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
當前位置: > 工作報告 > 實習報告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四篇)

發(fā)布時間:2024-01-11 12:00:02 查看人數(shù):82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

篇一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5050字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理論聯(lián)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guī)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xiàn)場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qū),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qū)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統(tǒng)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tǒng)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厚層狀灰?guī)r,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tǒng)——(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guī)r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_):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guī)r。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中部為灰色厚狀灰?guī)r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fā)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guī)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系上統(tǒng)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jié)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guī)r,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qū)南北向的主干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于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qū)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fā)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qū)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qū)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系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征(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征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系。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xiàn)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xiàn)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系。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于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于泥盆系中統(tǒng)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于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guī)r,泥灰?guī)r夾白云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云組白云巖,獅山風景區(qū)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布,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云質灰?guī)r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云質灰?guī)r中的鎂質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布于外接觸帶的白云質灰?guī)r中。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fā)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xiàn)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shù)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巖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巖石蹂皺破碎現(xiàn)象明顯。

3.巖漿巖:輝綠巖。

4.礦體:芭蕉箐鐵礦、獅山的石棉礦、無孔橋的鈦砂礦

5.地質現(xiàn)象:獅山斷裂斷層破碎帶上的斷層角礫巖、地層的錯動與缺失、無孔橋沉積接觸面上的風化殼、獅山豐富的三葉蟲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斷裂構造,形成兩斷面上生長的植被有很大差別,在芭蕉箐看到赤鐵礦礦床,而在獅子山觀察到了石棉礦及石棉的采礦洞,獅子山風景區(qū),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a級名勝風景區(qū)。

⑶元謀地區(qū)

1.地層:黃瓜園出露海資哨組、路古模組和鳳凰山組

㈠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云英片巖夾結晶灰?guī)r、大理巖。

㈡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

㈢路古模組:眼球狀云母片麻巖、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長石片麻巖、角閃石片巖等。

南北向綠汁江深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的體朱布超基巖。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謀群黑云母斜長片麻巖中,巖體分異較好,具垂直分帶,由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巖帶、橄輝巖帶、各帶為漸變過度關系。平面上各帶是不對稱環(huán)狀分布,四周為邊緣相。巖體雖小,但含鉑達到工業(yè)要求,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德大、那化花崗巖體。這些花崗巖石是晉寧期產物。巖體的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雜巖體。主要由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呈巖基產出。黑云母花崗巖:淺灰色,略顯粉紅色,細、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閃長巖:暗灰、灰綠色,多為細、中粒結構。

彎堡土林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積物,彎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長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聳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說起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富的淺湖,氣候溫和、涼爽,湖中繁衍著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后來由于入湖河流帶來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殼的上升運動,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于氣候炎熱、氣溫高、降雨量小于蒸發(fā)量,在漫長的歲月里,泥土不斷地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表發(fā)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著裂縫不斷得流蝕、沖刷,又使地表裂縫漸漸加深、擴寬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質作用,終于使這里顯露出一座座土柱,進而形成眼前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為什么這土林可以如此長久的保存呢?雨水、風化等剝蝕作用就很嚴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頂上,有一層含鐵質的砂礫巖皮殼及半膠結的礫石層,像一頂堅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風雨摧殘。

2.構造:朱布超基性巖體屬于南北向綠汁江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為加里東晚期所形成,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德大那化花岡巖體屬塊狀構造。巖體出露于元謀縣西側斑果至物茂一帶,呈南北向帶狀分布,南北長大于40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為晉寧期產物,巖體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巖體。

3.巖漿巖: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輝綠巖。

4.礦產:朱布超基性巖礦、孔雀石、橄欖石及黃瓜園鐵礦;綠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巖體中含有碳酸鹽巖,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結果除了這些,我們還觀察到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積作用、侵蝕作用、蛇曲河、河心灘、河漫灘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我們還觀察到了閃長巖脈、輝綠巖脈以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第二,彎堡土林,湖泊的沉積作用和地表流水的沖刷及風化剝蝕等作用形成

6.地質現(xiàn)象:沉積作用,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風化侵蝕作用、侵入體及侵入體有俘虜提、圍巖、析離體。土林地區(qū)地表水的片流、洪流沖刷作用。

