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永泰云頂導游詞900字 第2篇永泰公主墓導游詞
第1篇 永泰云頂導游詞900字
永泰云頂導游詞900字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永泰云頂景區(qū)。
永泰云頂還有幾個故事呢。宋1166年,永泰人蕭國梁一舉奪魁,高中狀元,成為永泰歷史上的頭名狀元。當?shù)乩习傩諡榧o念他少年時曾在此山苦讀,便將此山命名為“青云山”,希望他將來能夠“青云直上”的意思。相傳明朝正德皇帝曾游覽青云山,迷戀此地美景而流連忘返,曾連續(xù)四夜住在此地仍難以離去,當他游覽到風景區(qū)盡頭時,覺得此景實在難得,又轉頭想重游一遍,然而在眾大臣們以“山轉頭,人回頭”的勸說下才難舍而歸,留下了“轉頭山”的千古佳話。正德皇帝想轉頭的那個地方,地名至今仍叫“轉頭山”。后來當?shù)匕傩瞻颜禄实墼∵^的四個地方依次取名為: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并一直沿用至今。
進入景區(qū),我們首先來到天池草場景區(qū)。這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一個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的一個天然湖泊,下面是個火山口?;鹕絿姲l(fā)的火山灰在湖的周圍堆成了一個環(huán)形的山坡,上面長滿了野草。在山坡頂上還有兩個觀景臺,從這里往下看可以看到整個鄉(xiāng)村的全貌,有公路、人家、梯田……宛如一個人間仙境。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峽谷景區(qū)。它是由3個景區(qū)組成的,包括:七彩瀑布獵奇景區(qū)、紅河谷漂流景區(qū)、翡翠谷探幽景區(qū)。最有特色的是翡翠谷景區(qū),這里兩岸懸崖峭壁,幽靜隱秘,一條溪谷串聯(lián)五個碧綠深潭,恰似翠珠相連,人稱“五福連珠”,翡翠谷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翡翠谷里有3條瀑布從側面小溪谷流入,如白蛇入潭,吼聲轟鳴。俗話說幽蘭愛深谷,在谷中的石壁上布滿二十多種野生蘭花。在谷中穿行,涼風習習,夏天來這里避暑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就講解到這里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不要在巖壁上亂涂亂畫和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謝謝大家!
第2篇 永泰公主墓導游詞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60年至1962年發(fā)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經過修復和整理,從1965年起正式對外開放。
整座墓坐北朝南,南北全長87.5米,寬3.9米,最深處距地面16.7米。它的結構保持了原始的土洞、斜坡、磚室的形制。由1條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8個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組成。這樣復雜的結構形式,象征著這位雍容高貴的公主生前安居的深宮大殿。陰間生活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封建貴族生前過著驕奢淫逸的寄生生活,死后還要把這一套搬入陰間,幻想在幽冥世界繼續(xù)享受,因此在修筑墓葬時就依照生前的住宅修建陵墓。如果把墓葬內部結構看作是墓主人生前住宅的話,那么,后室就是居住的殿堂,前墓室象征嬪妃起居的內殿,甬道表示宮殿的長廊,天井是重重院落,便房是宮殿的廂房或側室,過洞則是居室中的通道。
永泰公主墓雖然早年已經被盜,但出土各類文物仍高達1000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時代感強烈,是難得的一批繪畫作品。
墓道如隧洞,向下斜坡形延伸,進入墓道,我們仿佛來到了一個地下畫廊,左青龍、右白虎飛騰于流云中,在墓道里不但表示吉祥,而且表示方位。中國古代有 “四神”之說,即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它是用來象征天空的。古人把星空分別劃成了固定的區(qū)域?!妒酚洠鞂m書》里把星際天宇歸納成四大區(qū)域,即東宮、西宮、南宮、北宮,四宮分別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代表。這樣天空宇宙便通過“四神”的形象呈現(xiàn)在古人的腦海中了,因而有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說。后面緊隨一組威武雄壯的儀仗隊伍,儀仗出行圖是這一時期唐墓壁畫的重要題材。
