴉》、《星月夜》、《三個音樂家》……仔細一看!畫筆中又帶著幾許稚嫩的童真,原來,是我們小朋友的作品呀!這個展覽中,每個小朋友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一幅作品進行臨摹,可個個畫得都是惟妙惟肖的呢!

剪影五:孩子們圍著一些畫熱烈地討論著什么?乍一看,以為是一群專家在鑒定著這些畫呢,原來,是我們的小專家們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在討論著這些他們還沒欣賞過的畫,有的小朋友說:“我猜,這肯定是凡高爺爺畫的,他喜歡用這種一截一截的弧形線條來畫畫!”“我看這幅肯定是修拉爺爺?shù)?,看!這不是點彩派的風格嘛!”“這幅應該是我喜歡的畢加索畫的,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用幾何形狀來構成的!”

【第2篇 星云大師總結金剛經(jīng)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般若》這部經(jīng)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陀這樣說的:那時候,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的只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隨侍左右。有一天,已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飯缽,帶領著弟子們走進舍衛(wèi)城去乞食。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食后,回到給孤獨園中。吃過飯后,佛陀將衣、缽收拾好,洗凈了雙足,鋪好座位便盤腿靜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這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站起來,偏袒著右肩,以右膝跪地,雙手合拿,虔誠恭敬地向佛陀問道:「世間希有的佛陀!佛陀善于愛護顧念諸菩薩,善于教導付囑諸菩薩。佛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發(fā)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如何才能降伏妄心?」佛陀嘉許說:「很好!很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佛陀善于愛護顧念諸菩薩,善于教導付囑諸菩薩。你們現(xiàn)在細心靜聽,我為你們解說,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發(fā)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應該如下所說,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埂甘堑?,佛陀!我們大家都樂意聽聞?!?/p>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陀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此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眾生,不同生命形態(tài)的卵生、濕生、化生;有色身、無色身;有心思想念的、無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無想的眾生等,都要使他們進入無余涅槃的境界,了斷一切苦報、煩惱,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之地。如此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其實并不見有一個眾生為我所度。這是什么緣故?須菩提!若菩薩妄執(zhí)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對待別分,以為有個我能化度眾生,又見有所謂的眾生為我所度,這樣就不能稱為菩薩了。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薄绊毱刑幔衔鞅狈?,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薄绊毱刑幔兴_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再者,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其性本空,為因緣聚滅會合,所以于世間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應無所執(zhí)著,以此無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眾生。也就是六根清凈,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而去行布施。這是什么緣故?若菩薩修行無相布施,沒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后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疙毱刑幔∧阏J為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不可思量的,佛陀!」「須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不可思量的,佛陀!」「須菩提!菩薩因體悟三輪體空,不執(zhí)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虛空一樣,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凈的菩提本心。」“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p>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從身相見到佛陀嗎?」「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從身相見到佛陀。為什么?因為佛陀所說的身相,指的是色身。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是因緣生滅,虛妄不實的,并非真實永存之身。佛陀的真實法身,等如虛空,無所不在。但是法身無相,凡眼是無法親見,只有明了五蘊假合的幻相,才能親到佛陀不生不滅的法身?!狗鹜痈嬖V須菩提說:「不僅佛身如此,凡是世間所有諸相,都是生滅遷流的相,虛妄不實的。若能了達世間虛妄的本質(zhì),就能見到佛陀的法身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p>

