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書信稿件 > 致辭 > 導游詞

沂山導游詞(精選3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shù):6

沂山導游詞

第1篇 沂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沂山風景區(qū),首先讓我代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的旅程將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在途中如果您有需要和幫助,請及時提出,我們將給您最滿意的答復。在此,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我們將由東鎮(zhèn)廟景區(qū)開始向西的其他四個景區(qū)游覽。東鎮(zhèn)廟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xx年),據(jù)史料記載:漢武帝東封沂山,于主峰玉皇頂,設“泰山祠”。到隋朝,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詔祭沂山,并把泰山祠遷至半山腰。到宋朝,趙匡胤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在九龍口(現(xiàn)在的位置)上重建東鎮(zhèn)廟。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東鎮(zhèn)廟是1985年在其舊址上重建的。主要古建有三山門、將軍殿、鐘樓、鼓樓、大殿、后殿。趙匡胤對于東鎮(zhèn)廟的重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時,與后周大將韓通激戰(zhàn)于穆陵關,卻屢戰(zhàn)屢敗。趙匡胤夜宿沂山山神廟,山神托夢可助其打敗韓通。果然應驗。趙匡胤感恩神靈相助,登基后,欽定重修沂山廟宇,重塑了東安王金身。

東鎮(zhèn)廟至清末,光緒三十年有碑360余幢,其中御碑16幢,形成了全國著名的“東鎮(zhèn)碑林”。

我們經(jīng)過三山門,看到的第一座大殿是“將軍殿”,里面供奉的是尉遲敬德、秦瓊。這兩位大將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時的兩個護衛(wèi)將軍。傳說李世民得天下后,由于殺人太多,經(jīng)常受孤魂野鬼侵擾而長夜難眠,兩位將軍知道后,自愿到門外守護,使其安睡。唐太宗為體恤部下,把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同樣起到了守護作用。自此之后,尉遲敬德和秦瓊兩位將軍逐漸演變成了民間的門神。

大家過了將軍殿之后,請跟我由左面向后游覽。古碑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古代帝王所立的碑,也就是御碑。帶有龍冠;一類是各地方官員所立的碑,大多是豎向碑;一類是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碑,大多是橫向碑。

大家看到的這棵銀杏樹,高18米,胸圍4米,原為兩棵,西雄東雌,為宋仁宗趙禎三年(1030年)祭祀東鎮(zhèn)所植。此樹是元朝雷擊后補植,距今也已有700多年。西邊的雄樹,于1968年砍伐,打造成縣城劇院整個禮堂的坐椅。大家可想一下那棵樹有多么的高大。因為雄樹被伐,剩下的雌樹只花不果,然而奇事巧成,這棵雌樹于上世紀80年代頂端自生雄樹,又開始結果,人稱“母子連體樹”。

大家看到樹下這塊碑,是山東按察司使劉時效于成化八年所立的碑。這塊碑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書法價值。其字體為大草,飄逸大方而舒展。二是在于碑文內(nèi)容的考證。其中的第一句是:曾稽舜典肇加封。其中的意思是說劉時效,考證舜帝時便開始對沂山加封。這塊詩碑是對沂山歷史地位的定義。

大家看前面這棵柏樹是漢柏。據(jù)傳此樹每遇自然災害如風災、水災、蝗災來臨時,就會發(fā)出一種獨特的聲音,皇帝在宮殿里能聽到它的吼聲,這種聲音只有真龍?zhí)熳硬拍苈牭剑源藰溆纸?ldquo;吼柏”。這時皇帝就會親自或派大臣來沂山祭祀。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棵柏樹,稱為“漢柏”,最早是堯松漢柏,現(xiàn)僅存柏樹,唐代詩人杜甫自有詩稱贊此樹:“半枯龍骨欲摩天,得地蟠根歲幾千。高節(jié)自來擎日月,赤心終不變桑田。”現(xiàn)存柏樹雖歷盡滄桑仍枝繁葉茂,使古老廟宇充滿著勃勃生機。

好,我們再看這一塊碑。這塊碑是弘治元年(1488年)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劉珝所立。此碑為大理寺少卿李守貞代祀沂山時劉 所作詩序。碑文講述了李守貞由孔子的家鄉(xiāng)曲阜、東岳泰山,又來到東鎮(zhèn)沂山祭祀,然后轉道東海。碑文書法藝術極高,他的變化風格獨具匠心,其中包涵真、行草、隸等多種字體,更為奇特的是碑文中有“亂石鋪街”法,驗證了板橋體并非鄭板橋所創(chuàng)。“在”“學”“東”等簡體字在同一碑中出現(xiàn),說明我們繁體向現(xiàn)行使用文字發(fā)展過程是人們經(jīng)過漫長探索而來的。

大家看到碑樓里的這塊御碑,高近7米,寬2米,重達19噸。下面馱碑的是龍王大太子,因為能負重所以專為帝王馱碑。這塊碑從碑文上考證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詔定岳鎮(zhèn)海瀆神號碑。文字記述了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不朽功績,其后是太祖將岳鎮(zhèn)海瀆為首的高山廣水以山水本名稱神,連同各州、府、縣的城隍廟和歷代忠臣列士詔定天下祭祀。這塊碑其中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此碑為宋太祖趙匡胤御制,朱元障來祭祀沂山時看到這塊碑碑石高大是趙匡胤的,西邊是元朝皇帝鐵穆爾的,東西兩側前人占先,所以令工匠將東為上的宋碑上的字磨掉,刻上了自已的碑文。一塊石碑兩個皇帝使用也是十分少見的。

大家看到正中這座大殿,就是東安王殿。里面供奉的是東鎮(zhèn)沂山之神——東安王,在民間人們稱東鎮(zhèn)爺爺。右邊是甘羅,他十二歲做了宰相,其實已晚了三春,為什么說晚了三春呢?因為它九歲的時候就應該坐宰相了,結果十二歲才做了宰相,所以說他晚了三春。左邊是岳良好,他八十二歲中狀元,它是早三春,為什么說它是早三春呢?它應該八十五歲中狀元,結果八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所以說它是早三春。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兩位名相為東安王侍奉,可知其神位是很高的。大家還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大殿是木質(zhì)結構的,這些木材全部取自東北,然后又用桐油浸過,但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居然1994年建廟,到了1995年在殿梁上生出了靈芝,此事中央電視臺曾做過專題報道。每年四月初八,是東鎮(zhèn)爺爺?shù)纳眨彩菛|鎮(zhèn)廟一年中最大的廟會。數(shù)以萬計的善男信女來東鎮(zhèn)廟進香,以保佑全家平安。

大殿后面的這座古建是寢殿,里面供奉的是東鎮(zhèn)娘娘。殿前東南側的這幢“東鎮(zhèn)沂山寢廟成記”碑中對后殿的建設有詳細的記敘。明成化八年前東安王與東鎮(zhèn)娘娘同在大殿中供奉,古人認為,男女之神同供奉以為瀆禮,于是另建寢殿,將東鎮(zhèn)娘娘移至寢殿供奉。

大家可以看到大殿西側這塊御碑,是元朝皇帝鐵穆爾于大德二年(1298年)所立,該碑有蒙漢兩種文字,是國家一級文物。從碑上考證,在當時五岳四海都有所加封,鐵穆爾下旨加封了五鎮(zhèn),其中加封沂山為元德東安王。其中碑文中的巴斯巴文是最古老的蒙古文。說起這塊御碑,還有一段故事:元朝推翻宋朝后,元成宗鐵穆爾到沂山祭祀,但他來到之后,看東邊高高聳立的是宋太祖的御碑,心里很不服氣,古人以東為上, 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要從文字上做文章。于是將蒙文刻在上面,漢文刻在下面,體現(xiàn)以蒙壓漢。但是當時的陪祭官是漢人,他想如果按照鐵穆爾說的做,必將留下千古罵名。便建議鐵穆爾說:“在此看碑的大多是漢人,不認的蒙文,不如在上面再刻上一塊小碑,所以在上面刻上了碑上碑“大元增封,東鎮(zhèn)元德,東安王詔”。同時,陪祭官又建議說:“你是真龍?zhí)熳?,在碑上再雕刻四條龍吧”。鐵穆爾也同意了。大家可以想蒙古人信奉的是雄鷹,他們的圖騰應該是雄鷹而不是龍。所以說鐵穆爾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但是今天從團結的角度來說,蒙文在中間,漢文在兩邊,蒙漢大團結,蒙漢人民一家親。

前面這棵樹是唐槐。原為三株,現(xiàn)僅存一株。相傳此槐為唐中宗工部尚書尹思貞所植,此樹在50年代曾枯萎,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香火鼎盛又重新煥發(fā)了勃勃生機,此樹1200余年,高大摩天,蒼勁挺拔。從樹底根部,又重新長出新桿,猶如群孫簇擁膝下,耐人尋味,妙趣橫生。

請大家跟我繼續(xù)向前參觀,大家看到這座是鼓樓,東面對稱的那座是鐘樓,始建于元代,于1994年重修。

前面這塊御碑,是康熙大帝親手所題寫的“靈氣所鐘”碑,它高3.9米、寬1.41米,是康熙五十二年(17xx年)所立。碑文的“鐘”字是匯聚和專注的意思,說起“靈氣所鐘”還有一段原由: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長達62年。每當遇到天時不順的年景,無論天氣干旱,還是洪水泛濫,他派重臣或道人來東鎮(zhèn)廟祈求保佑,總有靈驗,所以他在位52年時,來東鎮(zhèn)廟親書了“靈氣所鐘”四個大字,以感謝神靈的賜予。這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透著不可抗拒的王者氣魄。

