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文昌宋氏故居導游詞
宋氏故居是合肥市唯一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如今這座沒入野草、綠樹間的宋氏故居,東向的正門被一把大鐵鎖鎖著,透過門縫只能看到幾許破敗。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奈牟问瞎示訉в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文昌宋氏故居導游詞范文1: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灑鎮(zhèn)古路園村。距??谑?0公里,距文城區(qū)約30公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鄉(xiāng),是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出生并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宋耀如夫婦及其子女:宋靄齡(孔祥熙夫人)、宋慶齡(孫中山夫人)、宋美齡(蔣介石夫人)、宋子文(民國行政院長)、宋子良、宋子安等人組成的一個大家族,這一大家族成員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名聲顯赫,使“宋氏祖居”像一顆明珠,在這青山環(huán)抱,地靈水秀的鄉(xiāng)村閃耀著光芒,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各國游客前來尋訪宋氏家族的蹤跡。
“宋氏祖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座西朝東,二進格局,有兩間長架桁正屋和兩間橫屋,按當?shù)孛窬咏ㄖL格建造,造型典雅華麗,座落在一片果樹環(huán)抱的山丘上,周圍環(huán)境幽靜,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qū)內有宋耀如、宋慶齡和孫中山雕像,椰子紀念園、祝吉亭、宋氏祖墳和陳列館。陳列館分為四部分,陳列著大量的歷史照片和珍貴文物,生動翔實地再現(xiàn)了宋氏家族成員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的蹤跡,展現(xiàn)了宋氏家族的愛國的情操。
“宋氏祖居”從1987年修復開房20xx年來,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1988年,鄧小平親筆為“宋氏祖居”題詞。華國鋒、朱镕基、田紀云、劉華清、李嵐清、王光英、馬萬琪、彭佩云等23位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宋氏祖居參觀指導,并留下墨寶。還有泰國國會主席鳥泰屏知春,愛潑斯坦等國際名人也前來瞻仰并留言題詞。20xx年在海南開展“瓊州百景”評選活動中,“宋氏祖居”被評為“瓊州百景”歷史人物景觀十強中的第七位,已經載入海南旅游業(yè)的歷史史冊。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深入開展,文昌市委市政府在“xx”期間,以“一帶兩院七鎮(zhèn)四組團”的工作總思路,重點建設“宋氏祖居”文化園。現(xiàn)在正委托美國貝氏建筑事務所貝禮中董事長帶領設計團隊做“宋氏祖居”文化園總體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宋氏祖居”文化園的建設,將充分展示和傳播其歷史風貌,大力弘揚宋耀如、宋慶齡等追求進步,愛國愛民族的偉大精神。同時,它將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注入文化的靈魂,打造具有海南國際旅游島特色文化品牌,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第一人文景觀。
文昌宋氏故居導游詞范文2:
正門兩邊墻部位每隔兩米有一個石質拴馬的“鼻眼”;大門上曾雕刻有龍鳳呈祥、人物山水圖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紋,磚墻上也刻有各種花紋。整個故居能看到的庭、堂、樓、院十余處,占地約1200平方米,存屋面積600平方米,破損得只有大門和部分建筑保留較好。大廳內空無一物,屋頂、屋梁上曾經精美的木雕,即便今天看來也讓人感嘆。
宋氏故居建于1920xx年,由衛(wèi)立煌的表親宋世科所建,東部原來是立志中學。前些年,曾被當?shù)卣蘅樧鳛樗未逍W校舍使用,后因怕祠堂年久失修發(fā)生坍塌,才將校舍遷出。宋氏故居主要建筑是三層高的兩棟大樓,以及約700平方米的走馬轉心洋房和其他平房上百間。建筑底部為石料所建,加磚到頂。故居大門上曾雕刻有龍鳳呈祥、人物山水圖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紋,磚墻上也刻有各種花紋。該建筑的廂房建筑風格為中西合璧,廊柱為水泥澆成的羅馬柱,是合肥現(xiàn)存最早的水泥柱。其古樸雅致的建筑風格頗具藝術鑒賞價值。
