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劃 第1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有1236個字,預計閱讀時間為4分鐘,共有251位用戶關注,40人點贊!
根據賴斯與捷克外長簽署的總協定,美國將在捷克布爾迪地區(qū)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并在該基地部署250名士兵,捷克在該基地駐扎一名軍官,美國對該基地擁有指揮權和管理權?在捷克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是美在東歐建立反導系統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協定的簽訂,標志著美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美國國務院在7月10日的一份新聞稿中稱:“此為保衛(wèi)捷美兩國及其他北約盟國免受射程越來越遠?技術越來越精良的彈道導彈襲擊的一個重要步驟?”
小布什總統上臺后,美國謀求建立一體化的導彈防御系統?在東歐地區(qū),美國計劃在波蘭部署10個導彈攔截裝置,在捷克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
布什政府2002年開始與波蘭?捷克政府就可能性進行非正式談判,2006年開始討論計劃的一些具體細節(jié),正式的談判直到2007年1月才開始?至今,波美談判未取得實質性成果,而捷美談判則取得很大突破?2007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布拉格,與捷克領導人討論了建立反導雷達基地的相關問題?2008年1月中旬,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局長奧貝林訪問捷克,不久,捷美進行了有關反導雷達基地的新一輪談判?在4月初的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期間,捷美兩國政府宣布已就反導雷達基地總協定達成一致,并計劃陸續(xù)簽署相關協定?在7月8日賴斯的訪捷行程中,最終完成了協定的簽署?
捷美反導雷達基地的簽署為布什政府留下一份外交遺產?根據布什政府的時間表,歐洲反導系統將于2011年開始部署,2013年投入運行?為此,布什政府在2009財年申請了7.12億美元的財政撥款,專門用于該計劃,其力度可見一斑?再加上波美談判遲遲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亟需在捷美談判中取得突破?
在捷美為協定簽署而高興的時候,一旁的俄羅斯則恨得牙癢癢?俄羅斯一貫反對美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2007年2月,俄前總統普京在“慕尼黑會議”上嚴厲批評美國的反導計劃,并揚言退出《中程導彈武裝力量條約》和《歐洲常規(guī)武裝力量條約》?在四個月之后的“八國集團”峰會上,普京“巧妙”地提出愿與美共用位于阿塞拜疆的雷達站?今年4月的俄美索契峰會上,俄重申反對美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反導系統?因此,當捷美就建立反導雷達基地簽署協定時,俄方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俄外交部7月8日發(fā)表聲明稱,若美國在鄰近俄羅斯的地區(qū)部署導彈防御系統,俄將被迫采用軍事技術手段應對?
美國與捷克簽署的總協定的確觸動了俄美關系的敏感神經,而賴斯對格魯吉亞的訪問則又繃緊了俄美關系的另一根神經?
自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之間經常劍拔弩張?今年四五月間,格魯吉亞無人駕駛偵察機接二連三被本國內阿布哈茲軍方擊落,政府極為惱火,開始向阿臨近地區(qū)屯兵,俄方則聲稱要嚴厲回擊格魯吉亞可能發(fā)動的侵略,大舉向阿地區(qū)增加維和兵力?俄格關系一時變得非常緊張?而美格關系在格魯吉亞2003年“”之后日益提升?布什政府將格魯吉亞譽為“改革的燈塔”,對其提供巨額援助,同時積極推動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對此,俄羅斯極為不滿?
阿波羅計劃 第2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94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196位用戶關注,23人點贊!
一部充滿矛盾的電影
影片的故事始于三名法國飛行員波迪奧、馬可(由法國殿堂級演員讓?迦本飾演)和羅森塔爾在一次偵察任務時被敵方德軍擊落,關押到戰(zhàn)俘營。然而三人卻沒有受到想象中的嚴刑逼供和挑釁虐待,貴族出身的德國監(jiān)獄長羅芬斯坦(由默片時代的著名導演埃里克?馮?斯特勞亨飾演)甚至把他們奉為上賓,設宴款待。同是貴族出身的波迪奧甚至因為相似的理念漸漸與羅芬斯坦成了朋友,后者竟會在偶然的私下談話間向對方吐露心聲。然而,基于雙方難以回避的祖國立場,波迪奧三人不得不策劃一次又一次的越獄計劃,而羅芬斯坦的責任則是盡可能地制止對方。
《大幻影》是一部充滿矛盾的電影,國家與個人、善良與殘忍、優(yōu)雅與茍且等等矛盾在片中漸次上演。相較于后來更為瘋狂的二戰(zhàn),一戰(zhàn)時代的歐洲,尚未喪失往昔貴族的風度與姿態(tài)。因此,波迪奧等人在羅芬斯坦看來并非現代意義上的階下囚,而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一個暫時失敗的客人。片中有一個段落是羅芬斯坦來監(jiān)牢里搜查波迪奧等人準備用來越獄的繩子,羅芬斯坦進入房間后沒有先搜查繩子而是和對方討論起了貴族榮譽,要求波迪奧以榮譽保證自己沒有藏匿繩子。這樣的觀念甚至并不限于羅芬斯坦這樣的高級軍官,像監(jiān)獄看守這樣的普通士兵,同樣具備這樣的信念,人性的光輝并未被戰(zhàn)火所泯滅。
然而,矛盾恰在于,他們身為軍人,被賦予消滅敵人的天然職責,使得羅芬斯坦既將波迪奧等人奉為賓客,也曾在戰(zhàn)場上直接毀滅更多的波迪奧。與此同時,波迪奧一面與羅芬斯坦惺惺相惜,一面卻不得不利用對方的善意和信任策劃自己的越獄行動。
啟發(fā)一眾經典越獄片
雷諾阿試圖用《大幻影》更為理性地思考當代社會與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前者的極端表現形式就是戰(zhàn)爭,雷諾阿有別于同時代人的洞見乃是指明――無論勝利還是失敗,戰(zhàn)爭造成的墮落讓任何民族都難以幸免。而對于人與人互相關系的思考,則表現了雷諾阿對人性美好的憧憬與信任,他愿意相信即便在最為極端的對立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本能的善意和關愛可以超越社會階級、種族文化的巨大差異而得以融合。從某種意義而言,《大幻影》是雷諾阿對于一個沒有戰(zhàn)爭的大同社會的夢想,但他最終還是用這個鮮明的片名打破了自己的美夢――一個不切實際的幻影。 波迪奧(右二)和馬可(右三)在戰(zhàn)俘營里并未遭到德軍的虐待,某些時候反倒被敬若上賓 1937 年
阿波羅計劃 第3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1080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194位用戶關注,51人點贊!
為了應付在登月前后可能遇到的風險,美國宇航局曾經對宇航員進行了各種“魔鬼訓練”。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其中的一些科目。
征服低重力環(huán)境
月球和地球有一個重要區(qū)別,那就是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不論是宇航員的行走方式,還是他們的工作方式,都會與在地球上大不相同。如何在地球上模擬月球上的低重力環(huán)境呢?