左邊這塊御碑是乾隆所書的“大東陪岳”碑,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祭告沂山時所立。置于康熙所題“靈氣所鐘”碑左下側,這也充分說明了乾隆皇帝對太皇的敬仰之情,再次重申和定義了東鎮(zhèn)沂山在全國名山之中的地位。非常遺憾的是原碑已毀于文革期間,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xx年夏天復立碑。

東鎮(zhèn)碑林,其撰文、書丹、全部出自名人之手,不但記述了歷代封建王朝致祭東鎮(zhèn)的香火盛事,也記載了當時軍事、政治和自然災害等狀況,同時歌頌了東鎮(zhèn)沂山奇山異水、秀麗絕佳的自然風光,碑刻字體,正、草、隸、篆、行書、狂草均有。東鎮(zhèn)碑林可以說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學、書法和古代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好了,東鎮(zhèn)廟之行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真誠地邀請大家的再次光臨,下面我們將要去的是百丈崖景區(qū)。

參觀完東鎮(zhèn)廟之后,下一個景區(qū)是到山東省最高的瀑布——百丈崖瀑布景區(qū)。由東鎮(zhèn)廟到百丈崖景區(qū)乘車需要8分鐘左右時間。我們看到前面的村子叫上寺院村,這里曾是沂山香火盛極一時的明道寺舊址。在此處出土了1600余年前的北魏石佛,可謂是佛教文化中的瑰寶,現(xiàn)存于臨朐縣博物館。該寺始建于東晉(公元371)年,占地面積50多畝,是青州最大寺院。它毀于公元845年。此寺毀掉之后,又于北宋在此建造舍利塔,此塔設計獨具匠心,形制多樣、砌筑工整、雕刻玲瓏,是宋代最大的舍利塔之一。在明道寺與東鎮(zhèn)廟之間還有青竹庵、尼姑庵、鳳陽寺等近十處佛道寺院。

過了南門售票處,大家看到前面有一個蓄水壩,它建于70年代中期,設計形式拱圓形。每到雨季時大水漫過壩頂,在此形成壯觀的瀑布群。

好了,我們已經(jīng)到達百丈崖景區(qū)停車場。從停車場沿臺階路而上450米到達百丈崖瀑布,大約需要20分鐘。

大家看到的石刻《沂山行》是原臨朐縣委書記王慶德題寫的。前邊路北側巖石上的一幅石刻,是沂山上最大的石刻,它高1.9 米,寬1.5米,是由明朝貢生陳幾先題寫的“海岳”。

大家看前邊巖石上有個大“中”字,它是明朝道人雪蓑題寫的,其意為“樂在其中”。

各位游客,這就是著名的百丈崖瀑布。

百丈崖瀑布落差86米,一瀑三疊,可與廬山瀑布相媲美。我們現(xiàn)在看到下邊的一疊,它落差68米。每到雨水季節(jié),溪水飛流直下,俯沖谷底,洶涌澎湃,正如唐代詩人李白所題的百丈瀑布詩: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zhí)吨袊娚?,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從云漢來。

臨朐八景詩中有詩贊曰:百丈瀑布六月寒。

百丈崖瀑布還有一大奇觀。每當晴日午間,瀑布水氣上升,因太陽折射,形成一個圓形光圈,大如面盆,映于水崖之上,遠遠望去,恰似十五的明月,人稱白日見月。

由于百丈崖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不同與當?shù)氐男夂颍@里比山外溫度至少低5攝氏度。

每年的十二月份至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夏季濤濤的溪水變?yōu)楸?,其氣勢宏大,巍巍壯觀,它是北方最為理想的攀冰基地。山東電視臺與各個戶外運動俱樂部曾多次在此舉辦攀巖、攀冰、速降、溪降等大型比賽。由于百丈崖周圍氣溫較低,崖下冰塊可持續(xù)到5月份下旬。

沿石階路而上,在百丈崖北側我們看到的是呂祖洞。此洞是為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取名,相傳唐僖宗年間,呂洞賓周游名山大川,選修身養(yǎng)性吉地,走遍江南北國,未得中意之處,一日漫游到沂山百丈崖,登高一望,風景如畫,轉身突見百里東鎮(zhèn)周圍有兩圈銀光圍繞,不僅驚喜曰:“瑞氣回合,吉祥之征,此乃仙鄉(xiāng)也”!便由此洞修煉,后人為紀念取名“呂祖洞”。

由呂祖洞沿石階上行300米到達迎仙亭,也稱觀瀑亭。站在此亭中可以一覽百丈瀑布三疊雄偉壯觀的景色。

繼續(xù)攀登,登上崖頂就會看到玉帶溪。玉帶溪是為太初三年(公元前1xx年)漢武帝東封沂山時,以祭祀官公玉帶之名御賜。在玉帶溪的中部有公喜亭。相傳公玉帶陪漢武帝祭祀沂山時遇見道人李少君,欣喜異常,一再稱贊東鎮(zhèn)沂山是仙鄉(xiāng)。 后人于此建亭紀念,故名公喜亭。在公喜亭北側的山石上有一石刻“塵凡凈地”四個字。

公喜亭再向西前進便是法云寺景區(qū)。首先進入的是古松群景點,古松群占地面積3萬余畝,海拔近900米,百年以上的古松數(shù)于千計,千年以上的古松十余棵。古松群景點是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成立后于xx年8月份新開發(fā)的景點,其中新修石階路2.2公里,增加景觀十余處。

沿臺階路攀援而上,進入的是奇松怪石區(qū)。映入眼簾的全是形狀怪異的花崗巖,千奇百怪、姿態(tài)萬千。古松自生于巖崖縫隙,或斜身外探,或依石而生,或生于兩石間,猶如破石而出。其間的石階路依山順勢,曲徑通幽,可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穿過奇松怪石區(qū)在向陽坡上,大家看到的這棵古松就是濰坊晚報的新聞視角中多次報道的沂山松王。它樹高近8米,胸圍3.5米,據(jù)專家測算樹齡15xx年左右。松樹是堅貞不屈的象征,大家不妨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繼續(xù)前行到嶺頂,松林間有一空地,這就是齊長城觀望臺。大家看東面方向的山嶺就是齊魯古長城的遺址。所謂齊魯古長城,也就是齊國與魯國的分界線,北置齊國,南置魯國,那里也就是濰坊地區(qū)與臨沂地區(qū)分界線。古長城在臨朐縣南境,長達50余公里,由于時代變遷,漸失城防意義,不為軍事所用,任風雨剝蝕,人為破壞,現(xiàn)僅存遺址,但它仍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華古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我們的祖先用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

走到這兒,大家可要放慢腳步了,這里是品氧園。據(jù)中科院測定:這里每立方厘米大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8.9萬個,是普通空氣中負氧離子的4400倍,氧氣的最高濃度達到20.9%,因此,被稱為“超潔凈天然氧吧!”大家可以在此深呼吸,盡情地吸氧!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古松群的至高點,大家可以在此稍坐休息,讓我們看這塊奇石。這塊奇石叫試劍石。相傳此石為仙人呂洞賓在此苦練“循天劍法”時,劈而成,故名“試劍石”。

好了,我們欣賞完試劍石,再往前走500米,就會到達沂山第三大景區(qū)法云寺。

古松群的西起點、法云寺前的這座湖名叫圣水湖。這是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投資260萬,歷時近1年時間建造完成。該湖為重力石砌壩,壩高18米,總砌體達到5000方,水面xx多平方米,蓄水達3萬立方米。大家可以順這座吊橋登上壩頂去體驗一下“高峽出平湖”的感覺。

游覽了圣水湖,我們現(xiàn)在到法云寺景點參觀。

法云寺始建于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是當時青州境內(nèi)最大的寺院,也是該地區(qū)的佛教活動中心。它原名“發(fā)云寺”,因處于沂山的中心四面環(huán)山,常有霧氣籠罩,白云沉浮而得名“發(fā)云寺”,后來又因佛家尊稱曰“法”,兩字諧音,后改名“法云寺”,并一直沿用至今,法云寺在沂山眾多寺廟中,創(chuàng)建最早,蘭若古老,所以人民又稱之為古寺。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法云寺是1994年依據(jù)史料記載,在原址上重建的。法云寺依地形而建,座西面東,分前、中、后三座大殿,左右有偏殿、鐘鼓二樓、水榭等。

進入寺廟請大家注意一下:第一、寺內(nèi)不能大聲喧嘩,第二、殿內(nèi)的法器不能隨便觸摸。第三、據(jù)說大殿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所以我們只能大步跨過,不能隨意踩踏。

下面大家請隨我到法云寺內(nèi)參觀。首先看到的是法云寺的寺門,匾額上的“法云寺”三個大字及寺內(nèi)大殿匾額題字,都是原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老先生所題。

進入寺門迎面是天王殿,里邊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大家看這幅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這是對彌勒佛心胸和形象的真實寫照。彌勒是梵文音譯“慈氏”,它的真名叫阿逸多,也就是佛經(jīng)所說的慈氏菩薩和阿逸多菩薩?,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并非三世佛中的彌勒佛,而是中國的布袋和尚-契此,相傳五代梁朝時,奉化有個和尚,常背一個大布袋,肚子很大,言語無常,四處坐臥,它能預報天氣,為人們說福禍,極為靈驗,因而名聲很大。他在岳林寺圓寂時口中念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人們頓時醒悟,原來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后來人們便根據(jù)他的模樣,塑造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

在彌勒佛的兩邊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教之中的四大天王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天王不同,他們分別是:執(zhí)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執(zhí)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執(zhí)龍的西方廣目天王;執(zhí)傘的北方多聞天王。他們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在中國的寓意是風調(diào)雨順,象征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在彌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韋馱:韋馱與四大天王都是護法天將,共同擔任佛寺的嚴戒工作,保護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佛經(jīng)上說,佛曾于法旨讓韋馱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馱是佛國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佛經(jīng)上說:“釋迦牟尼圓寂后,有個捷疾兔偷走了佛的兩顆舍利,韋馱發(fā)現(xiàn)后,拼命追趕,奪回舍利,立了大功,于是讓他擔當保護釋迦牟尼的重任。韋馱曾許愿,要在賢劫千佛中,永恒地保護佛法,為眾生服務”。