[3]宋氏故居大門鐵鎖上的鑰匙,如今掌管在李永林老人的手上,年逾70歲的李永林,以前曾在位于宋氏故居內的“宋村小學”讀過書,他說:“在這個村子,沒在宋世科家讀過書的人不多”。合肥的古建筑一度非常豐富,但由于歷史原因及一些決策失誤,古城的許多歷史文化遺產,被毀于一旦,保護古老的建筑已經刻不容緩。
文昌宋氏故居導游詞范文3:
浩浩南海水,悠悠文昌河。一樣蔥蘢葳蕤的故土,一樣樸茂無華的村莊,普普通通的古路園村書寫著歷史的見證。舉世聞名的宋氏祖居就座落在這里。
宋氏祖居原居在河南安陽,是魏國公韓琦之后,為避戰(zhàn)亂,南遷瓊州,定居文邑,住在錦山,清代遷居羅豆烏坡村,后再遷昌灑鎮(zhèn)古路園村。據(jù)族譜記載,從韓氏渡瓊始祖顯卿公(宋朝會稽縣尉、廉州太守),繁衍到宋耀如先生為第23代裔孫,族譜上的韓教準就是宋耀如原來的名字。一條血脈的情緣,使宋氏家族世系代代相傳。
這是由海外華僑捐款投建的一座書亭式仿古大門。大門正中高懸著鐫印繁榮“宋氏祖居”四個大字,于1988年仲春鄧小平親筆提寫。大門的造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門檐是金壁輝煌的琉璃瓦,四個紫紅色的方型門柱像毓秀寶石亭亭玉立,圓弧云紋式的門框,精巧秀麗,鏤月裁云。大門造型美觀大方,莊重奇特。通過門庭窺測遠方,卻是綠蘊春輝的林陰大道。
穿過大門,有公路直接通往宋氏祖居園林。碧綠的臺灣相思樹整齊地排列在公路兩側,茂密的繁枝凌空合攏,宛如兩手相牽,仿佛大傘遮掩,構成了一個長達三公里的綠色長廊。
文昌這一片熱土早已成為海外享有盛譽的椰鄉(xiāng)、僑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將軍之鄉(xiāng)和排球之鄉(xiāng)。
這里更令人引以為榮的是成為宋氏三姐妹的故鄉(xiāng)。
密密匝匝的椰子樹、龍眼樹和牛酸樹掩映和簇擁著的宋氏祖居,座西南,向東北,是兩間矮小的正屋和四眼窄小的橫屋,磚瓦桁木結構。正屋廳內懸掛著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母親倪桂珍、全家合影、宋氏三姐妹、大弟宋子文、還有堂弟韓裕豐的放大影照。側內室有宋耀如童年睡過的床。一切的擺設都顯得簡單樸實,似乎找不到弦妙的絕美之處。在朦朦朧朧的黃昏,一抹晚霞透過暗淡的樹影,照射在這座建筑物的屋頂上,卻讓你領略到有一種神奇的靈光和超然的氣勢。徐徐不息的海風,為你送來了揶樹馥郁的清香;棲息的小鳥,為你唱起了婉轉動聽的鶯歌燕語。
文昌人曾為有“宋氏祖居”的情緣而自豪.宋耀如先生從美國回到上海,他心頭積壓的第一個期望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居,克己盡孝,走一走,看一看。對家鄉(xiāng),宋耀如存滿了深沉的愛。1936年,宋氏三兄弟遵奉父親生前的囑咐,特乘飛機回到文昌和父老鄉(xiāng)親見面,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1949年,在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宋慶齡與張云逸為同是文昌祖籍而高興地握手以兄妹相稱。1955年,宋慶齡應臺北海南同鄉(xiāng)會的邀請,親筆為《文昌縣志》封面題簽。從飄逸柔和的字體中,不難看出老人對故鄉(xiāng)所傾注的一片真情和思戀之心。宋氏祖居像一顆璀瑩的明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友人士前來尋訪宋氏家族創(chuàng)業(yè)生輝的源泉,牽動了海內外文昌人愛國愛鄉(xiāng)的赤子之心。
穿過樹林中通幽小路,踏著綠茵茵地毯式的小草漫步前行,就可看見墓前屹立著一塊石碑,碑體上鐫刻著“清韓妣王氏之墓”。王氏就是宋氏姐妹的祖母。宋耀如曾對慈母稱贊道:“她身負重任仍文雅高貴,她飽經折磨仍端莊美麗,沒有一個畫家能夠畫出她那崇高的神韻”。字字句句傾注了宋耀如對慈母深沉的愛。為守祖居,韓裕豐老人于1949年放棄馬來西亞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率全家回到自己的祖居盡孝道,默默地在故鄉(xiāng)這塊熱土上耕耘、勞作。每逢清明,率子孫背負藍天,三扣九拜,年復一年的祭祖,日復一日的守居。
一代天驕,國之瑰寶。我們崇敬的國母宋慶齡,尤如一顆巨星與日月同輝,名垂青史,她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1920xx年她勇敢地沖破舊世俗觀念,堅定地和孫中山先生結為伉儷。從此,她將自己的生命和人類的博愛、平等、和平緊緊連結在一起,始終將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系在心間。