永泰公主墓東西兩壁繪制了30人的步行儀仗隊。一邊分為5組,每組前面一人率領,后面5人為一隊伍,有人說這就是隊伍的來歷。其實這種儀衛(wèi)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儀仗中的出行場面,僭越了公主一級的儀仗制度。因永泰公主于神龍二年 (706年)由洛陽遷來陪葬乾陵,她父親李顯已經復位,在埋葬時格外優(yōu)厚地實施了“號墓為陵”的埋葬制度。因此,在埋葬規(guī)模、葬具、壁畫等方面都與其他公主墓有較大的差異,有僭越的現(xiàn)象。另外,華麗典雅的闕樓圖、富貴森嚴的列戟圖,又給人一種氣勢宏偉、場面壯觀的感覺。進入過洞,簡直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過洞頂部全部是重彩圖案,有象征富貴吉祥的寶相花、海石榴等,抑揚交錯、華麗絢爛。這些壁畫都是后來臨摹上去的,原跡現(xiàn)已保存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現(xiàn)代化的壁畫庫里。有人問這些壁畫是怎么制作的?這里我簡單地介紹一下在墓道里制作壁畫的過程:在經過修整的土壁和磚壁的墻面上,先抹上麥草泥層,然后涂抹白灰,刷平墻面,起稿作畫。畫稿常以木炭條勾勒,修改之后,正式描線,最后依題材的不同而涂上色彩,或濃色平涂,或分層暈染。所用色彩都是各種礦物顏料,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之后依然完好。
由于人類文化不斷發(fā)展,對死亡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設想也就越來越豐富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墓葬的復雜化,除了對尸體多方面保護以外,還把他們生前所需幾乎都制成名貴的三彩陪葬入墓,供他們繼續(xù)享受。過洞兩側的便房,是用來放置陪葬品的,里邊陳列的這些文侍武衛(wèi)、歌舞樂工、馬牛豬羊、瓶罐碗盤等隨葬品塑造得件件有個性,個個有生氣。雖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但是我們今天仍然感到它們有一種永不消失的藝術魁力。尤其是第二天井兩側便房眾多的女騎馬俑,說明了當時唐代社會的開放,女子不但可以騎馬、射獵、郊游,還可以參加考試。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武則天作皇帝,誰敢說男尊女卑”。武則天當皇帝期間,國內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濟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這里出土的雞鴨成群、牛羊滿圈、糧倉井架就是最好的說明。
甬道前放置的這兩塊正方形石碑,我們把它統(tǒng)稱為墓志銘。它的作用與今天的墓碑基本相同,是記述墓主人生平事跡的一種文書,通常由志蓋和志銘組成。志蓋上刻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九個篆體大字,志蓋下面是用楷書寫成的1000多字的志銘。墓志向人們簡要敘述了永泰公主的身世,而銘則充滿了對她的品貌氣質的贊美,對她的花季早逝充滿同情。在墓志蓋的四周刻著十二生肖和蔓草圖案,蔓草花紋彎曲回折、盤旋回繞,使人眼花繚亂?;钴S在繁麗草叢中的十二生肖所屬的動物,經過藝術家的提煉變化,形成各種確向的活動姿態(tài),形神兼?zhèn)?,生動活潑。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來識讀一下墓志上面的銘文,墓志告訴我們,公主姓李,名仙蕙,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武則天和李治的嫡孫女。生于公元684年,700年嫁于武則天的侄孫魏王武延基,第二年的九月死,當時年僅17歲。705年,她的父親中宗復位后,追封她為永泰公主,706年將她與其丈夫的靈樞從洛陽遷來陜西陪葬乾陵,并享受死后特殊的待遇——號墓為陵以此表達中宗的哀悼傷惜之情。那么,年紀輕輕的她為何而死?來這里旅游的大多數(shù)人都很想了解。對于她的死因明有兩種說法,一是據(jù)史書記載,永泰公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及哥哥太子李重潤私下議論朝政,被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告密,武則天大怒,將李仙蕙等人處死;二是根據(jù)墓志銘記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認為她可能是因生小孩難產而死。