美國宇航局想到了利用飛機。他們找來了一架飛機,讓飛機沿著向下或者向上的拋物線軌道飛行。飛機在空中由上俯沖向下飛行的時候,機內的宇航員就會體會到失重的滋味。此外,美國宇航局還專門制造了一種“浮力模擬器”,這個模擬器內部可以充滿水,然后讓宇航員穿著宇航服,在里面完成各種動作。由于水的浮力能抵消一部分地球引力,因此宇航員在模擬器里也能體會低重力環(huán)境。美國宇航局甚至還把宇航員橫著懸掛起來,然后讓他們在一堵墻上行走,這種與墻輕度接觸的感覺,和低重力條件下在月球行走有相似之處。
這些方式不僅訓練了宇航員,還讓科學家有機會研究宇航員在低重力環(huán)境下的行走方式、肌肉疲勞情況、體力消耗情況,這些研究可以給阿波羅登月計劃和未來登陸其他星球提供科學依據。
該死的返程降落
千萬別以為危險只存在于遙遠的月球,阿波羅宇航員從月球回到地球的時候,同樣充滿了未知數,其中的一個大麻煩就是降落地點。
原本按照計劃,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宇航員回到地球時,太空艙會降落到海面。于是,阿波羅宇航員將面對海水的考驗,他們要在迎接船只和救援直升機趕來前照顧好自己。早在1966年,執(zhí)行阿波羅1號登月任務的宇航員就被趕入游泳池中,練習降落到水面后如何從太空艙里爬出來,如何展開救生筏。后來,為了更真實地模擬降落環(huán)境,美國宇航局把訓練地點改在了墨西哥灣的海洋中。
由于登月任務充滿了未知,因此美國宇航局不能確定宇航員返程的時候是否真的就會如愿落在海面,萬一落在雨林或沙漠中怎么辦?為此,美國還曾把阿波羅宇航員送到巴拿馬運河區(qū)的叢林生存學校里,在那里的的雨林中練習如何用樹枝和樹葉搭建簡易住所,和用隨身攜帶的刀具砍伐樹木和采集食物。此外,阿波羅宇航員還曾在美國內華達州和華盛頓州的沙漠地帶接受沙漠生存訓練,除了在沙漠中露營外,他們還要學習如何把一條沙漠無毒蛇變成美味。
采集樣品不簡單
雖然美蘇登月計劃只是冷戰(zhàn)中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的產物,但科學家還是希望充分利用登月計劃,來實現他們的科學夢想。因此,阿波羅宇航員登陸月球后的重要任務,就是采集月球上的巖石、土壤樣品,帶回地球進行科學研究。
最簡單的采集樣品訓練可以在室內進行,宇航員們穿上厚厚的宇航服,用專用的鏟子、鉗子一類的工具采集地面上的“月球碎石和土壤”。
阿波羅計劃 第4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102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76位用戶關注,53人點贊!
爭論不休的話題總是會呈現一種波浪形的演進模式,時而被人關注又時而被人冷落,最近全世界的熱點議題和月球有關,要說把人們對月球這股熱情搗鼓出來的事情,那當然是“阿波羅”了。這個阿波羅可不是古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子――光明之神阿波羅,而是老美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整出來的一系列月球之旅(天啊,說到月球之旅又懷念起了michael jackson,人類的聯想思維真可怕)。40年過去了,時至今日,不少陰謀論者和懷疑論者仍將阿波羅登月計劃視為老美的一場高明騙局,人世間紛紛傳說這個計劃是美國人為了在航空航天技術上對俄國人進行打擊而精心設計出來的山寨產品――冷戰(zhàn)中兩國的這場對臺戲唱得可是讓咱旁觀者津津樂道。
說起阿波羅,我們一般想到的是說出“人類的大步”那句名言的阿姆斯特朗乘坐的那一架飛船。當然這種印象有些片面,其實阿波羅計劃中共有17架飛船跨出咱的大門去拜訪月球(載人登月的則有6架),而在這17架飛船中最為著名的當然是首次將人類帶到月球上的阿波羅11號飛船。近日隨著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40周年慶典的舉行,對登月真實性的爭論又不斷涌現,有人繼續(xù)懷疑老美搞“山寨登月”,還言之鑿鑿地列出了不少新的舊的“證據”。不過哪知就有這么巧,nasa一下子把登月最真實最直接的證據拿出來了!
nasa一架名為lro的月球偵察衛(wèi)星在工作期間進入了繞月軌道,敬業(yè)的它不停用其自帶的相機(lroc)對月亮美眉進行猛拍。下面這幅照片中的月亮美眉的面部有一個很明顯的白色印記,當憐香惜玉的人們認為漂亮的月亮不幸受傷時,卻猛然發(fā)現那原來是阿波羅11號飛船的剩余組件。在經歷了40年的沉寂后,它仍然靜靜地躺在月球表面。不過這個小玩意在照片上所能占到的面積實在是有限,芝麻般大的面積讓咱們就算把眼睛焦距調了又調都看不清楚。當然叫它小玩意則有些小看了它,盡管在圖片上微乎其微,要真放在你那100平方米的家里,估計全樓的人都會給你提意見,因為你家里根本就放不下。
這下你相信當年人類的月球之旅了嗎?如果你還不相信的話,恐怕在舉證方面你不會是老美的對手。因為在發(fā)現11號飛船的組件后,nasa又相繼發(fā)現了除12號之外的所有阿波羅系列飛船的著陸點。盡管阿波羅飛船的登月艙在地圖上看起來都非常的小,不過它們可都是真實存在的。
有了如此確鑿的證據,世人是否就會完全相信那次月球之旅?這一點《geek》不得而知。也許會有人說這些照片也是偽造的,“山寨登月”的言論恐怕還會繼續(xù)下去。但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呢?恐怕只有當技術發(fā)展到咱們從本地的火車站騎自行車出發(fā),沿著“地-月線”一路蹬自行車上去,中途還能找個小旅館歇歇腳的情況下才行。
阿波羅計劃 第5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235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6分鐘,共有265位用戶關注,26人點贊!
人類與這個夢想的距離在首次登月4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又近了一步。6月18日,隨著兩個月球探測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與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wèi)星(lcross)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騰空而起,美國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大幕拉開,這個計劃的目標就是在2020年重新把宇航員送上月球并建立永久基地。
事實上近幾年,月球一直吸引著許多關注的目光,美國兩個探測器的奔月之路顯然并不孤單――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慧一號”順利升空;2007年9月,日本繞月探測衛(wèi)星“月亮女神”發(fā)射升空并取得多項成果;同年10月,中國“嫦娥一號”衛(wèi)星踏上“奔月”之路,并在一年多后成功撞月;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發(fā)射……
不管在歐洲、美洲還是亞洲,意欲重新征服月球的研究計劃“扎堆”似的越來越多,以致《華爾街日報》略帶夸張地驚呼:當年肯尼迪總統宣布登月計劃時,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40年后月球會出現“交通擁堵”現象!也有媒體無限感慨地說:人類終于邁出了“重返月球”漫長征程的第一步!