須菩須又問道:「佛陀!后世的許多眾生,聽聞您今日所說的微妙言說、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實信之心?」佛陀回答須菩提說:「不要這樣懷疑;在我滅度后的第五個五百年,若有持守戒律、廣修福德的人,能從這些言說章句,體悟無住的實相般若妙義,而生出難得的真實信心。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止曾經(jīng)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植諸善根,其實他們已于多生劫來,奉事諸佛,種諸善根,現(xiàn)世聞說大乘無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間生起清凈信心的人,須菩提!如來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的,這些善根眾生,是會得到無限福德的?!高@是什么道理呢?是因為這些善根眾生,不再妄執(zhí)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不會執(zhí)著有為的生滅法相,也不會執(zhí)著無為的空寂法相。也沒有不是諸法的執(zhí)相。如此則心無所住,而修無相之行,故獲功德廣大?!高@是什么緣故呢?如果眾生一念心,于相上有所取著,則會落于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中。同樣地,若眾生執(zhí)著種種法相,即于我、人等四相有所取著。若又執(zhí)著無法相,則同樣地也會落于我、人等四相的對待分別中?!敢驗槿》▌t滯于有,以為有實有的生滅法相可離;取非法則泥于空,以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證得,不能與空理相契,所以法相與非法相都不該執(zhí)取。 因此,如來常說:「你們諸位比丘應當知曉,我所說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達彼岸之后,即應棄舟登岸,不可揹負不舍。所以,未悟道時,須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該執(zhí)著于法,至于那偏執(zhí)于非法的妄心,更是應當舍去?!?/p>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你認為如來已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了解佛陀說法的義理,是沒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固定的法,為如來所說。什么緣故呢?因為如來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眾生修行及開悟眾生而假設的方便之法,不可以執(zhí)取,般若的實相,是無法以語言詮釋的,執(zhí)著實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執(zhí)著沒有菩提正覺,落于有和空,都是錯誤的?!高@是什么緣故呢?因為沒有一定的法名為菩提,一切賢圣,也都是依寂滅的無為法而修,因證悟的深淺不同,才產(chǎn)生有三賢十圣等階位的差別。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薄叭魪陀腥?,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p>

「須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結緣,你認為這人所獲得的福德果報,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為什么?因為七寶布施,所獲得的是世間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說福德多;如果從性上說,沒有所謂福德的名稱,哪里有多和少可說呢?佛陀不過是隨順世俗,說七寶的布施,所獲的福德是很多?!埂溉绻钟幸蝗耍軌蛐攀芊畛执瞬拷?jīng),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夠為他人解說,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報更要勝過布施七寶的人。什么緣故呢?須菩提!因為十方一切諸佛,都從此經(jīng)出生,此般若法為諸佛之母;又一切無上正等正覺法,亦從此經(jīng)出生,此經(jīng)又為諸法之母。因此,如果沒有此經(jīng),也就沒有十方一切諸佛,以及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法?!疙毱刑幔∷^的佛法,不過依俗諦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實的佛法,因為眾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別執(zhí)著,佛陀為了開悟眾生,不得不方便言說。若以法性畢竟空而言,求諸佛的名字稱尚不可得,還有什么叫做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呢?」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薄绊毱刑幔谝庠坪?,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薄绊毱刑幔谝庠坪??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薄绊毱刑幔谝庠坪??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雷穑胰糇魇悄睿?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p>

