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1. 檢查設備:在啟動前,檢查輸油泵的外觀是否完好,無明顯損傷或泄漏。
2. 確認連接:檢查泵的進出口管道連接是否牢固,密封圈是否完整。
3. 添加介質:確認泵內已加入適量的輸送介質,防止空轉損壞設備。
4. 電氣檢查:確保電源線無破損,接線正確,接地良好。
5. 啟動與運行:按下啟動按鈕,觀察泵運行是否平穩(wěn),聲音是否正常。
6. 監(jiān)控與維護:運行中注意壓力表讀數(shù),定期檢查潤滑情況,及時清理過濾器。
目的和意義
本規(guī)程的實施旨在:
1. 提升設備利用率:通過規(guī)范操作,避免因不當使用導致的設備故障。
2. 保障安全:預防因操作失誤引發(fā)的安全事故,保護人員和設備安全。
3. 延長設備壽命:正確操作和定期維護,可以延長輸油泵的使用壽命。
4. 保證生產效率:穩(wěn)定運行的輸油泵能確保生產線的連續(xù)性和效率。
注意事項
1. 操作前務必穿戴好防護裝備,如防護眼鏡、手套等。
2. 不得在設備運行時進行調整或清潔工作,以防發(fā)生意外。
3. 如發(fā)現(xiàn)異常噪音、振動或泄漏,應立即停機檢查,必要時聯(lián)系專業(yè)人員維修。
4. 遵守電氣安全規(guī)定,不得濕手操作電器開關。
5. 定期更換磨損部件,如軸承、密封件等,保持設備性能。
6. 未經培訓的人員不得擅自操作設備,確保所有操作人員都了解并熟悉本規(guī)程。
本規(guī)程的執(zhí)行需要每位操作員的配合與執(zhí)行,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確保齒輪式輸油泵的高效、安全運行,為生產提供有力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持續(xù)優(yōu)化操作流程,提升設備管理能力,實現(xiàn)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齒輪式輸油泵操作規(guī)程范文
一.系列齒輪油泵的潤滑是靠本身排送的液體進行的,(電動機的潤滑脂更換,視使用情況而定)。所以排送的液體必須清潔,若夾帶有細小沙塵或金屬粉末,對本泵的使用壽命有嚴重的影響,使用時注意此點。必要時在吸入管端裝置金屬濾油網,,防止雜質吸入。濾油網以60-100目/時為宜,濾油網的有效過濾面積應大于吸油管截面積的兩倍。
二.泵的安裝高度,應保證不超過泵所允許的吸上高度,安裝管路應有管架、油泵不允許承受管路負荷。
三.建議在吸、排油管路上分別安裝真空表和壓力表,以便監(jiān)視泵的工作狀態(tài)。
四.油泵未開動前的準備:
1.在油泵未開動之前應對泵各部進行仔細檢查。
a.檢查油泵的各螺母及底座上各螺栓是否緊固。
b.檢查油泵內的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的轉動是否靈活。
2.把吸油接管和排油接管的閥門打開。
3.檢查電動機的電源是否接對。油泵旋向是否與指示箭頭方向相同,即面向軸承,順鐘向旋轉。
五.油泵工作時的維護:
1.注意油泵壓力表和真空表的讀數(shù)應符合技術規(guī)范。
2.注意軸封的工作狀態(tài),倘若漏油,對填料密封結構的泵應將其壓緊蓋均勻擰緊,但不能過緊,以免發(fā)熱和密封圈的迅速磨損,漏油時應及時更換油封。
3.定時檢查油泵各部位發(fā)熱情況。
4.當發(fā)現(xiàn)油泵有不正常的噪音或發(fā)熱過高等故障時,應立即停止油泵
工作,排除故障。
5.經常保持油泵工作場地清潔。
六.油泵的停止:
1.切斷電動機電源。
2.關閉吸油接管和排油接管的閥門。
七.故障及排除方法:
1.排不出液體或排油量少?
原因:1.泵體內沒有灌油。2.吸油高度超過真空高。3.吸油管路漏氣。4.旋轉方向不對。5.吸入接管濾油孔總面積太小。6.吸油管路內堵塞或其它故障。7.油泵轉速低。8.排出管路內阻力太大。9.吸油管未全部浸入液體。10.因液體溫度低而使粘度增大。11.安全閥開啟。12.安全閥錐面密合性不良。
排除方法:1.在接真空壓力處灌油。2.提高吸油面。3.檢查各連接處并固緊。4.電動機重新接線。5.增加金屬濾油網孔的面積。6.進行檢查并排除故障。7.用轉速表檢查并糾正之。8.將閥打開降低排出壓力。9.檢查并糾正處。10.預熱液體或降低排出壓力。11.調整安全彈簧壓力。12.重新用研磨膏研磨。
2.電動機所需功率過大?
原因:1.吸入液體的粘度太大。2.排出壓力過高。3.排出管路阻力太大。4.回轉部份運轉不靈受阻而致摩擦產生高熱。5.油泵吸入液體不清潔,夾有砂子或金屬粉未使齒面或兩側面磨損而出現(xiàn)傷痕。
排除方法:1.預熱或降低排出壓力。2.降低排出壓力。3.檢查并排除故障。4.拆開進行檢查并糾正之。5.應立即進行拆檢并清洗和修補其缺陷。
3.油泵內液體滲漏?
原因:1.填料壓蓋沒有壓緊。2.密封圈使用期久已磨損。3.密封圈偏斜未壓正。4.各部分所襯墊的墊圈中漏油。
排除方法:1.擰緊螺母。2.更換新的密封圈。3.拆開、平均的擰緊螺母。4.更換新的。
4.油泵發(fā)生異常之響聲?
原因:1.液體吸不上。2.油泵各部裝訂與不妥當。3.主動齒輪軸或被動齒輪軸不同心。4.齒輪的齒面已磨損或咬毛,而致表面光潔度降低。5.回轉部份發(fā)生干涉。6.軸襯套已磨損。
排除方法:1.依上述第一類改障進行檢查。2.應進行檢修。3.應進行檢修。4.應拆檢。5.應拆檢。6.更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