從“褪色勛章”到“第陸”
這樣的感慨倒也不是憑空而發(fā)。人類首次探月高潮還是伴隨美蘇爭霸出現的。1962年,肯尼迪的一番煽情演講,讓美國乃至世界對月球趨之若鶩。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等人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類。1970年9月20日,蘇聯發(fā)射的“月球16號”第一次采集了120克月巖樣品帶回地球。
不過,從一開始月球就淪為美蘇較量的工具,這種較量實在是太“燒錢”,像美國登月的“阿波羅計劃”每公斤發(fā)射成本約兩萬美元,發(fā)射重量往往是數千噸,這還不包括科研費用。1972年“阿波羅”完成第六次登月任務后,美國人發(fā)現登月實在太勞民傷財,此后30多年美國把航天探索目光轉向火星和國際空間站,月球這枚曾給它帶來榮光的“褪色勛章”被打入冷宮。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上世紀90年代還爆出“登月是騙局”的傳言,讓美國宇航局(nasa)十分難堪,狂花銀子以正視聽。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國對于月球的興趣被重新點燃。40年前“探月”還是一項對國家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要求極高的項目,并非誰都“玩”得起。而這一次月球探測高潮是隨著航天技術“玩家”的增多而驟然掀起的。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烏克蘭、奧地利、中國等國都宣布了各自的探月計劃。按照《聯合國月球條約》“誰有能力誰先占”的原則,一場月球爭奪“大戰(zhàn)”在所難免。今天登月當然不再具有兩超爭霸的背景,那么月球這塊大“蛋糕”究竟有什么好吃呢? 用分析人士的話來說,月球豐富的資源使它成為地球七大洲外的“第八塊大陸”。
“無疑,21世紀將掀起月球上的一股新的‘淘金熱潮’,那里蘊含著豐富的能源和資源?!比ツ辏何靼嘌馈度の丁吩驴@樣預言?!懊利惖脑鹿獠粌H照亮黑夜,更點亮人類共同尋找新能源與資源的希望”,月球這個我們惟一的衛(wèi)星的確有許多東西值得去開發(fā)和利用,月球上有大量的鈦、銥等貴金屬和氦-3,月表5厘米土壤中還含有豐富的鐵,便于開采。尤其是氦-3,可以說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清潔、高效、安全的新型核聚變燃料,10噸氦-3所發(fā)的電,就能滿足中國一年的用電量。然而,它在整個地球的儲量只有20噸,而據專家初步估計,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可達100萬至500萬噸。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認為,重返月球的熱潮標志著人類進入了第二太空時代,這一時代與戰(zhàn)爭無關,更多地閃現出科技之光,從單純的軍事領域逐漸走向了民用、商用方向,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和可觀的經擠效益。
“阿波羅”輻射下的信息時代
重返月球前景固然美妙,但一碰到花錢(而且是巨資)的事,就難免受質疑,尤其是在眼下金融危機的時候。據美國政府反映,“星座”計劃需要在今后20年花費2300億美元,目前已經用掉30億,80億支付了合同。這讓很多人感到不爽。6月17日,美國前宇航員、參議員納爾遜就表示,美國宇航局根本完成不了交給它的重返月球計劃。美國行星學會會長弗里德曼甚至稱,“星座”計劃只是“服用了類固醇的阿波羅”,而不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方向!這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懷疑心理:這要花多少錢?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為什么不用它來消滅世界上的饑餓與貧困?
的確,在一些人眼里,當年耗資255億美元的“阿波羅計劃”華而不實,除了“為國爭光”之外沒有帶來什么好處。其實,就像《紐約時報》最近說的,登月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無數人的生存產生了直接影響。
在紀念阿波羅登月35周年時,耐克公司發(fā)表文章說,現在暢銷世界的氣墊運動鞋得益于公司當年為美國宇航局研制登月靴積累的技術。像耐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鞍⒉_計劃”帶動了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yè)群體出現,促進了整個科技發(fā)展與工業(yè)繁榮,其效益遠遠超過了其本身的花費。據美國宇航局測算,“阿波羅計劃”產生了3000多項大的專利,一些技術帶動了民用技術的快速升級,大約每投入1美元就有4至5美元的回報。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甚至認為,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就是“在阿波羅計劃的輻射之下”進行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也從登月技術轉化的民用產品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西班牙《時代》周刊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太空家庭”的美妙圖景:許多人愛喝的果珍原本是為宇航員早餐研制的飲料,微波爐的誕生是因為在太空中需要加熱食物但又必須避免明火,宇航員穿的能控制溫度的“空調服”如今穿在了消防隊員和撒農藥的人身上,而紙尿褲是為了解決宇航員太空行走時內急問題而發(fā)明的……
美國宇航局官員沃勒爾?海蘭稱,現在就對“阿波羅計劃”的回報作任何定論還為時尚早,有的技術要經過幾十年才能商品化。而可以預期的是,眼下新一輪的探月潮所催生的各種新技術,在未來也將不斷地為地球上的人類造福。
走向深空的“踏腳石”
當然,月球探索對人類的意義絕不是僅僅用錢或在短期為我們創(chuàng)造福祉可以衡量的。我們還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遠。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的霍金教授曾經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只要人類被困在地球上,小行星撞擊等威脅遲早會將我們消滅殆盡,但一旦向太空擴展建立聚居地,我們的未來應該是安全的?!?/p>
阿波羅計劃 第6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394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0分鐘,共有129位用戶關注,39人點贊!
影院外,現實版的太空探索也正在進行。
6月11日17時37分59秒,長征二號f火箭托舉神舟十號飛船,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順利升空。飛船中搭載的3名航天員開始了他們在太空15天的生活。
事實上,《星際迷航》系列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家喻戶曉,且熱度一直不減。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對探索浩瀚的宇宙一直存有美好夢想,更是現實事件的科幻化反應。追溯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60年生了什么?