「須菩提!你認為須陀洹會生起這樣的心念?『我已證得須陀洹果!』」須菩提回答:「不會的,佛陀!為什么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實上是無所入的,不執(zhí)著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相,因為心中沒有取舍的妄念,不隨六塵流轉(zhuǎn),所以,才叫作須陀洹?!埂疙毱刑?!你認為斯陀含會有那樣的念頭嗎?『我已證得斯陀含果!』」「不會的,佛陀!什么緣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已證初果,要再一往天再上,再一來人間,斷除欲界思惑。而事實上,他對于五欲六塵已不起貪愛了,應是體順無為真如之理,在這無為真如之理上,那有往來之相呢?因為他已無往來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埂疙毱刑?!你認為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心念嗎?『我已得阿那含果?』」「不會的,佛陀!為什么?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以后,就永久居住于的四禪天,享受天上的福樂,不再來人間,所以才名為不來。所以心中已沒有來不來的分別。因此,才稱為阿那含。若他尚有證果之念,便是著了不來之相,就不可以稱為阿那含?!埂疙毱刑幔“⒘_漢能起一種念頭?『我已證得阿羅漢果!』」「不會的,佛陀!怎么說呢?因為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法叫做阿羅漢。所謂的阿羅漢是徹悟我、法二空,不再隨妄境動念,只是寂然如如,才為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羅漢起了我得阿羅漢的念頭,那么,就是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等法相對待分別,就不可以稱為阿羅漢?!阜鹜?!您說我已證得無諍三昧,是人中第一,亦為羅漢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但我并沒有執(zhí)著我是離欲羅漢的念頭。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陀就不會稱我為阿羅漢,那么,佛陀也不會贊歎我是歡喜修阿蘭那行。因為須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稱為是歡喜修阿蘭那行的?!?/p>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薄笆枪剩毱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陀再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燈佛時,有沒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沒有的,佛陀!因為諸法實相,本來清凈具足,沒有什么可說,也沒有什么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無法和真如實相相契合?!狗鹜宇h首微笑,因為須菩提已領悟了真空無相法的真諦。于是,佛陀接著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有沒有莊嚴佛土呢?」「沒有的,佛陀!為什么呢?菩薩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度化眾生,若存有莊嚴清凈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執(zhí)法,就不是清凈心。著相的莊嚴佛土,便落入世間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莊嚴佛土。莊嚴二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權立一個名相而已。」「所以,須菩提!諸位大菩薩都應該像這樣生起清凈心,不應該對眼識所見的種種色相生起迷戀、執(zhí)著,也不應該執(zhí)迷于聲香味觸法等塵境,應該心無所住,令清凈自心顯露。「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王那樣高大,你認為如何?他這個身體大不大?」須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佛陀!為什么呢?佛陀所說的不是無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稱這身體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當然不是世間大小分別所能涵蓋的?!?/p>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何況其沙?!薄绊毱刑幔医駥嵮愿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p>

「須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每一粒沙又成一恒河,這么多的恒河沙數(shù),你認為算不算多呢?」須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個恒河,恒河尚且無法計數(shù),何況是恒河里的沙數(shù)呢?」「須菩提!我現(xiàn)在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七寶積滿恒河沙數(shù)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來布施,他們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佛陀進一步告訴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對這部《金剛經(jīng)》能夠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等,能夠?qū)⒔?jīng)義向他人解說,使別人也對這部經(jīng)生起無限信仰之心。那么,這個法施的福德勝過七寶布施的福德。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yǎng),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其次,須菩提!不論什么人,什么處所,只要是解說這部《金剛經(jīng)》,甚至只是經(jīng)中的四句偈而已,這個說經(jīng)的地方,一切世間,所有的天、人、阿修羅等,都應該前來護持、恭敬恭養(yǎng),就如同供養(yǎng)佛的塔廟一樣,更何況有人能盡他自己的所能,對這部經(jīng)義信受奉行、讀誦受持。須菩提!你們應當知道,這樣的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的妙法。這部經(jīng)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的住處,應當恭敬恭養(yǎng)。并且應尊重佛陀的一切弟子,因為有佛陀的地方,必定有圣賢弟子大眾隨侍左右?!?/p>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jīng)?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jīng)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薄绊毱刑?,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薄绊毱刑?,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p>