拜完彌勒佛和韋馱菩薩,我們穿過天王殿,后邊是南北配殿。

北配殿供奉的是菩提達摩,也稱達摩師祖,因他在少林寺首創(chuàng)禪祖,所以被列為初宗。“在西天二十八祖,過東土初開少林”,從殿前的楹聯(lián)中充分概括了達摩的身世。按照禪宗的說法,達摩為二十八世,來到中國以后,因他是第一個把佛教傳入中國,所以被尊為佛師祖。他所開創(chuàng)的中國佛教宗派稱為禪宗,左邊供奉的是慧真,右邊供奉的是慧可。

南邊配殿是伽藍殿,供奉的是伽藍神關羽。相傳關羽被殺以后,托夢給湖北當陽玉泉寺的普凈大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他:“你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頭,又向誰去討還?”關羽聽后,頓時覺悟,皈依了佛門,成了伽藍神,也就是寺院的守護神,其兩邊所立是關平和周倉。

游覽了南北配殿,登上臺階便是大雄寶殿。所謂大雄,是佛教說法,是說釋迦牟尼佛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并有神力降伏群魔,故稱“大雄”,所以“大雄”是佛教徒對佛的尊稱。

寶殿正面供奉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釋迦牟尼長大后,深感人間苦惱,所以29歲出家,35歲悟道成佛,80歲在拘尸城郊的一片婆羅林中圓寂。

釋迦牟尼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為佛國眾菩薩首席,她的職責是協(xié)助佛普度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卻一切煩惱,永遠快樂。人們所熟知端莊美麗、楚楚動人的觀世音菩薩能使盲人復明,朽木開花,中國凈土宗教傳開以后,觀音受到人們的廣泛尊敬,為了滿足世俗的需要,觀音逐漸由男變女,成為一個大慈大悲的女菩薩,按佛經(jīng)上說,觀音有33種化身,其中有一些女身,觀音為了說法需要,而固定成為了一名女菩薩。

釋迦牟尼右邊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队^無量壽經(jīng)》記載:“她以智慧普照一切,令離三涂(指地獄、惡魔、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成為大勢至菩薩”。她頭頂寶瓶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

大雄寶殿四周站立的是十六羅漢。羅漢是梵文音譯“阿羅漢”,佛教認為,一個人因為修行功夫不同,故取得成果不同,也就有高低之分,羅漢是小乘佛教低于佛、菩薩,佛經(jīng)稱取得這一果位就可以滅盡一切煩惱,他們將永遠進入涅磐不再生死輪回,并弘揚佛法。

穿過大雄寶殿,登上66級臺階到達藥王殿。中間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如來佛,又稱大醫(yī)主佛,因為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終生病痛,苦難和災害,所以人們尊稱為“消災延壽佛”。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藥王殿四周站立的是十二夜叉將軍。夜叉是梵文音譯“捷疾鬼”,夜叉種類頗多,有地夜叉,虛空夜叉,飛行夜叉等,每個夜叉將軍身下又有3000個夜叉,他們隊伍非常龐大,他們的職責是保護眾生和修行者安全。

藥王殿臺階南側這棵高大的松樹是有名的沂山迎客松。迎客松樹高15米,胸圍2米,它虬枝外探,斜向道旁,猶如一位巨人伸手探臂向游客招手致意。此樹為明朝嘉靖(二十四年三日)皇帝朱厚璁祭祀沂山時所植,距今已有450余年樹齡。

迎客松樹下是圣水泉。它是沂山四水(沂水、汶水、彌水、沭水)之一的汶水源頭。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仁宗皇帝趙禎祭告東鎮(zhèn)沂山時,賜名“天水”,觀文殿大學士武城龐籍為其撰書。據(jù)傳,圣水泉是人參精的浴池,由于人參精洗過澡,內(nèi)容百草之髓,可解百毒,治百病,身體健康者飲用還可延年益壽,沂山水中還含有鎂、鈣、鉀等無機鹽,種類較多,量較大,有助于降血壓,還有保護血管之功效。

藥王殿北面是蟠龍松。相傳此樹為元成宗鐵穆爾皇帝登封沂山時所植。據(jù)史料記載,一共種植三棵,后來兩棵枯死,僅剩這一棵,距今已有700余年樹齡,又稱“御松”。樹高6.5米,呈現(xiàn)出老態(tài)龍鐘的風韻,頗像蟠龍之姿,被古樹專家指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名木。

藥王殿殿后有一棵奇松——栗抱松。距今已有470余年的歷史,在古板栗樹的根部又自生三株幼板栗,大小不一,人稱“四世同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40年前,從老樹腐朽洞穴處,自生一株油松,高3米。老栗新松,異樹同體,相映成趣。待到秋后古板栗,碩果累累,據(jù)當?shù)厝私榻B所結的果實有一股濃厚的松香味。

沿栗抱松旁邊的這條石階路上行,可到達神農(nóng)閣賓館。

神農(nóng)閣是按照三星級賓館標準而建造的,可供300人同時用餐,120人會議活動,并設有露天舞臺。您可在此夜晚賞月,清晨健身,不但是休閑的好去處,而且還可以滿足您的胃口,品嘗到沂山的山珍野味。其中有“靈芝燉山雞”、“沂山全羊”等名吃,還有玉竹、何首烏、槐花、野菊花、薄荷、野芹菜等藥膳100余種。神農(nóng)閣夏無酷暑,最高溫度在26度左右,是您休閑、度假、避暑的最佳場所。

下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玉皇頂景區(qū)。

玉皇頂是沂山主峰,海拔1032米,是山東省內(nèi)五大高峰之一,每當太陽西下,立于玉皇頂極頂可觀覽臨朐八大景詩之一的“沂山晚翠接云端”。讓我們一同去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我們所要攀登的這條路線,十分陡峭,沿途路險,石滑,請大家相互照應。注意安全。

好了,大家可以在此稍作休息,再往前走15分鐘我們將要進入的是天衢門。

天衢門東側是望海亭和探海石。望海亭為六角,瓦木結構,高6米。該亭始建于宋初。此亭亭名源于東北側探海石。立于亭上,眾景薈萃,憑欄觀云海,聽松濤,頓感不愧其名。清雍正間吏部主事張曾裕有詩贊嘆:立臺半轉觀三溟,坐石未動覽千山。

玉皇頂?shù)臇|側有一巨石飛身外探,猛看似有墜落之感,姿態(tài)極為險峻,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3.5米,名為探海石。相傳很早以前,沂山虎豹成精,危害百姓,玉皇大帝命仙人張果老離蓬萊,到沂山驅(qū)除虎害,時間久了便非常想念東海的仙友,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站在探海石上可以看見對方,醒后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便按夢中的點化登上探海石,果然應驗。它和泰山的探海石一樣,每當晴日清晨,人登探海石上極目遠眺,在紅日噴薄而出的一霎那可看到東海波光閃耀,托起一輪美麗的紅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玉皇閣是沂山最高的建筑,相傳此閣是玉皇大帝詔會群神的地方。由于登臨能夠觀看沂山萬千風景,所以人們又叫它“觀景臺”。在玉皇閣西側有石刻“東鎮(zhèn)沂山,人世蓬萊”,是遲浩田將軍登沂山時所題。另有極頂石“1032米”石刻。

玉皇閣后面是玉皇廟,廟內(nèi)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道教的最高統(tǒng)治者,法力無邊,可以統(tǒng)領一切。

在玉皇閣正前方的山崖下是太清洞。相傳老子騎青牛遍游神州,定陰陽,查善惡,行至沂山,居于此洞為沂山降妖伏魔。因老子是“三清天尊”之一,住在三天界的太清仙境。此洞因而得名“太清洞”,俗稱“老子洞”。

玉皇頂?shù)奈鱾仁巧綎|省電視臺——沂山轉播臺。該臺建于1974年,它承載著向膠東地區(qū)和沂蒙山區(qū)廣大人民轉播電視信號的重任, 傳遞了信息,同時也為古老的沂山增添了現(xiàn)代氣息。

在沂山極頂可以觀賞到三種特殊天氣的勝景:云海、日出和日月同輝。

云海多出現(xiàn)于春秋兩個季節(jié)。需有足夠濕度、較高氣壓和空氣上下對流不大的特殊氣候。雨過方晴或久雨后的第一個晴日,在極頂多見沂山勝景——云海。放眼百里,云海無邊,如波濤洶涌,排山倒海;又如千軍萬馬,勢不可擋。讓人疑如仙境,心曠神怡。

在玉皇頂或海拔比較高的山峰如歪頭崮、獅子崮,每到晴日的初晨通常能夠看到日出。極目遠眺,東方乍明的云海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一霎那滿天紅霞盡染,氣象萬千,令人心馳神往。

另一勝景為沂山日月同輝奇觀。日月同輝顧名思義,就是白天在天空中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有幸見到者可謂吉祥之兆。由于沂山海拔高,空氣質(zhì)量好,能見度相當大,這種現(xiàn)象在沂山時常出現(xiàn)。

游覽完玉皇頂景區(qū),下站我們要去歪頭崮景區(qū),乘車大約需要10分鐘,沿途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天然石獅——獅子崮。