自從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以來,人類已經將數千枚航天器送上太空。然而,盡管航天器攜帶裝置精確、靈敏度高、能自動觀察、操作、儲存、處理數據的各種儀器,但它們不能代替人的思維。
也是在那個時候,載人航天計劃納入大國視野,并以美蘇兩國軍事裝備競賽為主線,開始了以載人飛船為主的大發(fā)展。
始作俑者的蘇聯載人飛船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軍事裝備競賽中,蘇聯搶先一步。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從位于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飛上太空。蘇聯人用行動說明,在天上飛來飛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世界為之震驚。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號飛船采用的是分艙設計,由密封座艙和工作艙組成,只能乘坐一名航天員。座艙里有可供飛行10天的生保系統以及各種儀器設備和彈射座椅。返回前,拋掉末級火箭和工作艙,座艙單獨再入大氣層。待座艙下降到距地面約7km時,航天員彈出座艙,然后用降落傘著陸。東方號飛船一共執(zhí)行了6次載人飛行任務,其中包括乘坐東方六號的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的飛行任務。
為了保持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激進的赫魯曉夫命令蘇聯宇宙飛船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在下一個“革命節(jié)”,即1964年11月7日前把3位宇航員同時送上天,希冀通過此役以壓倒性優(yōu)勢戰(zhàn)勝美國。
由于急于求成,這枚如期發(fā)射的上升號飛船相比于東方號技術改進不多。主要是提高了艙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員在座艙內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時不再采用彈射方式,而是隨乘員艙一起軟著陸。不過令赫魯曉夫欣慰的是,上升2號進行了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舉世矚目。
面對蘇聯載人航空迅猛發(fā)展之勢,雄心勃勃的美國打算用“登月”計劃反敗為勝。不甘示弱的蘇聯將力量都集中到“登月”項目中。為此,研發(fā)的“聯盟號”飛船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的突破,飛船采用3艙構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儀器艙組成,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布局形式,也為后來載人飛船的發(fā)展提供了成熟的樣本。
該飛船自1967年4月23日首次發(fā)射入軌以來,為滿足前蘇聯航天發(fā)展的需要,經歷了聯盟t、聯盟tm、聯盟tma等多個系列的改型,成為了世界上發(fā)射數量最多的一種飛船。雖然未能為蘇聯贏得登月賽的勝利,但卻在空間站時代大顯身手。直到今天,依然是國際空間站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蘇聯載人航天的快速發(fā)展雖是美蘇爭霸的產物,但它的成功卻極大了滿足了人類邁入太空的訴求,使人類進入到了載人航天時代。因此,不能單從美蘇競賽成敗來看待這段歷史。
挽回顏面的阿波羅計劃
與蘇聯相比,美國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研制的“水星”號飛船(由圓臺形座艙和圓柱形傘艙組成),無論在發(fā)射時間和運載能力上都明顯落后于蘇聯。
這讓剛剛入主白宮不到4個月的美國總統肯尼迪感到羞愧和震驚,為此要求他的高級顧問們?yōu)槠渲贫ㄒ豁椖軌蜓杆賾?zhàn)勝蘇聯的載人航天計劃。
1961年5月,肯尼迪總統很快向全美國公民宣布:美國要投資250億美元,集中全國最好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航空航天公司,一定要在10年之內將美國航天員送上月球,這就是美國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與蘇聯激進式發(fā)展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美國步伐較為穩(wěn)健。為了實施阿波羅計劃,美國啟動了過渡計劃――“雙子星座”計劃為“阿波羅”計劃提供飛行經驗。
雙子星座飛船是由再入艙和連接艙兩部分組成,飛船再入前拋棄連接艙,僅回收再入艙。在它的飛行歷程中,雙子星4號飛船開展了美國第一次出艙活動,雙子星6、7號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精確交會,為登月計劃奠定了基本的技術基礎。
此后,專門為登月任務而設計的阿波羅飛船浮出水面,該型飛船是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組成,從“阿波羅”-1至“阿波羅”-6美國進行了6次不載人飛行試驗,“阿波羅”7、8、9號飛船進行了載人飛行試驗?!鞍⒉_”10號飛船進行了從地面發(fā)射到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
1969年7月20日,經過美國近40萬科技專家8個年頭的艱苦努力,“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順利登上了月球,美國人終于如愿以償,在這場太空競賽中取得勝利,笑傲蒼穹。
至此,以發(fā)展載人飛船的航天時代就此告一段落,世界載人航天逐漸朝著理性且合作的方向邁進。
搭載飛天夢的中國神舟
與美蘇相比,中國發(fā)展載人航天的腳步要遲幾十年,事實上,早在加加林登上太空之時中國已經開始著手研究載人飛船的技術方案,中國第一枚衛(wèi)星東方紅1號的成功發(fā)射,更是讓科學家們將眼光集中在了載人航天領域。
然而,由于的影響和經濟條件限制,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在遭遇被擱淺、方案分歧和反復論證之后,于1992年9月21日最終浮出水面: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
秉持著科技強國的決心和對飛天夢的執(zhí)著追求,中國航天人們在技術落后情況下奮起直追,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勇氣與實力。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我國第1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發(fā)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完成了21個小時的空間科學試驗后,于21日3時41分成功著陸。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第2艘飛船神舟二號于2001年發(fā)射,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tài)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緊接著神舟三號飛船于2002年3月25日發(fā)射,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預演。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太空中終于有了中國人的足跡。那艘承載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劃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航天時代。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2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成為中國第1艘執(zhí)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3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3名航天員順利升空。翟志剛身著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順利升空,實施中國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
2012年神舟九號發(fā)射成功,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運行的航天器。這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由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1999~2012年間,“神舟”9度飛天,每發(fā)射一次就前進一步,中國的載人航天“飛”出了一道讓世人刮目相看的發(fā)展軌跡,而神舟系列飛船也成為世界上備受矚目的科技成果。
而此次神舟十號順利升天,在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完美收官,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
穩(wěn)健發(fā)展的中國航天
神十發(fā)射完成后,主席在與三位航天員進行空天對話時說:飛天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確,當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的時候,中國人對于太空的夢想變得更加務實且穩(wěn)健。
神舟十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yōu)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神舟飛船采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神舟系列是目前人類正在使用的最重的人員天地往返運輸工具,比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略重。在結構上雖與國外飛船相似,但在很多方面有過之無不及。比如神舟飛船采用了效率更高的三節(jié)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進行光電轉換;采用鋁鋰合金的主結構,既輕巧又結實;返回艙更大更舒適等等。
此次發(fā)射的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系列飛船之一,也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
與前幾次飛船相比,神舟十號有哪些特點呢?對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在承擔的使命上,神舟九號主要是進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而神舟十號雖然還要繼續(xù)進行與天宮一號的自動和手動空間交會對接,但是其重點轉向對這些技術的應用。也就是說神舟飛船進入應用性飛行階段。
所謂的應用性飛行是相對以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試驗性飛行而言的,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飛行任務目的不同。截至目前,我國開展的歷次飛行任務主要是以考核和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而本次任務中,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主要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往返運輸服務。二是飛行產品狀態(tài)的不同。飛船和火箭經過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行任務的考核和驗證,應該說現在功能更加完善、完備,性能更加穩(wěn)定。
對于中國航天的發(fā)展,穩(wěn)健步伐,美國“空間政策在線”(spacepolicyonline)網站的編輯史密斯(marcia smith)說,“中國航天計劃可能沒有早期蘇聯和美國太空計劃那么有激情,后者的發(fā)展速度更快,但是中國似乎持續(xù)性更強?!?/p>
而對于中國航天的發(fā)展,西方國家的關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輿論層面,美國航天專輯約翰?勞格斯頓博士近日表示:美國航天界強烈希望與中國航天合作并尋求合作契機。但我們的一些立法者因不滿中國在其他領域的行為而通過了阻止美中航天合作的相關法律。
雖然,在該法改變之前,中美航天合作尚無可能,但中國航天的崛起,必將對固有的航天格局帶來巨大影響。
美蘇太空爭霸
這是那個時代美蘇太空競爭的一個縮影,為了壓對方一頭,也為了創(chuàng)造出更有效果的宣傳價值,雙方為各種“第一次”較勁,而蘇聯一度占據上風:第一次成功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第一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第一次太空漫步,將第一名女宇航員送上天……
阿波羅計劃 第7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148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142位用戶關注,31人點贊!