這時候,須菩提請示佛陀說道:「佛陀!這部經(jīng)應當如何稱呼呢?我們應當如何信受奉持?」佛陀告訴須菩提:「這部經(jīng)的名字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真如法性如金剛之堅固猛利,不為物所摧毀,以此名稱,你應當奉持。為什么呢?須菩提!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為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此立此假名,隨應眾生機緣說法,其實并非有般若可以取著。只因為法本無說,心亦無名?!埂疙毱刑?!你認為如何?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回答道:「佛陀!如來無所說法。」「須菩提!你以為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塵,算不算多呢?」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佛陀!」「須菩提!這些微塵,畢竟也只是因緣聚合的假相,所以如來說這些微塵,不是具有真實體的微塵,只是假名叫做微塵而已。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緣成則聚,緣盡則滅,空無自性,不是真實不變的,只是假名為世界而已?!埂疙毱刑?!你認為如何?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到如來呢?」「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如來的真實面目。為什么呢?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應身為度化眾生而出現(xiàn)的因緣假相。所以,不是如來真實的法身理體,只是假名為三十二相而已?!埂疙毱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數(shù)的身命來布施;又有人只從這部經(jīng)典信受奉持,甚至只是經(jīng)中的四句偈而已,并且為他人解說,使其明了自性,他所得的福德遠勝過用身命布施的人。」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jīng),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jīng)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jīng)。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信心清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jīng)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jīng),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jīng)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了這部經(jīng)的妙義,深深的了悟金剛經(jīng)的義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頂禮贊歎,并請示佛陀說道:「世上希有的佛陀!佛陀所說的甚深微妙的經(jīng)典,是我證得阿羅漢果,獲得慧眼以來,還未曾聽聞到的。佛陀!如果有人聽聞了這經(jīng)法,而能信心清凈,那么,他便有了悟?qū)嵪嗟闹悄?,應當知道這人已經(jīng)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實相即是非一切相,所以如來說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執(zhí)求、不住著,即名為實相?!阜鹜?!我今日能夠親聞佛陀講這部經(jīng)典,能夠信解受持,這并不是難事,若是到了末法時代,最后五百年,如果有眾生,在那時聽聞這微妙經(jīng)義,而能夠信心清凈信受奉持,這個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為什么呢?因為這人已頓悟真空之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分別了。為什么呢?因為這四相本非真實,如果能離這些虛妄分別的幻相,那么,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zhí)著了。為什么呢?遠離一切虛妄之相,便與佛無異,而可以稱之為佛了。」佛陀見須菩提已深解義趣,便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jīng),而對于般若空理能夠不驚疑、不恐怖、不生畏懼,應當知道,這人是非常甚為希有難得的。為什么呢?須菩提!因為他了悟了如來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即不是第一波羅蜜,因六波羅蜜性皆平等,無高低次第,并沒有所謂的第一波羅蜜。五波羅蜜,皆以般若為導,若無般若,就如人無眼,所以,第一波羅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實有忍辱波羅蜜,因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動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分別?所以,忍辱波羅蜜也只是度化眾生的假名而已。為什么呢?須菩提!我過去受歌利王節(jié)節(jié)支解身體,我當時,因得二空般若智,沒有我法二執(zhí),所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zhí)著。為什么呢?當時我的身體被節(jié)節(jié)支解時,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zhí)著,便會生起瞋恨心。「須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羅蜜的五百世中,在那時,內(nèi)心也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等的執(zhí)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所以,須菩提!菩薩應該舍離一切妄相,發(fā)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住于色塵上生心,也不應該住于聲、香、味、觸、法等諸塵上生心,應當無所執(zhí)著而生清凈心。如果心有所住,便會隨境而迷,就無法無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陀說:菩薩不應該有任何事相上的執(zhí)著,而行布施?!疙毱刑幔?菩薩發(fā)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便應該如此不住相布施。如來說,一切相無非是邪計謬見、業(yè)果虛妄之假相,所以一切相即非真相,不過是因緣聚合的幻現(xiàn)而成,非有非空。又說,一切眾生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緣聚合而成,生滅變化,不應著有,不應著空,應無所執(zhí)著。所以一切眾生即不是眾生?!疙毱刑?!如來所說的法是不妄的、不虛的、如所證而語的、不說欺誑的話?!疙毱刑幔∪鐏硭C悟的法,既非實又非虛無。須菩提!如果菩薩心里執(zhí)著有一個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掉入黑暗中一樣,一無所見。如果菩薩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見一切萬物。「須菩提!未來之時,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從這部經(jīng)信受奉行、諷誦受持,即為如來以佛的智能,悉知悉聞悉見這人,成就無量無邊無盡的功德?!?/p>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jīng)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jīng)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jīng),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jīng),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yǎng),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時,以等于恒河沙等身布施;中午時,又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夜晚時,也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經(jīng)過了百千萬億劫都沒有間斷過,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難以計量。但是,如果一個人,他只是聽聞此經(jīng)之經(jīng)義,誠信不疑,悟得般若真理,發(fā)心依教修持,那么他所得的福德,勝過以身命布施的人。又何況將此經(jīng)書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的人,他不但明了自己的本性,更使他人見性,所得福德,就更加不可勝數(shù)了!「須菩提!總而言之,這部經(jīng)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議,秤所能稱,尺所能量的,它重過須彌,深逾滄海,不但功德大,而且義理深,是如來獨為發(fā)大乘菩薩道心以及發(fā)最上佛乘的眾生而說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金剛般若經(jīng)》,并且廣為他人說法,如來會完全知道此人,并眼見此人,皆能夠成就不可稱量、無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唯有這等具備般若智能,而又能讀誦解說經(jīng)義的行者,才能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yè)。為什么呢?須菩提!一般樂于小法的二乘人,執(zhí)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對于此部大乘無相無住的妙義,是無法相信接受的,更不愿讀誦,更不用說為他人解說了?!疙毱刑?!般若智能在人人貴,在處處尊,所以不論何處,只要有這部經(jīng)的地方,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都應當恭敬供養(yǎng)。應當知道,此經(jīng)所在之處,即是塔廟,一切眾生都要恭敬地頂禮圍繞,以芳香的花朵散其四周,虔誠地供養(yǎng)。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jīng),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yè),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yè)則為消滅,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yǎng)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jīng),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yǎng)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jīng),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jīng)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p>