獅子崮是天下第一形象的山峰,遠觀如一只臥崗等待捕捉獵物的雄獅,故名“獅子崮”,它是沂山的第二大高峰,海拔973米。在雄獅背部南側石斷崖下有“鎖虎樁”。相傳,沂山有猛虎為害,仙人張果老路過東鎮(zhèn)沂山,聞知此事,施法將虎擒拿,鎖於此樁,囚禁懲處。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歪頭崮停車場。停車場西邊這座亭叫天臺亭,始建于東漢永元間,1994年春復原。傳說此亭是為去天臺山采藥的仙女所建,專供她們在此休息或觀賞歪頭崮的美景。

俗話說:“沂山不登歪頭崮,如入寶山空手回”。我們由此游覽歪頭崮需走850米的臺階路,來回往返大約需要1個小時。歪頭崮三面都是峭壁,只有這一面能沿石階路到達山頂,所以在攀登的過程中如果感到累的時候,可以在原地休息或原路返回天臺亭。

現(xiàn)在我們沿石階路去歪頭崮。利用這段時間我給大家講一下歪頭崮由來。傳說很久以前,歪頭崮比主峰玉皇頂還要高,由于高于天外,常常偷聽天宮秘事。有一次被東方天王抓了個正著,一巴掌把它的脖子打歪,頭也永遠不能扶正,故稱歪頭崮。

各位游客,我們在攀登的過程中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其目的是安全,大家想看風景的時候可以停下腳步仔細觀賞。

大家注意一下,在前方20米處的石壁上有一天然巨石,沂山的天然石佛,大家目光向前平視看去:她頭戴寶冠、眼睛、鼻子、嘴、下巴都非常形象,有參拜的可以在此參拜一下,石佛是非常靈驗的。

看完天然石佛之后,我們繼續(xù)前行,在西南側山坡上很多巨石壘砌,形狀各異,其中一處,酷似《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形象,仰臥山坡閉目酣睡,豬鼻子上翹,形象逼真,觀者無不驚奇叫絕,人稱八戒石。

前面這段非常陡峭的石階路,被稱作沂山的十八盤,雖然它沒有泰山十八盤的雄偉、壯觀,但它獨具自己的特色,有句話說:“沂山十八盤,登上仙人間,人在天上走,云於腳下翻”,就是說,它處于兩座山的中心位置,每當清晨或雨過天晴,云便從這里發(fā)生,形成云海,繚繞在我們的腳下,我們一步步登上臺階,猶如進入仙境。

登上十八盤之后,看一下我們右邊石壁上的摩崖石刻-救苦觀音。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東魏唐代摩崖造像,三十余尊,由于北周,唐末兩次毀佛運動,至清末已所剩無幾,輪廓清晰的,只有“救苦觀音”。“救苦觀音”較好地保存,據(jù)說是自保其身的結果。相傳唐末武宗毀佛時,當工匠舉錘剛把觀世音菩薩鼻子砸下一小半時,不料觀音顯靈開口說道:“砸毀我,我無愁,眾生苦臨頭,災難誰搭救”。工匠一聽,觀音生氣降臨,嚇得扔掉錘子逃跑了。直到今日,每逢香火,許多善男信女都要在這里燒香化紙,祈禱救苦觀音保佑。

救苦觀音左前方是風動石:這塊巨石重三噸多,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立于平臺之上,三分之二探出平臺,面臨萬丈深淵,風吹能動,卻掉不下去,讓人膽戰(zhàn)心驚,真可謂:“英雄曰其觀,懦夫丟七魂”。

經(jīng)過風動石,在右邊石壁上是一處保存非常完整的“人世蓬萊” 石刻。上書:“人世蓬萊,同治乙丑,了一子書”。據(jù)考證該石刻是清末青州的一個史官,驚嘆歪頭崮是人間難得的仙境,刻下了“人世蓬萊”這四個大字,形容歪頭崮的山水可以同蓬萊相媲美!

前面看到城堡式建筑就是十八盤的盡頭南天門。南天門始建于宋朝,清代中期倒塌,1994年重建,是通往歪頭崮的必經(jīng)之路。

進入南天門首先看到的是王靈官廟。里面供奉的是宋朝真人王善,他是保護游客和修行者安全的護法神將。

穿過古榆林沿石階而上60米便到達碧霞祠。沂山碧霞祠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行宮,全國最早的碧霞祠有四座:分別是泰山碧霞祠、沂山碧霞祠、北京碧霞祠和臺灣碧霞祠。沂山碧霞祠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間,因年久失修復加戰(zhàn)亂至清末中期倒塌,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于1994年進行了全面重修。其布局為中國傳統(tǒng)院落式結構,正殿為老母殿,左、右偏殿分別為送生殿和眼光殿。

進入碧霞祠首先看到的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年祭游東鎮(zhèn)沂山時親手栽植的白蠟樹。聽當?shù)厝酥v,此樹經(jīng)歷二百年的風雨,非常有靈氣,香火不盛,此樹也隨之枝梢干枯。近些年沂山香火漸盛,枯樹發(fā)芽,靠著僅剩的一點表皮吸收養(yǎng)分,卻依然枝葉茂盛,傳為“神木”,人們喜稱為“枯木逢春”。

大殿內(nèi)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全國最早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祠”之一。據(jù)說,因為小泰山之稱的沂山,其景色優(yōu)美,特別是北奇、南險、東秀、西幽的天賜佳景,被泰山老母選為第一行宮,并時常移居沂山。

大殿左邊為送生殿,相傳遠古時期,皇帝接九天玄女的天書,征伐宥龍等部落,統(tǒng)一華夏,戰(zhàn)爭連年不斷,成年人多數(shù)死于戰(zhàn)亂,剩下的只有獨兒、弱婦,幸虧這位送生娘娘將那些無依無靠無法生存的獨兒女收攏,再四處奔波安排給無兒無女的人們收養(yǎng),她的做法拯救了人類,功德永留世間,后來人們便稱她為“送生娘娘”,塑像祭拜,若有缺少兒女,有求必應。

大殿右邊為眼光殿,相傳眼光奶奶年輕時,嫻熟善良,節(jié)食縮衣,孝順老人,有一年,天降災難,一方人全都雙目失明,唯有她免于災難,從此她便整天為失明的老人煎藥熬湯,但仍不見好轉,萬般無奈,她只好冒生死進山采藥,拯救了這一方的人們,在眾生獲救之時,她已駕云升天成為神仙,后來人們變塑像在此,長年祭拜她,并感激她的救命之恩,若患有眼疾,也是有求必應。

由碧霞祠繼續(xù)北行,可攀巖登上歪頭崮崮頂。立于崮頂環(huán)顧四周,令人心胸開闊,腳下三面都是萬丈懸崖,低頭下望白云繚繞,令人生眩。正如詩贊曰:俯首聽天外,垂手懸云間。

歪頭崮崮頂北側是長春亭,它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間,后來明末清初,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于1994年重修。據(jù)說長春亭是為紀念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來過沂山而建,因丘處機道號長春真人,故名長春亭。“長春亭上一坐,返老還童百年”。大家可以在亭中休息,因山頂面積非常小,三面都是峭壁,請大家不要推擠,注意安全。

在歪頭崮西南側的巨石,高7米許,直徑3米有余,挺拔如柱,頂端有一天然洞穴,大如面盆,水清見底,雖下無泉源相通,卻四時注水,常年不斷,所以名為“天池”,相傳此處是碧霞元君的凈面處,當然就是天泉神水,據(jù)當?shù)厣矫裾f,世俗凡人若有皮膚病,取此池的水洗便能痊愈。

大家游覽到此,我們沿原路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請大家要相互照顧,關照好老人和兒童。

第2篇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沂山風景區(qū),首先讓我代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的旅程將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在途中如果您有需要和幫助,請及時提出,我們將給您最滿意的答復。在此,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我們將由東鎮(zhèn)廟景區(qū)開始向西的其他四個景區(qū)游覽。東鎮(zhèn)廟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xx年),據(jù)史料記載:漢武帝東封沂山,于主峰玉皇頂,設泰山祠。到隋朝,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詔祭沂山,并把泰山祠遷至半山腰。到宋朝,趙匡胤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在九龍口(現(xiàn)在的位置)上重建東鎮(zhèn)廟。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東鎮(zhèn)廟是1985年在其舊址上重建的。主要古建有三山門、將軍殿、鐘樓、鼓樓、大殿、后殿。趙匡胤對于東鎮(zhèn)廟的重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時,與后周大將韓通激戰(zhàn)于穆陵關,卻屢戰(zhàn)屢敗。趙匡胤夜宿沂山山神廟,山神托夢可助其打敗韓通。果然應驗。趙匡胤感恩神靈相助,登基后,欽定重修沂山廟宇,重塑了東安王金身。

東鎮(zhèn)廟至清末,光緒三十年有碑360余幢,其中御碑16幢,形成了全國著名的東鎮(zhèn)碑林。

我們經(jīng)過三山門,看到的第一座大殿是將軍殿,里面供奉的是尉遲敬德、秦瓊。這兩位大將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時的兩個護衛(wèi)將軍。傳說李世民得天下后,由于殺人太多,經(jīng)常受孤魂野鬼侵擾而長夜難眠,兩位將軍知道后,自愿到門外守護,使其安睡。唐太宗為體恤部下,把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同樣起到了守護作用。自此之后,尉遲敬德和秦瓊兩位將軍逐漸演變成了民間的門神。

大家過了將軍殿之后,請跟我由左面向后游覽。古碑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古代帝王所立的碑,也就是御碑。帶有龍冠;一類是各地方官員所立的碑,大多是豎向碑;一類是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碑,大多是橫向碑。

大家看到的這棵銀杏樹,高18米,胸圍4米,原為兩棵,西雄東雌,為宋仁宗趙禎三年(1030年)祭祀東鎮(zhèn)所植。此樹是元朝雷擊后補植,距今也已有700多年。西邊的雄樹,于1968年砍伐,打造成縣城劇院整個禮堂的坐椅。大家可想一下那棵樹有多么的高大。因為雄樹被伐,剩下的雌樹只花不果,然而奇事巧成,這棵雌樹于上世紀80年代頂端自生雄樹,又開始結果,人稱母子連體樹。