比爾?凱恩:是洛克達因公司的前雇員,該公司制造了用于“土星5”號火箭的發(fā)動機。凱恩并不是技術人員,他在洛克達因公司擔任圖書管理員。凱恩個人出版的書籍《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美國耗資300億美元的騙局》中多處提出指控,掀開了關于登月行動可能是騙局的討論,nasa及其他機構已揭穿這本書中的一些說法。
巴特?斯伯里:是一個電影攝制者,為其公司afth監(jiān)制并導演了四部電影,包括2001年的電影《登月途中一件有趣的事》,審查了關于騙局說法的證據。其中提到的觀點再次被各方證據揭穿,包括sveetor的系列電視劇《月球遺產》,該劇試圖反駁紀錄片的主要論點,即“何波羅”機組人員偽造了在低軌道地球指揮艙的距離。斯伯里認為通過利用地球的透明度達到了其影片的拍攝效果。但是巴茲?奧爾德林一拳重重地擊在了他的臉上。巴茲?奧爾德林指責前宇航員是一個“懦夫、騙子加小偷”。斯伯里試圖奧爾德林,但他的案子被拋出法庭,并且法官裁定說,由于斯伯里的侵入和攻擊行為,奧爾德林有權做出回應。
威廉?l.布賴恩:一位核工程師,他于1982年自行出版書籍《月球門:美國太空計劃中被抑制的結論》。他在書中爭論了月球表面重力。
大衛(wèi)?佩爾西梅:是一位電視制作人、視聽覺技術專家及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成員。他和瑪麗?班尼特合著了《黑暗的月球:“阿波羅”任務及其告密者》,并合作拍攝了《月球上發(fā)生的事情》。他認為nasa故意插入了肯定會被發(fā)現的錯誤,引導公眾“公開揭露騙局”。
拉爾夫?雷內:一位發(fā)明家及自學成才的工程師,著有《nasa忽悠美國》一書。
查爾斯?t.霍金斯:著有《美國如何偽造登月行動》一書。
菲利普?勞羅斯:法國作家,著有《nasa撒謊了嗎?》和《月球上的光亮》。
詹姆斯?m.科利爾:美國記者兼作家,于1997年出版《僅是一個紙月球嗎?》。
馬庫斯?艾倫:英國nexus雜志的出版商,他認為著陸器的照片不能證明美國曾載人登陸月球。
艾倫?拉能:導演了《我們真的去過嗎?》。他獲得了美國影視金鷹獎及國家藝術捐贈的兩項研究基金。
克萊德?劉易斯:電臺談話節(jié)目主持人。
大衛(wèi)?格羅夫斯博士:quanteeh圖像處理工作人員,曾經處理過一些nasa的照片。他說他能查明使用人造光源的確切點。利用攝像機鏡頭焦距及真實的靴子,他已經計算出人造光源在攝像機右邊的24厘米~36厘米處。
參與騙局的被控告人賈
唐納德?肯特?穆托姆博?斯雷頓:是1968年nasa的字航員。騙局論的支持者認為,斯雷頓是該騙局的主要領導者。
斯坦利?庫布里克:被指責為“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任務制作了大量影片。據稱,在1968年早期nasa秘密接觸庫布里克,讓其指揮前三次登月行動。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射和降落是真實的,但是當登月之旅的偽造影片“現場直播”時,太空飛船應仍在地球軌道上。
“阿波羅”任務關鍵人物去世
在關于騙局指控的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福克斯娛樂集團指出10位宇航員及與載人航天計劃相關的兩位公民的去世,可能是為了掩蓋騙局而遭殺害。
泰德?弗里曼(1964年t-38空難);
埃利奧特?斯和查理?巴塞特(1966年t-38事故);
維吉爾?格里森(1967年1月“阿波羅1”號火災),他的兒子斯科特?格里森說那場事故是一起謀殺;
愛德華?希金斯?埃德-懷特(1967年1月“阿波羅1”號火災);
羅杰?查菲(1967年1月“阿波羅1”號火災):
愛德華?埃德?吉文斯(1967年車禍);
克利夫頓?c.威廉姆斯(1966年10月t-38事故);
x-15飛行員邁克爾?i亞當斯(1967年11月x-15飛行測試中去世的唯一的x-15飛行員);
小羅伯特?亨利?勞倫斯,空軍載人軌道實驗室飛行員,1967年因飛機墜毀去世:
nasa的工作人員托馬斯?巴倫因汽車火車相撞于1967年去世,僅在國會上指控“阿波羅1”號火災起因而被辭退后不久,被確定為自殺。巴倫是一位質量控制檢查員,在“阿波羅1”號火災事件后,他寫了一份報告直言不諱地批評了“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計劃 第8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1612個字,預計看完需要5分鐘,共有208位用戶關注,40人點贊!
生老病死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熱衷談論的話題,但是一般老百姓只看到現象,并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因此,有人就把這些生命現象歸結為上帝和神靈。直到本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才發(fā)現人體細胞中的一種化學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這是一種遺傳物質,正是由它來決定男女、高矮、胖瘦和生老病死的。50年代,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清楚了dna的雙螺旋結構,60年代初,又發(fā)現了遺傳密碼。我們通常所聽說的基因就是dna上特定的片斷。那么,基因在人體細胞中的什么位置呢?本世紀初??茖W家們就發(fā)現人體細胞核在分裂中期可見一些棒狀小體,這些小體稱為染色體。人類有46條染色體,其中有一對是決定性別的稱為性染色體。前面講的dna就位于染色體上,因而基因也位于染色體上。
近期研究表明,人類總共大約有5萬到10萬個基因。正常情況下,這些基因控制一個人出生到老死,太太平平過一生,但實際上在人的一生中,無法避免地要接觸這樣或是那樣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能夠引起所謂基因突變,這樣,在臨床上就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疾病,如果這種突變了的基因傳給下一代,就變成了遺傳病。科學家們還發(fā)現。即使一般的傳染性疾病也與基因突變有關,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有的人會被傳染上某種疾病,另外一些人則不會;易于被傳染的人,他(她)就存在與正常人不同的易感基因。
既然我們知道了決定人類生老病死的是基因,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人類這5萬到10萬個基因的結構、位置等,它們都有一些什么樣的突變形式?哪些疾病與哪些基因相關等等?80年代中期。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達布科提出了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標書,即著名的dulbeeco標書。這是一個十分龐大宏偉的計劃!假如我們把人類基因組中所有信息全部印出來,其篇幅相當于13套大英百科全書,由此可見人類基因組計劃任務之艱巨,因而有人把它與美國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相媲美。并稱這一計劃為大科學。這一計劃幾經科學界熱烈的爭論,到1989年,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并責成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和美國能源部負責執(zhí)行,美國政府決定拿出30億美元從1990年開始到2005年將人類5萬到10萬個基因信息全部搞清楚。
這一宏偉計劃開始執(zhí)行后,立即得到全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重視,并積極投入這一計劃的研究。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人類基因組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為人類造福的一件大事。每一個國家均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協作共同開發(fā)。再者也防止某一個國家壟斷這一成果,并防止商業(yè)化,事實上已出現這方面的苗頭:如1993年美國克隆(制作)了一個乳腺癌基因,隨即被一家公司以2000萬美元買斷;1994年克隆(制作)了一個肥胖基因,又立即被一家公司以7000萬美元買斷。盡管遭到大多數科學家的反對。但仍然無法阻止這一商業(yè)化的操作。這樣,如果別的國家不積極參與這一計劃,將來就得化巨額資金去購買基因專利。這對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有鑒于此,我們國家從1991年就在一些年輕學者的推動下,成立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協作組,得到黨中央和國家科委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先后成立南北兩個研究中心,分別由陳竺院士和強伯勤院士掛帥。最近,在上海浦東我國第一個部級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已經掛牌。可見我國人類基因組計劃也已步入正軌,我們會在這計劃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人類基因組計劃執(zhí)行以來,通過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已取得巨大的進展,目前已經克隆的人類疾病基因超過2000個。預計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按時或提前完成,在不遠的將來,人一出生后,就可以通過這一成果檢測出你將來可能會患什么病。從而預先制訂預防措施。
一旦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將對醫(yī)學界產生巨大的沖擊,首先是疾病的診斷,傳統的診斷是從病人的癥狀推斷可能的疾病,而通過基因水平的診斷,則可以越過癥狀直接從分子水平判定病人的病因,其準確性是傳統診斷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到下一個世紀初,我們可望對人類大部分疾病實現基因水平的診斷,這樣再輔助以先進的醫(yī)療儀器,可望準確無誤的診斷各種疑難雜癥,使得患者能得到及時地對癥治療。
阿波羅計劃 第9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194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5分鐘,共有188位用戶關注,24人點贊!