「再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修持讀誦此經(jīng),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人譏罵或是輕賤,那是因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業(yè)很重,本應墮入三惡道中去受苦,但是他能在受人輕賤之中,依然不斷地忍辱修持,了知由過去惑因而造下惡業(yè),今信受此經(jīng),由于信心清凈,便知惑業(yè)亦空,就可使宿業(yè)漸漸消滅,將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我回想起過去無數(shù)劫前,在然燈佛處,值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都一一親承供養(yǎng),一個也沒有空過。假使有人,在末法之中,能誠心地受持讀誦此經(jīng),所得的功德,和我所供養(yǎng)諸佛的功德相較,我是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shù)、譬喻所無法相比的?!疙毱刑幔∪粲猩颇凶?、善女人,于末法之中,受持讀誦此經(jīng),所得的功德之多,我如果一一具實說出,或者有人聽我說這些功德,其心會紛亂如狂,狐疑而不相信。須菩提!為什么有人聽了會這樣心智狂亂呢?那是因為這部經(jīng)的義理甚深,不可思議,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報也就不可思議?!?/p>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shù)米鞣?,號釋迦牟尼?!詫崯o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shù)米鞣?,號釋迦牟尼?!我怨剩咳鐏碚?,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薄绊毱刑幔兴_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瘎t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遣幻兴_。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p>