大家看到樹下這塊碑,是山東按察司使劉時效于成化八年所立的碑。這塊碑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書法價值。其字體為大草,飄逸大方而舒展。二是在于碑文內(nèi)容的考證。其中的第一句是:曾稽舜典肇加封。其中的意思是說劉時效,考證舜帝時便開始對沂山加封。這塊詩碑是對沂山歷史地位的定義。沂山國家森林公園中文導游詞

大家看前面這棵柏樹是漢柏。據(jù)傳此樹每遇自然災害如風災、水災、蝗災來臨時,就會發(fā)出一種獨特的聲音,皇帝在宮殿里能聽到它的吼聲,這種聲音只有真龍?zhí)熳硬拍苈牭剑源藰溆纸泻鸢?。這時皇帝就會親自或派大臣來沂山祭祀。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棵柏樹,稱為漢柏,最早是堯松漢柏,現(xiàn)僅存柏樹,唐代詩人杜甫自有詩稱贊此樹:半枯龍骨欲摩天,得地蟠根歲幾千。高節(jié)自來擎日月,赤心終不變桑田。現(xiàn)存柏樹雖歷盡滄桑仍枝繁葉茂,使古老廟宇充滿著勃勃生機。

好,我們再看這一塊碑。這塊碑是弘治元年(1488年)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劉珝所立。此碑為大理寺少卿李守貞代祀沂山時劉 所作詩序。碑文講述了李守貞由孔子的家鄉(xiāng)曲阜、東岳泰山,又來到東鎮(zhèn)沂山祭祀,然后轉道東海。碑文書法藝術極高,他的變化風格獨具匠心,其中包涵真、行草、隸等多種字體,更為奇特的是碑文中有亂石鋪街法,驗證了板橋體并非鄭板橋所創(chuàng)。在學東等簡體字在同一碑中出現(xiàn),說明我們繁體向現(xiàn)行使用文字發(fā)展過程是人們經(jīng)過漫長探索而來的。

大家看到碑樓里的這塊御碑,高近7米,寬2米,重達19噸。下面馱碑的是龍王大太子,因為能負重所以專為帝王馱碑。這塊碑從碑文上考證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詔定岳鎮(zhèn)海瀆神號碑。文字記述了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不朽功績,其后是太祖將岳鎮(zhèn)海瀆為首的高山廣水以山水本名稱神,連同各州、府、縣的城隍廟和歷代忠臣列士詔定天下祭祀。這塊碑其中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此碑為宋太祖趙匡胤御制,朱元障來祭祀沂山時看到這塊碑碑石高大是趙匡胤的,西邊是元朝皇帝鐵穆爾的,東西兩側前人占先,所以令工匠將東為上的宋碑上的字磨掉,刻上了自已的碑文。一塊石碑兩個皇帝使用也是十分少見的。

大家看到正中這座大殿,就是東安王殿。里面供奉的是東鎮(zhèn)沂山之神東安王,在民間人們稱東鎮(zhèn)爺爺。右邊是甘羅,他十二歲做了宰相,其實已晚了三春,為什么說晚了三春呢?因為它九歲的時候就應該坐宰相了,結果十二歲才做了宰相,所以說他晚了三春。左邊是岳良好,他八十二歲中狀元,它是早三春,為什么說它是早三春呢?它應該八十五歲中狀元,結果八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所以說它是早三春。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兩位名相為東安王侍奉,可知其神位是很高的。大家還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大殿是木質(zhì)結構的,這些木材全部取自東北,然后又用桐油浸過,但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居然1994年建廟,到了1995年在殿梁上生出了靈芝,此事中央電視臺曾做過專題報道。每年四月初八,是東鎮(zhèn)爺爺?shù)纳?,也是東鎮(zhèn)廟一年中最大的廟會。數(shù)以萬計的善男信女來東鎮(zhèn)廟進香,以保佑全家平安。

大殿后面的這座古建是寢殿,里面供奉的是東鎮(zhèn)娘娘。殿前東南側的這幢東鎮(zhèn)沂山寢廟成記碑中對后殿的建設有詳細的記敘。明成化八年前東安王與東鎮(zhèn)娘娘同在大殿中供奉,古人認為,男女之神同供奉以為瀆禮,于是另建寢殿,將東鎮(zhèn)娘娘移至寢殿供奉。

大家可以看到大殿西側這塊御碑,是元朝皇帝鐵穆爾于大德二年(1298年)所立,該碑有蒙漢兩種文字,是國家一級文物。從碑上考證,在當時五岳四海都有所加封,鐵穆爾下旨加封了五鎮(zhèn),其中加封沂山為元德東安王。其中碑文中的巴斯巴文是最古老的蒙古文。說起這塊御碑,還有一段故事:元朝推翻宋朝后,元成宗鐵穆爾到沂山祭祀,但他來到之后,看東邊高高聳立的是宋太祖的御碑,心里很不服氣,古人以東為上, 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要從文字上做文章。于是將蒙文刻在上面,漢文刻在下面,體現(xiàn)以蒙壓漢。但是當時的陪祭官是漢人,他想如果按照鐵穆爾說的做,必將留下千古罵名。便建議鐵穆爾說:在此看碑的大多是漢人,不認的蒙文,不如在上面再刻上一塊小碑,所以在上面刻上了碑上碑大元增封,東鎮(zhèn)元德,東安王詔。同時,陪祭官又建議說:你是真龍?zhí)熳?,在碑上再雕刻四條龍吧。鐵穆爾也同意了。大家可以想蒙古人信奉的是雄鷹,他們的圖騰應該是雄鷹而不是龍。所以說鐵穆爾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但是今天從團結的角度來說,蒙文在中間,漢文在兩邊,蒙漢大團結,蒙漢人民一家親。

前面這棵樹是唐槐。原為三株,現(xiàn)僅存一株。相傳此槐為唐中宗工部尚書尹思貞所植,此樹在50年代曾枯萎,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香火鼎盛又重新煥發(fā)了勃勃生機,此樹1200余年,高大摩天,蒼勁挺拔。從樹底根部,又重新長出新桿,猶如群孫簇擁膝下,耐人尋味,妙趣橫生。

請大家跟我繼續(xù)向前參觀,大家看到這座是鼓樓,東面對稱的那座是鐘樓,始建于元代,于1994年重修。

前面這塊御碑,是康熙大帝親手所題寫的靈氣所鐘碑,它高3.9米、寬1.41米,是康熙五十二年(17xx年)所立。碑文的鐘字是匯聚和專注的意思,說起靈氣所鐘還有一段原由: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長達62年。每當遇到天時不順的年景,無論天氣干旱,還是洪水泛濫,他派重臣或道人來東鎮(zhèn)廟祈求保佑,總有靈驗,所以他在位52年時,來東鎮(zhèn)廟親書了靈氣所鐘四個大字,以感謝神靈的賜予。這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透著不可抗拒的王者氣魄。

左邊這塊御碑是乾隆所書的大東陪岳碑,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祭告沂山時所立。置于康熙所題靈氣所鐘碑左下側,這也充分說明了乾隆皇帝對太皇的敬仰之情,再次重申和定義了東鎮(zhèn)沂山在全國名山之中的地位。非常遺憾的是原碑已毀于文革期間,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xx年夏天復立碑。

東鎮(zhèn)碑林,其撰文、書丹、全部出自名人之手,不但記述了歷代封建王朝致祭東鎮(zhèn)的香火盛事,也記載了當時軍事、政治和自然災害等狀況,同時歌頌了東鎮(zhèn)沂山奇山異水、秀麗絕佳的自然風光,碑刻字體,正、草、隸、篆、行書、狂草均有。東鎮(zhèn)碑林可以說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學、書法和古代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中文導游詞

好了,東鎮(zhèn)廟之行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真誠地邀請大家的再次光臨,下面我們將要去的是百丈崖景區(qū)。

參觀完東鎮(zhèn)廟之后,下一個景區(qū)是到山東省最高的瀑布百丈崖瀑布景區(qū)。由東鎮(zhèn)廟到百丈崖景區(qū)乘車需要8分鐘左右時間。我們看到前面的村子叫上寺院村,這里曾是沂山香火盛極一時的明道寺舊址。在此處出土了1600余年前的北魏石佛,可謂是佛教文化中的瑰寶,現(xiàn)存于臨朐縣博物館。該寺始建于東晉(公元371)年,占地面積50多畝,是青州最大寺院。它毀于公元845年。此寺毀掉之后,又于北宋在此建造舍利塔,此塔設計獨具匠心,形制多樣、砌筑工整、雕刻玲瓏,是宋代最大的舍利塔之一。在明道寺與東鎮(zhèn)廟之間還有青竹庵、尼姑庵、鳳陽寺等近十處佛道寺院。

過了南門售票處,大家看到前面有一個蓄水壩,它建于70年代中期,設計形式拱圓形。每到雨季時大水漫過壩頂,在此形成壯觀的瀑布群。

好了,我們已經(jīng)到達百丈崖景區(qū)停車場。從停車場沿臺階路而上450米到達百丈崖瀑布,大約需要20分鐘。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中文導游詞