定制化生產帶來的管理難題
隨著個性化衛(wèi)浴時代的到來,阿波羅的生產幾乎全部面向訂單,訂單生產(mto)占企業(yè)總生產量的90%以上。而這其中又以定制生產為主,工程定做和散單定做占到總業(yè)務量的80%以上。因為大量的非標定制產品都借用標準的產品料號下單,通過備注描述個性化需求,并借bom生產,從而導致阿波羅的產銷矛盾十分突出,庫存管理非常混亂。同時,訂單式生產帶來的龐雜數據,需要制造環(huán)節(jié)進行快速處理,尤其是客戶定制需求的不斷提升,使得大量的定制數據需要更為精確、有效的管理,并實現批次跟蹤管理。
而套件接單、包件生產、包件庫存管理、套件出貨的流程特性使得阿波羅如何實現“件進套出”的管理難點十分突出,企業(yè)對于完整的成品條碼掃描管理的需求尤為迫切。
同時,阿波羅財務管理也隨著企業(yè)的集團化發(fā)展衍生出新的需求。阿波羅有三家獨立的法人工廠:阿波羅中國、阿波羅建材、歐科板材。財務管理的要求是在阿波羅中國一個帳套中做所有業(yè)務的帳,但另外兩個法人要有各自相關的管理帳。這就對企業(yè)的集團化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的精細化管控也提上了阿波羅重要的議事日程。
信息化需求三級跳
面對日益突出的管理瓶頸,阿波羅原有的信息系統已顯得力不從心。之前,簡單的進銷存賬務處理,并沒有將關鍵的制造環(huán)節(jié)納入信息系統的管控范疇,并且由于前端業(yè)務流程的物流帳與后端的財務賬分開管理,不僅令財務會計和財務核算失去了精準的數據基礎,高層的決策也缺少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因此,阿波羅亟需一套更為開放的信息系統,全面升級企業(y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構建起企業(yè)全新的集團化管控平臺。
2008年,經過長期深入的溝通和考察,鼎捷軟件top gp erp系統依托oracle強大的數據引擎,憑借在國內制造業(yè)erp領域深厚的積淀與強大的實力,以及系統后臺源代碼完全開放的無限擴展性,成了阿波羅信息化升級換代的首選。
針對阿波羅的實際管理需求,實施團隊進行了3個月的詳盡調研和分析,制定了基于top gp erp的解決方案藍圖:
■針對集團化財務管理的需求,制定了集中在阿波羅中國帳套做賬,阿波羅建材和歐科板材的賬務通過客制拋轉程序拋轉實現的解決方案。
■針對非標定制產品的下單生產問題,制定了規(guī)范業(yè)務下單,讓訂單信息能準確、及時傳遞給生產部門和成品庫存管理部門;整理歸納各類產品的屬性,修改系統的多屬的解決方案。規(guī)范業(yè)務下單時根據客戶訂購產品的屬性指定屬性下單,將特殊備注也作為特殊屬性之一,生成含合同號+項次的非標料號和bom,以嚴格規(guī)范指導生產和發(fā)貨。
■針對定制數據的管理問題,在系統標準的訂單流程前新增了工程度尺表管理模塊,以實現定制數據的科學管理和準確及時地共享;啟用并修改系統的多屬(屬性多達13個),根據度尺表轉訂單,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含合同號+項次的料號和bom表,以實現定制產品和物料的追批管理。
■針對“件進套出”的管理難點,在系統的料件主檔增加“包件管控標示”,在訂單上外掛訂單包件信息,訂單轉工單時抓取包件開工單,工單以包件完工入庫,訂單包件信息帶至出貨單,出貨單在過賬時,自動產生套件的組合單,從而實現“件進套出”的管理需求。
■結合“件進套出”的方案,制定自動組合的條碼掃描方案,最終實現成品“每件必掃”的完整的條碼進出管理。
從2008年11月立項開始,鼎捷top gp erp系統經歷近一年的實施,最終于2009年8月1日在阿波羅成功上線。
應用效益實現
助推運營效能提升
總體來說,阿波羅的top gp erp項目實施了供應鏈、生產制造、財務、成本等幾大部分,應用了易拓erp的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庫存管理、物料計劃管理、料件管理、bom管理、多屬性管理、應收管理、應付管理、總賬管理、實際成本管理等幾大模塊,另外還客制化地新增了定制度尺表、不斷階委外、條碼管理模塊及防偽稅控接口等。
通過易拓erp系統的實施,阿波羅實現了財務管理和業(yè)務管理一體化的需求;產品定制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共享和追蹤管理的需求;訂單規(guī)范化的管理需求;庫存及時、準確及精確到架位的管理需求;成品條碼完整管理的需求;鋁材委外加工準確追蹤管理的需求;成品既做批號管理又靈活調貨的管理需求;非標物料精確配套管理和快速挑選的需求;浴室家私等產品包件進、套件出的管理需求;計件工資和生產成本系統自動計算等。
在庫存管理方面,在導入top gp erp之前,阿波羅的庫存準確率僅為65%,且有大量負庫存。而在系統導入后,阿波羅的庫存準確率達95%以上,徹底杜絕了負庫存。而且實現了物料架位號管理,為未來的立體倉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件進套出”管理方面,從套件下訂單到包件開工單,再到包件條碼掃描完工入庫,最后到包件條碼掃描出庫,自動產生組合單實現套件出貨,困擾了阿波羅多年的“件進套出”管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結合“件進套出”管理方案,鼎捷協助阿波羅實現了條碼生成、條碼打印、條碼掃描入庫、條碼掃描出庫、條碼庫存管理的一整套完整的條碼管理。
阿波羅計劃 第10篇
閱讀提示:本篇共計537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4分鐘,共有161位用戶關注,59人點贊!