在叛逆炮轟總統(tǒng)府的危機時刻/她異常鎮(zhèn)靜脫離險境。
在風云幻變的緊急關頭/她是中流砥柱/贏得世人贊頌。
當國民自制的飛機首次試航/她飛上藍天/勇敢的慶齡。
當抗日的烽火燎原/她奔赴前線/衛(wèi)護精英。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她運籌帷幄/迎接黎明。
為了發(fā)展中國的福利事業(yè)/她親繪藍圖/啊/圣母和神女。
為了永恒紀念她,華僑捐資在風景如畫的熱帶植物園中,建起“宋慶齡紀念館”,有康克清大姐親筆題寫?zhàn)^名。
陳列館展廳珍藏有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展示了宋氏三姐妹在不同時期的活動片段,翔實的反映了宋氏家族愛國愛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朽貢獻。
黨和國家領導人、國際友人和知名華僑瞻仰參觀陳列館后均簽名留念。
在那綠翠長青、花蕙吐燕的花壇簇擁下,這里豎起了高3.2米的宋慶齡漢白玉塑像。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向宋奶奶敬隊禮、表誓言:絕不辜負宋奶奶的殷切希望,好好學習,當好接班人。
懷著對宋氏家族的敬仰,為了籌劃建設規(guī)模宏大的宋氏風情園,文昌宋氏風情園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進勛先生曾多次專程到宋氏祖居拜訪韓愈豐老人。
一年又一年的祈盼,是韓裕豐百歲老人不老的情緣。他老人家彌留之際,雙掌并合,十指連心,仰望海天,祈盼宋氏家族全家福。
多少年來,祈盼血脈融合世代相傳是宋氏家族永恒的信念。多少年來,祈盼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不可阻擋的愿望。
我們祈盼人人向宋氏祖居奉獻出民族熱枕的愛心。
我們祈盼宋氏家族的榮耀永遠發(fā)揚光大。
第2篇 海南著名景區(qū)之一文昌市東郊鎮(zhèn)海濱東郊椰林導游詞
東郊椰林位于文昌市東郊鎮(zhèn)海濱,從清瀾港乘船過渡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區(qū)之一。這里椰樹成片,椰姿百態(tài),有紅椰、青椰、良種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種,共50多萬株。正如人們所說'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風景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海水清澈,是天然海水浴場,可開展各種沙灘運動和水上活動。區(qū)內已建成旅游碼頭、海濱度假村、海鮮坊等多處。淺海盛產龍蝦、對蝦、石斑魚、鮑魚等名貴海鮮。該景區(qū)以典型的椰風海韻、椰香特色飲食和多種海鮮吸引眾多游客。
步入林區(qū),只見大小、高矮、直彎、斜曲的各態(tài)椰樹參差錯落,土生土長、蔚然成林。林下路隨樹轉,曲折盤旋。信步于彎曲的椰林小道,只覺涼風習習、林濤沙沙,處處陰涼舒適。椰林下,風情小木屋錯落于椰樹間,座座背林朝海,屋里陳設古色古香,樸素而自然,具有套房的設施功能。悠然自得坐于屋檐下品茗賞海,朝見藍洋托霞,霧消峙現(xiàn),鷗群南翔,漁舟出洋;夕觀碧波耀金,彩云綴空,歸鷗雙飛,歸漁劃浪;夜賞巨壁鋪銀,漁火聚散,星綴藍空,北斗蠕行;雨時則見萬頃迷朦,雨打椰葉,碎玉落盤……東郊椰林,讓你真正享受到椰鄉(xiāng)大自然的溫馨和甜蜜。
第3篇 江西撫州文昌橋導游詞
我們來到的撫州市是江西東部的重鎮(zhèn),這是一個歷史悠久、鐘奇毓秀、人才輩出的地方。早在東漢永元八年(96年)就已設縣,初名臨汝,三國時置郡,名臨川。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設州。總管楊文通來這一帶安撫,于是命名為“撫州”。
大家聽說過“文昌橋上曬文章,無才莫入撫州門”的說法嗎?這兩句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狂,但撫州歷史上的確文風鼎盛,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被譽為“才子之鄉(xiāng)”。尤其在宋、明兩代集中涌現(xiàn)了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中,這里有兩位,一位是大家熟知的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還有一位是曾鞏。
北宋著名詞人晏氏父子,既晏殊、晏幾道,也是撫州地區(qū)人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是晏殊詞《浣溪沙》中的名句。