這時候,須菩提向佛陀請示道:「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已經(jīng)發(fā)心求無上正等正覺,應該如何保持那顆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想動念的心?」佛陀了解須菩提再次啟請的深意,微笑頷首之后,以無上慈和的聲音說道:「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已經(jīng)發(fā)心求無上正等正覺,應當如是發(fā)心:我應該發(fā)起無上清凈心,使眾生滅除一切煩惱,到達涅槃的境界,如此滅度一切眾生,但不認為有一個眾生是因我而滅度的。為什么呢?須菩提!如果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分別,那么,他就不是菩薩。為什么呢?須菩提!實際上,并沒有一種法名為發(fā)心求無上正等正覺的?!疙毱刑幔∧阏J為如何?當年佛陀在然燈佛那里,有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回答道:「沒有的,佛陀!依我聽聞佛陀所講的意義,我知道佛陀在然燈佛那里,只是了悟諸法空相,所以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聽完須菩提肯定的答復后,喜悅地說道:「很好!須菩提!實際上,我并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如果我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說:『你在來世,一定作佛,名釋迦牟尼?!徽驗闆]有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可得,所以然燈佛才為我授記:你在來世,一定作佛,名叫釋迦牟尼?!笧槭裁茨兀克^如來,就是一切諸法體性空寂,絕對的平等,超越所有差別的執(zhí)著。佛陀已證入此理,因此才名為如來。如果有人說,我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際上并沒有一種法,叫做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只是為了令眾生明了修行的趣向,方便設有無上正等正覺的假名?!疙毱刑?!我所得無上正等正覺,是虛實不一,不能執(zhí)為實有所得,也不能執(zhí)為空無,因為一切諸法萬象,無一不是從此空寂性體所顯現(xiàn)的,所以,如來說一切諸法都是佛法?!疙毱刑幔∷f一切法,只是就隨順世諦事相而言,就空寂性體的立場,一切萬事萬物,都不是真實的,以此顯發(fā)的事相,而立種種假名?!疙毱刑?!譬如人身長大?!鬼毱刑峄卮鸬溃骸阜鹜樱∧f過:『這高大健壯的人身,畢竟是個無常虛假的形相,緣聚則成,緣盡則滅,所以不是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环ㄉ頍o相,又哪里有大小形狀呢?」「須菩提!菩薩也應當明白這些道理,如果作是說:『我當滅度無量的眾生?!凰筒皇瞧兴_。為什么呢?須菩提!實際上沒有一個法名為菩薩,如果有當度眾生的想法時,就有人我的妄執(zhí),能度所度的對待,所以我說一切諸法,都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等四法的分別?!疙毱刑?!如果菩薩作是說:『我當莊嚴佛土?!痪筒荒苊麨槠兴_,因為落入凡夫的我見法執(zhí)。為什么呢?佛陀說的,莊嚴佛土,并不是有一真實的佛土可莊嚴,只是為了引度眾生,修福積慧,滌除內(nèi)心的情念妄執(zhí),而假名莊嚴佛土?!疙毱刑?!如果菩薩通達無我的真理,那么,如來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薄绊毱刑?,于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薄绊毱刑幔谝庠坪?,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薄绊毱刑幔谝庠坪?,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薄绊毱刑?,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薄绊毱刑幔谝庠坪?,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薄绊毱刑幔谝庠坪?,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shù),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p>

闡發(fā)了究竟無我的義理之后,才能見萬法如一,見眾生心如我心?!疙毱刑?!你認為如來有肉眼嗎?」須菩提答:「有的,佛陀,如來有肉眼?!狗鹜佑謫枺骸溉鐏碛刑煅蹎??」「是的,佛陀!如來也有天眼?!埂疙毱刑?!如來有慧眼嗎?」「是的,如來具有慧眼。」「如來有沒有法眼?」「是的,如來具有法眼?!埂疙毱刑?!如來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嗎?」「是的,佛陀!如來有佛眼?!埂疙毱刑幔∧阏J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如來說是不是沙?」「是的,如來說是沙。」「須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么像一條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個佛世界的話,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很多的,佛陀!」佛陀又問:「須菩提!如你剛才所說,佛眼可攝一切眼,一沙可攝一切沙,在諸佛世界中的一切眾生,所有種種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曉的。為什么呢?因為眾生的心源與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脈,源頭是一,心性同源,眾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來能悉知眾生心性。但是,眾生往還六道,隨業(yè)逐流,遺失了本心,反被六塵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種種虛妄心念,這種種心皆不是真實不變的心性,只是一時假名為心而已。這過去之心、現(xiàn)在之心、未來之心,無非皆由六塵緣影而生,念念相續(xù),事過則滅,這種種無常虛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薄绊毱刑?,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p>

須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話,你想,這個人以是因緣,他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呢?」「是的,佛陀!這個人以是因緣,得福很多?!埂疙毱刑幔∪绻5掠袑嵲诘捏w性,那么,我也就不會說得福德多了。正因為以不可得心為因,用七寶作緣,以如是因,如是緣,所以我才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p>