那么誰對誰錯呢?一般說來墓志銘的記載比較可靠,因為它是發(fā)掘出土的考古資料,史學家們常用它彌補和校正史書之不足。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這位公主死于難產的說法就值得我們推敲,經過史學家們研究認為,公主被武則天殺死的說法較為可靠,也就是說史書的記載是對的。一塊墓志銘在當時來說只不過是一件看似平常、普通的隨葬品,但古人萬萬想不到事隔千年之后的這件普通東西卻成了難得的藝術珍品。它對研究我國的歷史地理、文字演變和書法藝術以及判斷死者墓葬年代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從墓志銘旁邊繞過去,經過這一段比較窄的走廊,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甬道。齋道右邊用磚堵的這一長方形的洞口,是當年盜墓者所留下的。工作人員在挖掘清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洞口距地面50厘米處有一副人骨架,旁邊流散有金、銀、玉、餾金飾品及鐵斧子一把,估計是盜墓者因分贓不公,互相殘殺所致。過了甬道我們來到了一個寬敞明朗的大廳,即前墓室,一道石門將前后墓室隔開。它們的結構相同,上圓像天,繪有天體圖。東面的山巒、金烏與西面的月亮遙遙相對,尤其是數(shù)不清的滿天繁星,仿佛眨著青幽幽的眼睛。下方法地,繪有唐代建筑,體現(xiàn)了古代人們的“天圓地方”之說。前墓室相當于墓主人生前的會客廳,墓室四周繪制8幅壁畫,東壁上的《宮女圖》保存最為完整,也最為動人。畫面上有九人,分兩行排列,宮女們個個面色紅潤,梳著流行的發(fā)式,身著時髦的服裝。走在最前面的宮女,雙手挽著披巾,挺胸趨步前行,姿態(tài)雍容華貴,有人說她可能是永泰公主,也有人說她很可能是領班。隨后宮女面相和神態(tài)各異,服飾與發(fā)型不同,分別捧盤執(zhí)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塵,或端蠟燭。在徐步緩行中組成了一個分工明確的服務隊列,再現(xiàn)了1000多年前宮廷奴婢侍奉主人的生動場面。
這幅畫沒有故事情節(jié),是一群生活在宮廷里面侍奉主人的宮女,盡管她們是被使喚的奴婢,畫家還是要歌頌她們的美麗。大家聽說過紅葉題詩的故事嗎?說的是唐朝時詩人盧涅拾到從宮苑里漂出來的一枚梧桐葉,見上題有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表達了宮女對愛情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這幅宮女圖是一種高度美化的藝術構圖,畫家用矛盾的對比手法將這些唐代的美女薈萃一起,使她們流光溢彩而妖艷動人。如同今天的模特表演一般蓮步輕移,婀娜多姿,為整個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圍。走過石門進人后墓室,這里相當于永泰公主的寢宮。后墓室是盛放死者尸骨的地方,也是整座墓葬最神秘之處,室內有一具高大厚重的長方形石橔,形狀為一座廡殿式的建筑物。橔,是古代一種高級葬具,一般稱為棺木的外層。公主和她丈夫兩人尸骨的棺木就安置其內。由于年代久遠,加之墓葬早年被盜,大量淤泥流進墓內,當年打開石橔時,發(fā)現(xiàn)橔內幾乎涌滿了淤泥,淤泥內有零星、腐朽不堪的棺木和三彩碎片,兩人的尸骨也所剩無幾。石橔由34塊青石拼湊組裝而成,它是目前所有石橔中最精美的一具。石橔橔頂、橔身、基座內外都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花草、鳥獸等線刻畫30余幅。橔外部中間的線刻圖生動有趣,緊閉的大門外兩側各站立著一位侍護,門扉上清晰雕刻著門環(huán)和門釘。這些線刻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線條流暢自然,刀法嫡熟精湛,是研究唐代繪畫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石刻線畫屬于繪畫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將繪畫藝術和雕刻技法融為一體,以刀代筆,以石為紙,用粗細不同、轉折多變的線條刻畫出一幅幅造型逼真、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引人入勝、不同風格的線刻畫面,反映了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以線造型、以形傳神、神形兼?zhèn)涞奶攸c。乾陵石刻線畫分布于石橔內外、石墓志四面和石門上下,其中以石淳上的數(shù)量最多,也最為精美。參觀墓室后,大家可以在展廳欣賞石橔內外壁上所雕飾的精美線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