縱觀各國的月球計劃,人類在21世紀的早期將有兩個關于在月球上進行建設的計劃,一個是建立月球觀測站,另一個是建立永久月球基地。
在建立永久月球基地、進行大規(guī)模開發(fā)月球之前,科學家計劃先建造一座月球觀測站,對月球做進一步的了解,以便尋找出可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合適地域。
這個月球觀測站極有可能建在月球表面遠離地球的一邊,因為在那兒儀器就不會被地球上的光及無線電波所干擾。人員將乘一種特殊的火箭運載器著陸,這種火箭運載器還是人在月球建站期間的生活住所。研究設備則包括探測、計量、記錄有關月球、太陽活動和外層空間環(huán)境的各種裝置。這些研究設備和建站所需的設備、材料,由特殊的機器人搬運。
由于條件所限,月球將給整個建造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一個月球日相當于14個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上的半個月。在此期間,月球都是白天,而剩下的日子卻都是黑夜,月面上一片漆黑,進行建站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建造好的月球觀測站可供宇航員們短期居住。他們執(zhí)行一次任務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0天,也就是說往返于月球的行程得花6天時間,在月球上還有大約14個地球日可以用來工作。
月球觀測站建成之后,科學家將進行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地理學、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此外,當宇航員對月球觀測站造訪時,他們也需要通過測試自己對月球環(huán)境的生理反應,積累和摸索在月球這樣一個沒有空氣的環(huán)境中,究竟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經驗。同時,月球觀測站對建立月球基地、開采月球礦藏以及對火星和其他行星的探測都是不可少的。因此,在21世紀初,這樣的觀測站將豎立在月球平原上。
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既是航天技術發(fā)展的結果,又是開發(fā)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工農業(yè)生產和星際飛行的需要。月球基地的設想很多,其中一種設計方案是一個圓頂形建筑物?;貎扰c外界完全封閉,溫度可以控制,并且非常舒服,人在其中生活和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樣?;貎劝惭b有各種各樣的試驗設備和儀器。為使室內有較大空間,有些設備將安裝在鄰近基地的地方,使用起來很方便。有的設備由于相互之間不能擾等原因,則要建在幾公里以外。長期在這里工作的宇航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操作和維修這些設備。為使基地內有充分的電能,專門安裝了大型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和從地球運送去的密封核能裝置。這些發(fā)電設備保證了宇航員在月球上用電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方便。
圍繞月球基地的建設,許多科學家展開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想。
1987年10月,在國際宇航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上,來自50多個國家的近1000名科學家聯名提議分四個階段建造月球基地。第一階段,建造一個月球軌道站。第二階段,2003年~2005年建立月球實驗室,6名宇航員來到月球,組建住人基地,在2006年~2010年基地將容納30人。第三階段,達到每年向高軌道航天器供給10噸產品的能力。第四階段,2026年~2100年建成具有高度生產能力的月球基地。
據美國1996年10月21日至27日的《空間新聞》報道,日本月球和行星協會提出的建立月球基地的方案,打算依靠國際合作的方式,在30年內投資2.9萬億日元(約合261億美元)建立一個有人的月球基地,包括建立食品和能源生產工廠。該月球基地建設計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05年對月球進行無人探測,主要是選擇既平坦,又有充足陽光和水的最佳地點。2006年~2016年為第二階段,主要是建造并運行無人系統。2017年~2023年為第三階段,主要是建造有人系統。2024年以后為第四階段。這時的基地為有人系統,每隔6個月向月球運送3名宇航員,每批宇航員在月球上生活一年。
還有的科學家設想,在建立月球基地以后,逐步建立月球工廠。該月球工廠的使用壽命是30年,在此期間主要從事采礦業(yè),同時大量生產產品。這些產品既供自身使用,也向地球輸出。運輸這些產品的大型航天運載器在月球就地生產并加注燃料。維持月球基地的大部分經費都由出售月球產品和為客戶提供服務所獲得的收益來支付。經過逐步發(fā)展,再建立月球居民區(qū)。月球居民將從最初的50人增加到2000人,有多艘小型航天運載器來往于地球與月球之間。航天燃料、生產原料和人的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能就地解決。
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在人類到月球居住之前,首先在月面上建立一個前哨站。這個前哨站包括運輸機械、材料加工廠和制造車間。這些設施和裝備將通過加工月球上的原料,制造出各種材料。有了這些材料便能生產出更多的運輸機械和建造更多的材料加工廠、制造車間,以此循環(huán),擴大前哨站的規(guī)模和生產能力。此后,建立科研基地、實驗室、醫(yī)療中心和火箭燃料生產工廠,進一步探測和開發(fā)月球資源,發(fā)展各種制造業(yè),合成空氣和水,種植植物和養(yǎng)殖動物,建立人工密閉生態(tài)系統??茖W家預計,在2020年~2030年可以建成這種初級的月球基地。
科學家認為,在建造月球基地的過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交通將變得繁忙起來,采用一種航天運載器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直飛是不合算的,因為航天運載器在加速和減速過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大部分時間在真空中飛行的航天運載器,通過地球大氣層時其復雜設備完全用不著。因此,月球運輸可以采取分段接力的方法進行,即運載貨物和人的航天運載器從地球出發(fā),飛抵近地軌道的航天港,在那里由轉運航天運載器接替,飛向月球軌道的航天港,最后由登月艙接替,飛向月球基地。從月球返回地球的程序則相反。
建造“地球外的村莊”,是開發(fā)月球資源的基礎工程。與初期月球探測相比,21世紀的月球探測目標更明確,規(guī)模更宏大,參加的國家更多,并將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盡管建設月球基地和實現月球定居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航天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困難終將都是可以解決的。人類必將以新的態(tài)勢重新踏上月球,并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居住和工作。
上九天攬月,中國打造航天大國
月球探測是航天技術的一個重要領域,一直受到各航天國家的重視,我國同樣有決心而且有能力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
在國際上“重返月球”的呼聲中,我國不少專家呼吁盡快啟動月球計劃,適度開展月球探測活動,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這些專家認為,開展月球探測,加入“探測月球國家”的行列,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維護我國在國際外層空間事務和在未來開發(fā)月球中的權益,還可以促進航天技術和其它高新技術的發(fā)展,進一步推進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
月球是沒有國界的星球,一些先進國家都想早日捷足先登,跑馬圈地式地在月球上占據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1984年聯合國通過的《月球協議》規(guī)定,月球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和個人都不得據為己有。實際上,探測月球是真正實力的較量,先登先得仍然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國不開展月球探測,并取得一些成果,那么,我國不僅在國際論壇上討論分享月球開發(fā)權益問題時,不可能有更大的發(fā)言權,而且在外層空間事務和空間開發(fā)上的權益也得不到有效的維護。為此,富有遠見的中國科學家迫切期望早日啟動月球計劃,否則就要落后,犯下歷史性的錯誤。
我國專家認為,我國開展月球探測的條件已經成熟。在航天運載器方面,據“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龍樂豪研究員認為,目前中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已經具備將1.5噸~3噸的探測器送入月球軌道的能力。測控方面,在現有測控網的基礎上,再研制出直徑60~70米的地面主控站,就可以滿足月球探測的測控和通信需要。在軌道管理方面,幾十年來,我國曾經研制和發(fā)射成功了多顆用于空間環(huán)境探測和空間遙感的衛(wèi)星,積累了豐富的航天器在軌運行的管理經驗。在探測器的研制方面,我國多年來在研制衛(wèi)星的工程中,開展了“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工作,已經建立了四種衛(wèi)星公用平臺,使航天器的研制水平及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梢哉f,在“實踐五號”現代小衛(wèi)星和“東方紅三號”通信衛(wèi)星公用平臺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并配備有效載荷,就可以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月球探測器平臺。