河流的地質作用

三.結束語

1.小結:經過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謀的地質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不但讓我們充分的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現(xiàn)實的情況緊密的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對于在課堂上不清楚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并在實習中逐漸掌握。提高了我們對這個專業(yè)的興趣,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分析和觀察的能力。還讓我們了解了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怕苦的精神,同時也鍛煉了我們自己的體魄,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某個地質現(xiàn)象的見解與論述:

這一次的實習我對元謀土林產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興趣。路南石林已馳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與石林爭妍斗奇。

土林是一種獨特的流水侵蝕而產生的地貌。在中國土林最發(fā)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謀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構造運動、風雨侵蝕和生態(tài)、巖性等綜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進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較廣,其中以元謀縣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鋪土林為佳。它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路南石林并稱之為“云南三林”。元謀物茂土林位于元謀縣境內,距縣城32公里,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就仿佛使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威嚴武士,整裝待發(fā);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視遠方;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間或長有野花;有的砂石壘壘,裸露身軀……當然,各種形態(tài)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它們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積淀下來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鈣質膠結物,間或夾雜一些鐵質結合體。由于這些土壤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吸水、膨脹;失水、收縮,致使地面龜裂;加之雨水延裂縫沖刷、流動,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柱逐漸顯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雜有的石英、瑪瑙等,顯露出來后,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奇異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時間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態(tài),一種奇異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是在千差萬別的地形結構,組成物質,構造運動,水文氣候,土壤團力和水動力等綜合因素形成的。

3.意見和要求

我覺得這次實習總體還是成功的,大多數(shù)同學積極配合老師和組長開展工作。時間雖然不怎么長,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不足的是,實習時間太少,一個實習地點還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離去,所以我覺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實地實習的時間。

篇二 地質學認識的實習報告5000字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理論聯(lián)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guī)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xiàn)場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qū),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qū)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統(tǒng)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tǒng)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厚層狀灰?guī)r,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tǒng)——(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guī)r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_):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guī)r。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中部為灰色厚狀灰?guī)r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fā)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guī)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系上統(tǒng)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jié)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guī)r,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qū)南北向的主干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于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qū)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fā)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qū)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qū)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系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征(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征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系。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xiàn)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xiàn)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系。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于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于泥盆系中統(tǒng)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于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guī)r,泥灰?guī)r夾白云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云組白云巖,獅山風景區(qū)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布,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云質灰?guī)r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云質灰?guī)r中的鎂質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布于外接觸帶的白云質灰?guī)r中。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fā)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xiàn)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shù)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巖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巖石蹂皺破碎現(xiàn)象明顯。

3.巖漿巖:輝綠巖。

4.礦體:芭蕉箐鐵礦、獅山的石棉礦、無孔橋的鈦砂礦

5.地質現(xiàn)象:獅山斷裂斷層破碎帶上的斷層角礫巖、地層的錯動與缺失、無孔橋沉積接觸面上的風化殼、獅山豐富的三葉蟲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斷裂構造,形成兩斷面上生長的植被有很大差別,在芭蕉箐看到赤鐵礦礦床,而在獅子山觀察到了石棉礦及石棉的采礦洞,獅子山風景區(qū),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a級名勝風景區(qū)。

⑶元謀地區(qū)

1.地層:黃瓜園出露海資哨組、路古模組和鳳凰山組

㈠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云英片巖夾結晶灰?guī)r、大理巖。

㈡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

㈢路古模組:眼球狀云母片麻巖、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長石片麻巖、角閃石片巖等。

南北向綠汁江深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的體朱布超基巖。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謀群黑云母斜長片麻巖中,巖體分異較好,具垂直分帶,由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巖帶、橄輝巖帶、各帶為漸變過度關系。平面上各帶是不對稱環(huán)狀分布,四周為邊緣相。巖體雖小,但含鉑達到工業(yè)要求,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德大、那化花崗巖體。這些花崗巖石是晉寧期產物。巖體的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雜巖體。主要由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呈巖基產出。黑云母花崗巖:淺灰色,略顯粉紅色,細、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閃長巖:暗灰、灰綠色,多為細、中粒結構。