大家看到的石刻《沂山行》是原臨朐縣委書記王慶德題寫的。前邊路北側巖石上的一幅石刻,是沂山上最大的石刻,它高1.9 米,寬1.5米,是由明朝貢生陳幾先題寫的海岳。

大家看前邊巖石上有個大中字,它是明朝道人雪蓑題寫的,其意為樂在其中。

各位游客,這就是著名的百丈崖瀑布。

百丈崖瀑布落差86米,一瀑三疊,可與廬山瀑布相媲美。我們現(xiàn)在看到下邊的一疊,它落差68米。每到雨水季節(jié),溪水飛流直下,俯沖谷底,洶涌澎湃,正如唐代詩人李白所題的百丈瀑布詩: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zhí)吨袊娚?,晝夜生風雷。但見瀑泉落,如從云漢來。

臨朐八景詩中有詩贊曰:百丈瀑布六月寒。

百丈崖瀑布還有一大奇觀。每當晴日午間,瀑布水氣上升,因太陽折射,形成一個圓形光圈,大如面盆,映于水崖之上,遠遠望去,恰似十五的明月,人稱白日見月。

由于百丈崖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不同與當?shù)氐男夂?,這里比山外溫度至少低5攝氏度。

每年的十二月份至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夏季濤濤的溪水變?yōu)楸伲錃鈩莺甏?,巍巍壯觀,它是北方最為理想的攀冰基地。山東電視臺與各個戶外運動俱樂部曾多次在此舉辦攀巖、攀冰、速降、溪降等大型比賽。由于百丈崖周圍氣溫較低,崖下冰塊可持續(xù)到5月份下旬。

沿石階路而上,在百丈崖北側我們看到的是呂祖洞。此洞是為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取名,相傳唐僖宗年間,呂洞賓周游名山大川,選修身養(yǎng)性吉地,走遍江南北國,未得中意之處,一日漫游到沂山百丈崖,登高一望,風景如畫,轉身突見百里東鎮(zhèn)周圍有兩圈銀光圍繞,不僅驚喜曰:瑞氣回合,吉祥之征,此乃仙鄉(xiāng)也!便由此洞修煉,后人為紀念取名呂祖洞。

由呂祖洞沿石階上行300米到達迎仙亭,也稱觀瀑亭。站在此亭中可以一覽百丈瀑布三疊雄偉壯觀的景色。

繼續(xù)攀登,登上崖頂就會看到玉帶溪。玉帶溪是為太初三年(公元前1xx年)漢武帝東封沂山時,以祭祀官公玉帶之名御賜。在玉帶溪的中部有公喜亭。相傳公玉帶陪漢武帝祭祀沂山時遇見道人李少君,欣喜異常,一再稱贊東鎮(zhèn)沂山是仙鄉(xiāng)。 后人于此建亭紀念,故名公喜亭。在公喜亭北側的山石上有一石刻塵凡凈地四個字。

公喜亭再向西前進便是法云寺景區(qū)。首先進入的是古松群景點,古松群占地面積3萬余畝,海拔近900米,百年以上的古松數(shù)于千計,千年以上的古松十余棵。古松群景點是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成立后于xx年8月份新開發(fā)的景點,其中新修石階路2.2公里,增加景觀十余處。

沿臺階路攀援而上,進入的是奇松怪石區(qū)。映入眼簾的全是形狀怪異的花崗巖,千奇百怪、姿態(tài)萬千。古松自生于巖崖縫隙,或斜身外探,或依石而生,或生于兩石間,猶如破石而出。其間的石階路依山順勢,曲徑通幽,可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穿過奇松怪石區(qū)在向陽坡上,大家看到的這棵古松就是濰坊晚報的新聞視角中多次報道的沂山松王。它樹高近8米,胸圍3.5米,據(jù)專家測算樹齡15xx年左右。松樹是堅貞不屈的象征,大家不妨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繼續(xù)前行到嶺頂,松林間有一空地,這就是齊長城觀望臺。大家看東面方向的山嶺就是齊魯古長城的遺址。所謂齊魯古長城,也就是齊國與魯國的分界線,北置齊國,南置魯國,那里也就是濰坊地區(qū)與臨沂地區(qū)分界線。古長城在臨朐縣南境,長達50余公里,由于時代變遷,漸失城防意義,不為軍事所用,任風雨剝蝕,人為破壞,現(xiàn)僅存遺址,但它仍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華古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我們的祖先用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

走到這兒,大家可要放慢腳步了,這里是品氧園。據(jù)中科院測定:這里每立方厘米大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8.9萬個,是普通空氣中負氧離子的4400倍,氧氣的最高濃度達到20.9%,因此,被稱為超潔凈天然氧吧!大家可以在此深呼吸,盡情地吸氧!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古松群的至高點,大家可以在此稍坐休息,讓我們看這塊奇石。這塊奇石叫試劍石。相傳此石為仙人呂洞賓在此苦練循天劍法時,劈而成,故名試劍石。

好了,我們欣賞完試劍石,再往前走500米,就會到達沂山第三大景區(qū)法云寺。

古松群的西起點、法云寺前的這座湖名叫圣水湖。這是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投資260萬,歷時近1年時間建造完成。該湖為重力石砌壩,壩高18米,總砌體達到5000方,水面xx多平方米,蓄水達3萬立方米。大家可以順這座吊橋登上壩頂去體驗一下高峽出平湖的感覺。游覽了圣水湖,我們現(xiàn)在到法云寺景點參觀。

法云寺始建于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是當時青州境內(nèi)最大的寺院,也是該地區(qū)的佛教活動中心。它原名發(fā)云寺,因處于沂山的中心四面環(huán)山,常有霧氣籠罩,白云沉浮而得名發(fā)云寺,后來又因佛家尊稱曰法,兩字諧音,后改名法云寺,并一直沿用至今,法云寺在沂山眾多寺廟中,創(chuàng)建最早,蘭若古老,所以人民又稱之為古寺。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法云寺是1994年依據(jù)史料記載,在原址上重建的。法云寺依地形而建,座西面東,分前、中、后三座大殿,左右有偏殿、鐘鼓二樓、水榭等。

進入寺廟請大家注意一下:第一、寺內(nèi)不能大聲喧嘩,第二、殿內(nèi)的法器不能隨便觸摸。第三、據(jù)說大殿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所以我們只能大步跨過,不能隨意踩踏。

下面大家請隨我到法云寺內(nèi)參觀。首先看到的是法云寺的寺門,匾額上的法云寺三個大字及寺內(nèi)大殿匾額題字,都是原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老先生所題。

進入寺門迎面是天王殿,里邊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大家看這幅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這是對彌勒佛心胸和形象的真實寫照。彌勒是梵文音譯慈氏,它的真名叫阿逸多,也就是佛經(jīng)所說的慈氏菩薩和阿逸多菩薩?,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并非三世佛中的彌勒佛,而是中國的布袋和尚-契此,相傳五代梁朝時,奉化有個和尚,常背一個大布袋,肚子很大,言語無常,四處坐臥,它能預報天氣,為人們說福禍,極為靈驗,因而名聲很大。他在岳林寺圓寂時口中念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人們頓時醒悟,原來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后來人們便根據(jù)他的模樣,塑造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

在彌勒佛的兩邊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教之中的四大天王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天王不同,他們分別是:執(zhí)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執(zhí)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執(zhí)龍的西方廣目天王;執(zhí)傘的北方多聞天王。他們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在中國的寓意是風調(diào)雨順,象征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在彌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韋馱:韋馱與四大天王都是護法天將,共同擔任佛寺的嚴戒工作,保護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佛經(jīng)上說,佛曾于法旨讓韋馱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馱是佛國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佛經(jīng)上說:釋迦牟尼圓寂后,有個捷疾兔偷走了佛的兩顆舍利,韋馱發(fā)現(xiàn)后,拼命追趕,奪回舍利,立了大功,于是讓他擔當保護釋迦牟尼的重任。韋馱曾許愿,要在賢劫千佛中,永恒地保護佛法,為眾生服務。

拜完彌勒佛和韋馱菩薩,我們穿過天王殿,后邊是南北配殿。

北配殿供奉的是菩提達摩,也稱達摩師祖,因他在少林寺首創(chuàng)禪祖,所以被列為初宗。在西天二十八祖,過東土初開少林,從殿前的楹聯(lián)中充分概括了達摩的身世。按照禪宗的說法,達摩為二十八世,來到中國以后,因他是第一個把佛教傳入中國,所以被尊為佛師祖。他所開創(chuàng)的中國佛教宗派稱為禪宗,左邊供奉的是慧真,右邊供奉的是慧可。

南邊配殿是伽藍殿,供奉的是伽藍神關羽。相傳關羽被殺以后,托夢給湖北當陽玉泉寺的普凈大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他:你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頭,又向誰去討還?關羽聽后,頓時覺悟,皈依了佛門,成了伽藍神,也就是寺院的守護神,其兩邊所立是關平和周倉。

游覽了南北配殿,登上臺階便是大雄寶殿。所謂大雄,是佛教說法,是說釋迦牟尼佛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并有神力降伏群魔,故稱大雄,所以大雄是佛教徒對佛的尊稱。

寶殿正面供奉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釋迦牟尼長大后,深感人間苦惱,所以29歲出家,35歲悟道成佛,80歲在拘尸城郊的一片婆羅林中圓寂。

釋迦牟尼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為佛國眾菩薩首席,她的職責是協(xié)助佛普度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卻一切煩惱,永遠快樂。人們所熟知端莊美麗、楚楚動人的觀世音菩薩能使盲人復明,朽木開花,中國凈土宗教傳開以后,觀音受到人們的廣泛尊敬,為了滿足世俗的需要,觀音逐漸由男變女,成為一個大慈大悲的女菩薩,按佛經(jīng)上說,觀音有33種化身,其中有一些女身,觀音為了說法需要,而固定成為了一名女菩薩。

釋迦牟尼右邊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队^無量壽經(jīng)》記載:她以智慧普照一切,令離三涂(指地獄、惡魔、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成為大勢至菩薩。她頭頂寶瓶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