“東方紅三號”衛(wèi)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通信衛(wèi)星,于1986年開始設計時就瞄準了當時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盡管在通信頻段和轉發(fā)器數量上與先進國家的衛(wèi)星有一定差距,但其分系統、單項性能和技術,如某些通信性能指標、全三軸姿態(tài)穩(wěn)定技術、雙組元統一推進系統、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等,與先進國家所采用的方案與技術相符。1994年11月30日,第一顆“東方紅三號”衛(wèi)星發(fā)射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因燃料泄漏故障未能定點。1997年5月12日,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第二顆“東方紅三號”衛(wèi)星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經三次軌道轉移,于5月20日定點于東徑125度赤道上空。
“東方紅三號”衛(wèi)星的研制和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通信衛(wèi)星技術跨上了一個新臺階,衛(wèi)星采用的許多先進技術和成果為我國研制更先進的衛(wèi)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衛(wèi)星有6個16w中功率轉發(fā)器和18個8w低功率轉發(fā)器,共24個c波段通信轉發(fā)器,通信業(yè)務包括電視傳輸、電話、電報、傳真和數據傳輸。衛(wèi)星由通信、結構、電源、姿態(tài)和軌道控制、推進、熱控和測控等7個分系統組成。衛(wèi)星采用三軸穩(wěn)定控制和雙組元統一推進系統,太陽能電池陣和通信天線在地球轉移軌道展開。衛(wèi)星本體構形為六面體。結構按分艙段設計,分為通信艙、推進艙和服務艙。分艙段設計有利于各艙段并行總裝測試。衛(wèi)星干重946公斤,星本體長和寬2.2米、高1.7米,太陽能電池陣展開后衛(wèi)星跨度約18米,天線展開后衛(wèi)星高度約5.7米,工作壽命8年。
2000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發(fā)表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界宣布:中國在今后十年內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領域的預先研究,標志著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正式啟動。2000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國際航天展,出現在軍事博物館展位上的中國登月沙盤,引來了無數國人新奇的目光。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飛船和深空探測作為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我國已經在前兩個領域作出了很大成就。今天,我國政府決心抓住國際上21世紀的月球計劃正處在起步階段的大好時機,開展月球探測,從而走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填補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
早在幾年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調集了大批專家,進行月球探測的研究工作。數個專家組分別對我國月球探測長遠規(guī)劃、首次月球探測科學目標、有效載荷、運載發(fā)射和工程實施等相關技術進行了研究論證。目前,已完成了關于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論證,不少方案已經通過專家論證。據業(yè)內專家透露,中國月球探測的首要目標是對月球表面進行全方位、整體性的綜合遙感探測,從中選出有關鍵意義的月球區(qū)域,在此基礎上發(fā)射月球車軟著陸,進行深入探測。其目的是為建立月球基地選擇地址,下一步則是建立月球基地。為此,我國專家提出,我國的月球探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2005年以前發(fā)射月球資源探測器,分別采取繞飛、擊中月球表面和環(huán)月飛行的方法,對月球進行拍照,了解和掌握月球的環(huán)境、能源等資源的分布情況和分布規(guī)律,獲取月球表面地形圖。第二階段:在2010年前發(fā)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軟著陸,在試驗月球軟著陸技術的同時,對月球進行探測,為進一步月球研究打下基礎。第三階段:在2020年以前,通過使用月球車、空間智能機器人等進行現場探測,確定月面土壤成分,為載人登月飛行和建立月球前哨站提供數據。第四階段:在2030年以前,發(fā)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面鉆巖機和月球機器人等,采集有關樣品;將這些樣品送回地面進行研究,為載人登月和將來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有關數據。
在人類登月的過程中,月球機器人是登月前期的關鍵設備。據報道,在清華大學的一間實驗室里,我國的機器人專家正帶領他的研究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們建立的“機器人遙控操作系統”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模擬實驗中,科學家在地面發(fā)射指令,機器人就可以按指令在月球上從事各種工作。
地球到月球有38萬公里,探測器大約需要飛行3~5天,能否實現探測器可靠的姿態(tài)和軌道控制,使探測器對準太陽或某顆恒星,并按預定軌道飛行;能否有效地接收探測器發(fā)回的信號,并實施對探測器的指揮和調整;能否保證探測器上的有效載荷經受長途飛行和月球環(huán)境的考驗,完成預定的任務?這些都將成為我國月球探測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目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航天界的一大批躊躇滿志的專家,正在為攻克月球探測的關鍵技術而日夜不停地勞頓。許多難關已經攻克,中國人通向月球之路已經不再遙遠。而在突破了無人探測器技術和載人登月技術之后,龍的傳人探望月宮的日子也將不再遙遠。
附:“阿波羅”登月計劃大事記
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宣布,要在60年代末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1967年月1月27日,3名宇航員在“阿波羅四號”飛船的指揮艙起火事故中死亡。
1967年11月9日,用于載人登月運載火箭“土星五號”首次發(fā)射。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七號”飛船進行“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一次載人地球軌道飛行。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八號”飛船進行第二次載人飛行,并第一次進入月球軌道。
1969年3月3日,“阿波羅九號”飛船發(fā)射,這是第一次包括飛船登月艙在內的載人地球軌道飛行。
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十號”飛船進行了第一次登月全過程的“彩排”,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下降到距離月面約15公里。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十一號”飛船開始首次載人登月飛行。7月20日,名為“鷹”的登月艙在月面靜海西南角著陸。39歲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先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隨后踏上月面的是另一位宇航員39歲的奧爾德林,宇航員柯林斯則駕駛指揮艙繼續(xù)沿環(huán)月球軌道飛行。
1969年11月14日,“阿波羅十二號”飛船進行第二次載人登月飛行,飛船準確降落在風暴海。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十三號”飛船進行第三次載人登月飛行。由于在飛往月球途中,飛船服務艙的液氧貯箱爆炸,導致飛行失敗。宇航員駕駛飛船繞過月球返回地球軌道,并安全回到地球。
1971年1月31日,“阿波羅十四號”飛船進行第四次載人登月飛行。飛船在弗拉-摩洛地區(qū)著陸。
1971年7月26日,“阿波羅十五號”飛船進行第五次載人登月飛行。登月地點在亞平寧山附近的哈德利-亞平寧地區(qū),宇航員首次乘坐月球車在月面遨游,用時約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