「須菩提!你認為,佛可以從具足色身見到嗎?」「不可以的,佛陀!不應該從圓滿莊嚴的色身之處去見如來。為什么呢?因為如來說過,圓滿報身,只是因緣假合的幻相,緣盡則滅,不是真實不變的實體,只是假名為色身而已?!埂疙毱刑幔】梢詮木咦阒T相中見到如來嗎?」「不可以的,佛陀!不應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處去見如來。為什么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諸相具足,是性德圓滿而示現(xiàn)的幻象,是為了度化眾生才顯現(xiàn)的,并非真實的相貌,不過是一時的假名罷了?!?/p>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睜枙r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我有這樣的意念:『我當有所說法?!荒悴豢捎腥绱松膭幽睢槭裁茨??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的念頭,那是毀謗佛陀,因為他不能了解我所說之故?!疙毱刑?!一切言說是開啟眾生本具的真如自性,為了袪除眾生妄念,隨機化度,隨緣而說,何來有法?這種種言聲的說法,也只是一時的方便言語,暫且給它一個『說法』的假名。」這時候,深具智能的須菩提了解佛陀的深意,但又怕末世眾生聽聞無法可說,無說法者,這番言語,狐疑不信,于是,便請問佛陀道:「佛陀!將來的眾生聽了您今日『無說而說』的妙義之后,能生起信心嗎?」佛陀當下便斧底抽薪,破除弟子們對佛與眾生們的分別見,說:「須菩提!他們既不是眾生,也不能說不是眾生。為什么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們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眾生,是已悟道的眾生。但是,又不能不稱之為眾生,因為他們雖已經(jīng)聽聞佛法,生起信心,但還未能悟道,所以于事相上說,稱他們?yōu)楸娚?。須菩提!從真如本性上來說,眾生即佛,原來沒有什么眾生不眾生的,『眾生』也只是一時的假名而已?!?/p>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p>

須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說:「佛陀!您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真無所得!」佛陀印可說:「是的,須菩提!不僅是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纖毫之法,我都無所得。得者,因為有失也,我本無所失,何來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名,指的是覺悟,自性,而非有所得。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其次,須菩提!人不分賢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絕對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分別,所以才名為無上正等正覺。只要眾生不執(zhí)著于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別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怎能執(zhí)為實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隨順世俗事相而言。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p>