大雄寶殿四周站立的是十六羅漢。羅漢是梵文音譯阿羅漢,佛教認為,一個人因為修行功夫不同,故取得成果不同,也就有高低之分,羅漢是小乘佛教低于佛、菩薩,佛經(jīng)稱取得這一果位就可以滅盡一切煩惱,他們將永遠進入涅磐不再生死輪回,并弘揚佛法。

穿過大雄寶殿,登上66級臺階到達藥王殿。中間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如來佛,又稱大醫(yī)主佛,因為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終生病痛,苦難和災害,所以人們尊稱為消災延壽佛。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藥王殿四周站立的是十二夜叉將軍。夜叉是梵文音譯捷疾鬼,夜叉種類頗多,有地夜叉,虛空夜叉,飛行夜叉等,每個夜叉將軍身下又有3000個夜叉,他們隊伍非常龐大,他們的職責是保護眾生和修行者安全。

藥王殿臺階南側這棵高大的松樹是有名的沂山迎客松。迎客松樹高15米,胸圍2米,它虬枝外探,斜向道旁,猶如一位巨人伸手探臂向游客招手致意。此樹為明朝嘉靖(二十四年三日)皇帝朱厚璁祭祀沂山時所植,距今已有450余年樹齡。

迎客松樹下是圣水泉。它是沂山四水(沂水、汶水、彌水、沭水)之一的汶水源頭。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仁宗皇帝趙禎祭告東鎮(zhèn)沂山時,賜名天水,觀文殿大學士武城龐籍為其撰書。據(jù)傳,圣水泉是人參精的浴池,由于人參精洗過澡,內(nèi)容百草之髓,可解百毒,治百病,身體健康者飲用還可延年益壽,沂山水中還含有鎂、鈣、鉀等無機鹽,種類較多,量較大,有助于降血壓,還有保護血管之功效。

藥王殿北面是蟠龍松。相傳此樹為元成宗鐵穆爾皇帝登封沂山時所植。據(jù)史料記載,一共種植三棵,后來兩棵枯死,僅剩這一棵,距今已有700余年樹齡,又稱御松。樹高6.5米,呈現(xiàn)出老態(tài)龍鐘的風韻,頗像蟠龍之姿,被古樹專家指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名木。

藥王殿殿后有一棵奇松栗抱松。距今已有470余年的歷史,在古板栗樹的根部又自生三株幼板栗,大小不一,人稱四世同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40年前,從老樹腐朽洞穴處,自生一株油松,高3米。老栗新松,異樹同體,相映成趣。待到秋后古板栗,碩果累累,據(jù)當?shù)厝私榻B所結的果實有一股濃厚的松香味。

沿栗抱松旁邊的這條石階路上行,可到達神農(nóng)閣賓館。

神農(nóng)閣是按照三星級賓館標準而建造的,可供300人同時用餐,120人會議活動,并設有露天舞臺。您可在此夜晚賞月,清晨健身,不但是休閑的好去處,而且還可以滿足您的胃口,品嘗到沂山的山珍野味。其中有靈芝燉山雞、沂山全羊等名吃,還有玉竹、何首烏、槐花、野菊花、薄荷、野芹菜等藥膳100余種。神農(nóng)閣夏無酷暑,最高溫度在26度左右,是您休閑、度假、避暑的最佳場所。下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玉皇頂景區(qū)。

玉皇頂是沂山主峰,海拔1032米,是山東省內(nèi)五大高峰之一,每當太陽西下,立于玉皇頂極頂可觀覽臨朐八大景詩之一的沂山晚翠接云端。讓我們一同去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我們所要攀登的這條路線,十分陡峭,沿途路險,石滑,請大家相互照應。注意安全。

好了,大家可以在此稍作休息,再往前走15分鐘我們將要進入的是天衢門。

天衢門東側是望海亭和探海石。望海亭為六角,瓦木結構,高6米。該亭始建于宋初。此亭亭名源于東北側探海石。立于亭上,眾景薈萃,憑欄觀云海,聽松濤,頓感不愧其名。清雍正間吏部主事張曾裕有詩贊嘆:立臺半轉觀三溟,坐石未動覽千山。

玉皇頂?shù)臇|側有一巨石飛身外探,猛看似有墜落之感,姿態(tài)極為險峻,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3.5米,名為探海石。相傳很早以前,沂山虎豹成精,危害百姓,玉皇大帝命仙人張果老離蓬萊,到沂山驅(qū)除虎害,時間久了便非常想念東海的仙友,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站在探海石上可以看見對方,醒后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便按夢中的點化登上探海石,果然應驗。它和泰山的探海石一樣,每當晴日清晨,人登探海石上極目遠眺,在紅日噴薄而出的一霎那可看到東海波光閃耀,托起一輪美麗的紅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玉皇閣是沂山最高的建筑,相傳此閣是玉皇大帝詔會群神的地方。由于登臨能夠觀看沂山萬千風景,所以人們又叫它觀景臺。在玉皇閣西側有石刻東鎮(zhèn)沂山,人世蓬萊,是遲浩田將軍登沂山時所題。另有極頂石1032米石刻。

玉皇閣后面是玉皇廟,廟內(nèi)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道教的最高統(tǒng)治者,法力無邊,可以統(tǒng)領一切。

在玉皇閣正前方的山崖下是太清洞。相傳老子騎青牛遍游神州,定陰陽,查善惡,行至沂山,居于此洞為沂山降妖伏魔。因老子是三清天尊之一,住在三天界的太清仙境。此洞因而得名太清洞,俗稱老子洞。

玉皇頂?shù)奈鱾仁巧綎|省電視臺沂山轉播臺。該臺建于1974年,它承載著向膠東地區(qū)和沂蒙山區(qū)廣大人民轉播電視信號的重任, 傳遞了信息,同時也為古老的沂山增添了現(xiàn)代氣息。

在沂山極頂可以觀賞到三種特殊天氣的勝景:云海、日出和日月同輝。

云海多出現(xiàn)于春秋兩個季節(jié)。需有足夠濕度、較高氣壓和空氣上下對流不大的特殊氣候。雨過方晴或久雨后的第一個晴日,在極頂多見沂山勝景云海。放眼百里,云海無邊,如波濤洶涌,排山倒海;又如千軍萬馬,勢不可擋。讓人疑如仙境,心曠神怡。在玉皇頂或海拔比較高的山峰如歪頭崮、獅子崮,每到晴日的初晨通常能夠看到日出。極目遠眺,東方乍明的云海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一霎那滿天紅霞盡染,氣象萬千,令人心馳神往。

另一勝景為沂山日月同輝奇觀。日月同輝顧名思義,就是白天在天空中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有幸見到者可謂吉祥之兆。由于沂山海拔高,空氣質(zhì)量好,能見度相當大,這種現(xiàn)象在沂山時常出現(xiàn)。

游覽完玉皇頂景區(qū),下站我們要去歪頭崮景區(qū),乘車大約需要10分鐘,沿途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天然石獅獅子崮。

獅子崮是天下第一形象的山峰,遠觀如一只臥崗等待捕捉獵物的雄獅,故名獅子崮,它是沂山的第二大高峰,海拔973米。在雄獅背部南側石斷崖下有鎖虎樁。相傳,沂山有猛虎為害,仙人張果老路過東鎮(zhèn)沂山,聞知此事,施法將虎擒拿,鎖於此樁,囚禁懲處。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歪頭崮停車場。停車場西邊這座亭叫天臺亭,始建于東漢永元間,1994年春復原。傳說此亭是為去天臺山采藥的仙女所建,專供她們在此休息或觀賞歪頭崮的美景。

俗話說:沂山不登歪頭崮,如入寶山空手回。我們由此游覽歪頭崮需走850米的臺階路,來回往返大約需要1個小時。歪頭崮三面都是峭壁,只有這一面能沿石階路到達山頂,所以在攀登的過程中如果感到累的時候,可以在原地休息或原路返回天臺亭。

現(xiàn)在我們沿石階路去歪頭崮。利用這段時間我給大家講一下歪頭崮由來。傳說很久以前,歪頭崮比主峰玉皇頂還要高,由于高于天外,常常偷聽天宮秘事。有一次被東方天王抓了個正著,一巴掌把它的脖子打歪,頭也永遠不能扶正,故稱歪頭崮。

各位游客,我們在攀登的過程中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其目的是安全,大家想看風景的時候可以停下腳步仔細觀賞。

大家注意一下,在前方20米處的石壁上有一天然巨石,沂山的天然石佛,大家目光向前平視看去:她頭戴寶冠、眼睛、鼻子、嘴、下巴都非常形象,有參拜的可以在此參拜一下,石佛是非常靈驗的。

看完天然石佛之后,我們繼續(xù)前行,在西南側山坡上很多巨石壘砌,形狀各異,其中一處,酷似《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形象,仰臥山坡閉目酣睡,豬鼻子上翹,形象逼真,觀者無不驚奇叫絕,人稱八戒石。

前面這段非常陡峭的石階路,被稱作沂山的十八盤,雖然它沒有泰山十八盤的雄偉、壯觀,但它獨具自己的特色,有句話說:沂山十八盤,登上仙人間,人在天上走,云於腳下翻,就是說,它處于兩座山的中心位置,每當清晨或雨過天晴,云便從這里發(fā)生,形成云海,繚繞在我們的腳下,我們一步步登上臺階,猶如進入仙境。

登上十八盤之后,看一下我們右邊石壁上的摩崖石刻-救苦觀音。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東魏唐代摩崖造像,三十余尊,由于北周,唐末兩次毀佛運動,至清末已所剩無幾,輪廓清晰的,只有救苦觀音。救苦觀音較好地保存,據(jù)說是自保其身的結果。相傳唐末武宗毀佛時,當工匠舉錘剛把觀世音菩薩鼻子砸下一小半時,不料觀音顯靈開口說道:砸毀我,我無愁,眾生苦臨頭,災難誰搭救。工匠一聽,觀音生氣降臨,嚇得扔掉錘子逃跑了。直到今日,每逢香火,許多善男信女都要在這里燒香化紙,祈禱救苦觀音保佑。

救苦觀音左前方是風動石:這塊巨石重三噸多,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立于平臺之上,三分之二探出平臺,面臨萬丈深淵,風吹能動,卻掉不下去,讓人膽戰(zhàn)心驚,真可謂:英雄曰其觀,懦夫丟七魂。

經(jīng)過風動石,在右邊石壁上是一處保存非常完整的人世蓬萊 石刻。上書:人世蓬萊,同治乙丑,了一子書。據(jù)考證該石刻是清末青州的一個史官,驚嘆歪頭崮是人間難得的仙境,刻下了人世蓬萊這四個大字,形容歪頭崮的山水可以同蓬萊相媲美!