到了明代,撫州誕生了著名戲劇作家湯顯祖,等等。
文昌橋是一座古橋,位于現(xiàn)在的城區(qū)上、下沿河路的分界處,“文昌橋上曬文章,無才莫入撫州門”之說,實際來源于發(fā)生在橋上的傳說故事?,F(xiàn)在我們就去參觀文昌橋,順便講講在那里發(fā)生的故事。
各位游客,文昌橋到了,它挺立于撫河之上,經歷了8個多世紀的人間歲月,見證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滄桑變化,是現(xiàn)在城內不可多得的古物之一。它現(xiàn)在橋面頗為寬闊,且有幾分現(xiàn)代風格,那是經過多次修繕才出現(xiàn)的面貌。這座橋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當時是木結構,沒有幾年就被洪水沖毀。無奈就改建為浮橋,用船54搜串聯(lián),橫跨于東西兩岸之間,這畢竟也不是長遠之計,因為一到雨季,水位升高,浮橋無法立足,此時兩岸交通就十分不便。至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年),附近六個縣,共同集資,建成了一座石橋,橋面用木板鋪成,有護欄,有頂棚,類似于風雨橋。由于風雨侵襲,也多次損壞并修復。直至名嘉靖年間(1522——1566年),人們又采石大修,前后共花了6年時間,耗費白銀17萬兩,建成了一座全石結構的橋梁,橋長73丈,寬2丈,下有橋孔12個,共11個墩。在當時,這座橋顯得十分雄偉,也堅實穩(wěn)固,并定名為“文昌橋”。到明國時期,又進行過維修,更名為“行易橋”。20世紀50年代初進行了全面大規(guī)模的修繕,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景況。過去,在撫河大橋沒有建成之前,這里既是市中心,又是過河的唯一路上通道,所以熱鬧非凡,橋兩頭商店林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請各位看看橋西的這組雕塑,塑造的是四位各具神態(tài)的書生,他們看起來有點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它們的原型就是明末臨川的四位才子: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這四人都出生于明神宗萬歷年初,都飽讀詩書,博覽經史,政治上都不得志,稱得上是志同道合。陳際泰崇禎年間中進士,晚年才受一官,可惜雄圖未展,便于崇禎十三年,奉使護故相蔡國用靈柩南行時,患病死于濟寧途中。他著有《四書讀》、《五經讀》等。羅萬藻幼年拜湯顯祖為師,天啟七年中舉。曾任上杭知縣、禮部主事。當時朝政腐敗,國弱民窮,四處亂起,清兵入關,他憂國憂民,悲憤而死。他學問淵博,為文清秀,著有《歡喜堂集》等。章世純天啟元年舉于鄉(xiāng)試,授翰林孔目,名聞京城,70歲任柳州知府時,得知京城淪為滿清之手,便悲憤成疾而死。他的著作有《四書留言》等。艾南英也出于湯顯祖的門下,他身處明代末期,由于社會政治腐敗,雖才高一等,卻得不到一個仕途的機會。他很注意文學批評,但他的著作和手稿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的只有《天傭子集》和《禹貢圖注》兩部。
傳說他們四人在撫州時,常與外來的官員為難,尤其在外來官員到任時,喜歡給他一個下馬威。有一年,一位新知府到任撫州,當官轎到達文昌橋時,遇到四個男子袒胸露腹,躺在橋上,攔住了去路。他們身邊放著一只陳舊的蘿,里面裝著幾株艾草,知府便得知此事,心里也明白了幾分。“陳舊的籮裝艾”,隱含“陳”、“羅”、“章”、“艾”四姓,這就是早聞其名的“臨川四大才子”。他們這樣做是要與自己這個新任撫州知府為難。他當然不甘示弱,立即對衙役說:“叫他們出題,如果是對對聯(lián),就快報上聯(lián)!”四位才子翻身坐起,高聲吟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這上聯(lián)妙就妙在“文章”二字的巧用。“上文章”寓意四位才子滿腹學問,一肚子文章;在撫州方言中,“章”與“昌”同音,“下文章”就是指“文昌橋”;全句的意思就是四位才子趟在文昌橋上曬滿腹文章。
知府聽到這個絕妙的上聯(lián),一時怎么也想不出下聯(lián),十分尷尬,無奈之余,只好吩咐手下先退回去。他們沿著撫河往北一路走來,到黃昏時來到一個渡口。知府便打聽這渡口叫什么名字。擺渡的人告訴知府說,這里前后有兩個村子,前村叫前黃昏,后村叫后黃昏,這渡口正在中間,所以名為“黃昏渡”。知府當即收到啟發(fā),想出了一句下聯(lián)。于是趕緊回頭,去會那四位才子,當轎子趕到文昌橋時,有一位書童拿著一張紙條給知府看,上面寫到:“前黃昏,后黃昏,黃昏渡前渡黃昏。”這正是知府想出來的下聯(lián),他看后,心中佩服,驚嘆四位才子的確才氣過人。所以后人總結了兩句話:“文昌橋上曬文章,無才莫入撫州門。”并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