須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王作比較,有人用七寶,集滿所有的須彌山王,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當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并且又能為他人解說,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寶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毱刑幔魇悄?。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佛陀恐怕還有眾生以為他有眾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詢問:「須菩提!你不要說,我還有『眾生可度』的念頭,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么呢?因為眾生當體即空,并無實在之相,如果我還生心動念,有眾生可度,那么連我自己也落入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zhí)著之中?!疙毱刑?!如來所說的『我』,事實上是假相的我,是為了度化眾生,權巧方便設立的,但是凡夫卻以為有個真實的我,這都是凡夫執(zhí)相成迷。「須菩提!其實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凡夫都具有如來智能,凡夫與佛,本來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只是因為他一時沈淪不覺,隨逐妄緣,未能了悟生死,暫時假名為凡夫。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zhuǎn)輪圣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嗎?」須菩提自然知道佛陀這一問的深意,便從眾生立場所見作答:「是的,佛陀!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狗鹜颖憬又毱刑岬幕卮穑徽Z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說:「須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么轉(zhuǎn)輪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來了?!鬼毱刑嵝挠蓄I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說之義,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的?!惯@時候佛陀以偈說道:若有人想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毱刑?,汝若作是念,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佛陀一路破執(zhí)至此,又怕眾生落入斷滅空見的陷阱之中,所以抽絲剝繭,好比一手推著,一手擋著,無非要眾生當下自悟。須菩提!你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以具足相的緣故,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你決不可以認為,如來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生起這樣的想法,發(fā)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就會說諸法斷滅,認為不須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為什么呢?因為發(fā)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于法不說斷滅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若用滿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所得功德,當然無法計量。如果明白一切法無我,皆由因緣所生,無有真實永恒的體性,由此了知無生無滅,不為外境所動,即與空性相應。內(nèi)無貪念,外無所得,親證無生法忍,那么,這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寶布施的菩薩更多的?!笧槭裁茨??須菩提!因為諸菩薩是不受福德相的限制。」須菩提不解的問道:「什么是諸菩薩不受福德的限制呢?」「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求生起執(zhí)著。因為菩薩行利益眾生事,是發(fā)菩提心,而不是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薩修一切善法,行六度萬行,不著相布施,心中并沒有計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說菩薩不受福德相的限制。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p>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也是有來、去、坐、臥等相,這個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說如來的深意了。為什么呢?所謂如來者,實在是無所來處,也無所去處,所以才稱為如來。因為如來就是法身,法身無形無相,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寂然不動,哪里還有來去之名呢?眾生所見的語默動靜之相,不過是如來的應化之身,應化身為隨眾生之機緣感應有隱有現(xiàn),但是法身則恒常寂靜,從未有來、去、坐、臥的相狀。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p>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塵,你認為這些微塵多不多呢?」「太多了,佛陀!為什么呢?如果這些微塵眾,是實有恒常的體性,佛陀就不會說它多了。佛陀所說的微塵眾,實是緣生的假相,并沒有恒常不變的自性,只是一個假名而已?!阜鹜樱∪鐏碚f過,三千大千世界并非即是真實恒常的世界,也僅是一個假名而已。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實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來說的一合相,也非實有,緣生則聚,分合離散,仍然不是實有不變的一合相,也只是緣散即無,一個假名罷了。」「須菩提!所謂一合相,沒有定相可言,本是個眾緣和合而有的,非空非有,如何可以言說?但是凡夫之人執(zhí)著取相,貪戀執(zhí)著有個真實的一合相。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毱刑?,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p>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宣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真實的。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了解我所說的深意嗎?」「佛陀!這個人不曾了解您所說的深意。為什么呢?佛陀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是虛妄不實的,只是隨緣而設立的假名。眾生迷于事相為有,若能悟知體性空寂則無,不可于此四見,妄執(zhí)實有?!埂疙毱刑幔“l(fā)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于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應該如實去知,如實去見,如實去信解,心中不生一切法相,而妄起執(zhí)著。「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謂的法相,并非有真實不變的法相,只是緣起的幻相,佛陀暫時應機說法的假名而已。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fā)菩提心者,持于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阿僧只世界的七寶,以此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fā)無上菩提心,受持這部《金剛經(jīng)》,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讀誦,且為他人解說,那么,他的福德自然要過勝過行七寶布施的人。要如何為他人演說呢?當不執(zhí)著于一切相,隨緣說法而如如不動。為什么呢?因為一切世間的有為諸法,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將雨時的閃電,瞬間即滅。應作如是的觀照?。 勾藭r,佛陀說《金剛經(jīng)》已經(jīng)圓滿了,長老須菩提,及同時在法會聽經(jīng)的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聽聞了佛陀說法之后,深深的了悟,無不法喜充滿,一心信受奉行。

【第3篇 北大師版初三下學期政治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北大師版初三下學期政治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1課 認識社會巨變

一、我們生活的變化

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2課 了解經(jīng)濟生活

1.生活與消費

(1)貨幣

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chǎn)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第3課 參與民主政治

1、公民政治參與是有序的政治參與

2、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良好環(huán)境條件和法律保障

3、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原則和意義

4、公民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

第4課 把握時代坐標

1、經(jīng)濟全球化

(1)中國是怎樣逐步融入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

教材:p37—384點

(2)面對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應該如何做?

①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全面地融世界中③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地界和平與發(fā)展,積極倡導建立和平、穩(wěn)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④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對任何損害我國利益的行為進行堅決的反擊。

大師總結(三篇)

北大師版初三下學期政治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第1課 認識社會巨變一、我們生活的變化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第…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大師信息

  • 大師總結(三篇)
  • 大師總結(三篇)58人關注

    北大師版初三下學期政治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第1課 認識社會巨變一、我們生活的變化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很 ...[更多]

總結范文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