前面看到城堡式建筑就是十八盤的盡頭南天門。南天門始建于宋朝,清代中期倒塌,1994年重建,是通往歪頭崮的必經(jīng)之路。

進入南天門首先看到的是王靈官廟。里面供奉的是宋朝真人王善,他是保護游客和修行者安全的護法神將。

穿過古榆林沿石階而上60米便到達碧霞祠。沂山碧霞祠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行宮,全國最早的碧霞祠有四座:分別是泰山碧霞祠、沂山碧霞祠、北京碧霞祠和臺灣碧霞祠。沂山碧霞祠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間,因年久失修復加戰(zhàn)亂至清末中期倒塌,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于1994年進行了全面重修。其布局為中國傳統(tǒng)院落式結構,正殿為老母殿,左、右偏殿分別為送生殿和眼光殿。

進入碧霞祠首先看到的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年祭游東鎮(zhèn)沂山時親手栽植的白蠟樹。聽當?shù)厝酥v,此樹經(jīng)歷二百年的風雨,非常有靈氣,香火不盛,此樹也隨之枝梢干枯。近些年沂山香火漸盛,枯樹發(fā)芽,靠著僅剩的一點表皮吸收養(yǎng)分,卻依然枝葉茂盛,傳為神木,人們喜稱為枯木逢春。

大殿內(nèi)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全國最早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祠之一。據(jù)說,因為小泰山之稱的沂山,其景色優(yōu)美,特別是北奇、南險、東秀、西幽的天賜佳景,被泰山老母選為第一行宮,并時常移居沂山。

大殿左邊為送生殿,相傳遠古時期,皇帝接九天玄女的天書,征伐宥龍等部落,統(tǒng)一華夏,戰(zhàn)爭連年不斷,成年人多數(shù)死于戰(zhàn)亂,剩下的只有獨兒、弱婦,幸虧這位送生娘娘將那些無依無靠無法生存的獨兒女收攏,再四處奔波安排給無兒無女的人們收養(yǎng),她的做法拯救了人類,功德永留世間,后來人們便稱她為送生娘娘,塑像祭拜,若有缺少兒女,有求必應。

大殿右邊為眼光殿,相傳眼光奶奶年輕時,嫻熟善良,節(jié)食縮衣,孝順老人,有一年,天降災難,一方人全都雙目失明,唯有她免于災難,從此她便整天為失明的老人煎藥熬湯,但仍不見好轉,萬般無奈,她只好冒生死進山采藥,拯救了這一方的人們,在眾生獲救之時,她已駕云升天成為神仙,后來人們變塑像在此,長年祭拜她,并感激她的救命之恩,若患有眼疾,也是有求必應。

由碧霞祠繼續(xù)北行,可攀巖登上歪頭崮崮頂。立于崮頂環(huán)顧四周,令人心胸開闊,腳下三面都是萬丈懸崖,低頭下望白云繚繞,令人生眩。正如詩贊曰:俯首聽天外,垂手懸云間。

歪頭崮崮頂北側是長春亭,它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間,后來明末清初,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于1994年重修。據(jù)說長春亭是為紀念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來過沂山而建,因丘處機道號長春真人,故名長春亭。長春亭上一坐,返老還童百年。大家可以在亭中休息,因山頂面積非常小,三面都是峭壁,請大家不要推擠,注意安全。

在歪頭崮西南側的巨石,高7米許,直徑3米有余,挺拔如柱,頂端有一天然洞穴,大如面盆,水清見底,雖下無泉源相通,卻四時注水,常年不斷,所以名為天池,相傳此處是碧霞元君的凈面處,當然就是天泉神水,據(jù)當?shù)厣矫裾f,世俗凡人若有皮膚病,取此池的水洗便能痊愈。

大家游覽到此,我們沿原路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請大家要相互照顧,關照好老人和兒童。

第3篇 沂山導游詞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到達的是沂山風景區(qū)正在建設的東大門綜合服務區(qū)。 東大門綜合服務區(qū)是我們沂山風景區(qū)的接待前區(qū),它可以解決游客進入沂山風景區(qū)前的泊車、休息、購物、餐飲、住宿、會議娛樂、購票、檢票等功能要求。該工程包括進站綜合樓(山門)、大型停車場、滿足舉辦大型活動的萬人廣場,以及作為前區(qū)入口的牌坊。其中山門工程(綜合服務樓)總建筑面積10738㎡,設計高度為31.6米,是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采用齊長城文化風格,軸線對稱布局,設有售票中心、游客中心、會議辦公區(qū)及商業(yè)區(qū)等配套設施,頂部設有大殿,兩側設有鐘樓、鼓樓,總投資3800萬元;東門牌坊投資100萬元,設計高度為20.6米,總跨度為28.1米,由曲阜古建筑設計院設計,為石質(zhì)牌坊,按北方古建風格設計;停車場及主軸線鋪裝工程占地總面積309050㎡,能同時容納1240輛小車,226輛大車,由上海申聯(lián)設計院青島分院設計,采用生態(tài)植草磚鋪裝,中間栽植雪松、黑松等綠化樹木,該工程計劃投資3500萬元;南側為酒店服務區(qū),建筑面積41000平方米,就餐、住宿、娛樂、健身于一體。服務區(qū)景觀設計充分利用周邊怡人的自然風景,采用中式造景,借自然景與古代景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整體設計,重點塑造主入口廣場、山門、萬人廣場三大主題景觀區(qū),通過牌坊、雕塑、水景、鋪地、碑亭一系列設計,營造出了一種大氣尊貴的風格。

旅游專線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通過的是景區(qū)新建的旅游專線。該項目總投資3800萬元。 旅游專線總長9.8km,道路寬8m。兩側各設綠化帶15 m,建設中橋2座,小橋6座。該工程作為進入沂山風景區(qū)的旅游專用道路,兩側結合山嶺山丘地形特點及綠化需要,采取一步一景的方式,山、水、石、松有機結合,使兩側綠化帶與景區(qū)融于一體。

金水橋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這座橋叫做金水橋。它位于東鎮(zhèn)廟前,設計為三孔橋,主孔10米,邊孔8米,橋長48米,拱采用半圓,橋分為三幅,主橋凈寬12米,副橋凈寬6米,主副之間間距3米。建材采用當?shù)厥?,與沂山東鎮(zhèn)古剎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渾然一體。整座橋顯得非常古樸、端莊、典雅。建人工湖兩座,壩長分別為65米和50米,壩高7米,壩頂寬2米,底寬3.5米,蓄水面積15600立方米。該工程計劃投入450萬元,年底完成建設。

東鎮(zhèn)廟外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東鎮(zhèn)廟景區(qū)。東鎮(zhèn)廟景區(qū)是我們沂山五大景區(qū)之一,是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朝拜、祭祀沂山的第一站。東鎮(zhèn)沂山自漢武帝始,先后有10朝16位皇帝到此增封、詔祭。據(jù)清光緒30年不完全統(tǒng)計,東鎮(zhèn)廟內(nèi)有碑360余幢,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東鎮(zhèn)廟碑林。

現(xiàn)在東鎮(zhèn)廟景區(qū)正在擴建,東鎮(zhèn)廟現(xiàn)有規(guī)模占地20畝,擴建后占地150畝,建筑面積5000㎡。東鎮(zhèn)廟位于沂山東麓九龍口處,背倚鳳凰嶺,面臨汶河,隔河是筆架山,避風向陽,清幽雅致,其始建于西漢太初三年(前1xx年),后經(jīng)宋、元、明歷次拓其基址。清光緒年間規(guī)模最大,分為東、中、西三院。主體建筑于中院,主要有三山門、神君殿、鐘樓、鼓樓、御香亭、正殿、東廡、西廡、更衣殿、寢殿、藏經(jīng)樓、文昌閣等建筑;西院公館,館內(nèi)有“凈風軒”三楹,館前有花園,其后有“會云齋”五楹,道舍、廚房、皂隸房等建筑;東院公館,前有花圃,后有客廳五楹,宰牲房、披兵房、神庫、神廚、齋房道舍等建筑。東中西三院,共計有廟殿神堂、樓亭廊廡、道房齋舍等170余楹。此次擴建計劃將東鎮(zhèn)廟恢復到有歷史記載的元朝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的規(guī)模,將東鎮(zhèn)廟向東、西、北三個方向擴展,建為三跨三進式院落,總占地150余畝,近期將遷移住戶42戶,拆遷房屋500余間,投入資金600萬元。

沂山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沂山風景區(qū),首先讓我代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的旅程將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在途中如果您有需要和幫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沂山信息

  • 沂山導游詞(精選3篇)
  • 沂山導游詞(精選3篇)6人關注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沂山風景區(qū),首先讓我代表沂山風景區(qū)管委會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的旅程將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在途中如果您有 ...[更多]

相關專題

導游詞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