彎堡土林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積物,彎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長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聳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說起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富的淺湖,氣候溫和、涼爽,湖中繁衍著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后來由于入湖河流帶來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殼的上升運動,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于氣候炎熱、氣溫高、降雨量小于蒸發(fā)量,在漫長的歲月里,泥土不斷地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表發(fā)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著裂縫不斷得流蝕、沖刷,又使地表裂縫漸漸加深、擴寬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質作用,終于使這里顯露出一座座土柱,進而形成眼前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為什么這土林可以如此長久的保存呢?雨水、風化等剝蝕作用就很嚴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頂上,有一層含鐵質的砂礫巖皮殼及半膠結的礫石層,像一頂堅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風雨摧殘。

2.構造:朱布超基性巖體屬于南北向綠汁江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為加里東晚期所形成,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德大那化花岡巖體屬塊狀構造。巖體出露于元謀縣西側斑果至物茂一帶,呈南北向帶狀分布,南北長大于40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為晉寧期產物,巖體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巖體。

3.巖漿巖: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輝綠巖。

4.礦產:朱布超基性巖礦、孔雀石、橄欖石及黃瓜園鐵礦;綠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巖體中含有碳酸鹽巖,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結果除了這些,我們還觀察到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積作用、侵蝕作用、蛇曲河、河心灘、河漫灘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我們還觀察到了閃長巖脈、輝綠巖脈以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第二,彎堡土林,湖泊的沉積作用和地表流水的沖刷及風化剝蝕等作用形成

6.地質現(xiàn)象:沉積作用,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風化侵蝕作用、侵入體及侵入體有俘虜提、圍巖、析離體。土林地區(qū)地表水的片流、洪流沖刷作用。

河流的地質作用

三.結束語

1.小結:經過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謀的地質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不但讓我們充分的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現(xiàn)實的情況緊密的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對于在課堂上不清楚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并在實習中逐漸掌握。提高了我們對這個專業(yè)的興趣,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分析和觀察的能力。還讓我們了解了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怕苦的精神,同時也鍛煉了我們自己的體魄,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某個地質現(xiàn)象的見解與論述:

這一次的實習我對元謀土林產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興趣。路南石林已馳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與石林爭妍斗奇。

土林是一種獨特的流水侵蝕而產生的地貌。在中國土林最發(fā)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謀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構造運動、風雨侵蝕和生態(tài)、巖性等綜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進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較廣,其中以元謀縣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鋪土林為佳。它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路南石林并稱之為“云南三林”。元謀物茂土林位于元謀縣境內,距縣城32公里,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就仿佛使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威嚴武士,整裝待發(fā);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視遠方;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間或長有野花;有的砂石壘壘,_露身軀……當然,各種形態(tài)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它們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積淀下來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鈣質膠結物,間或夾雜一些鐵質結合體。由于這些土壤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吸水、膨脹;失水、收縮,致使地面龜裂;加之雨水延裂縫沖刷、流動,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柱逐漸顯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雜有的石英、瑪瑙等,顯露出來后,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奇異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時間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態(tài),一種奇異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是在千差萬別的地形結構,組成物質,構造運動,水文氣候,土壤團力和水動力等綜合因素形成的。

3.意見和要求

我覺得這次實習總體還是成功的,大多數(shù)同學積極配合老師和組長開展工作。時間雖然不怎么長,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不足的是,實習時間太少,一個實習地點還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離去,所以我覺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實地實習的時間。

篇三 煤礦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4850字

一、實習目的

地質學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課堂教學之后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它的任務是使學生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工作方法,進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觀察地質現(xiàn)象的能力,為后繼專業(yè)課打下一下的基礎。

二、實習內容

一)、路線地質教學階段:從單一的地層 、巖石、構造教學路線入手,重點培養(yǎng)學生識別和分析 地質現(xiàn)象的能力,并進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

1. 學會地質野外記錄。

2. 進一步熟練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

3. 觀察、識別各種基本地質現(xiàn)象,掌握其記錄描述方法:

(1)巖礦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標本的采集,巖性變化的觀察與記錄。野外實習中認識實習地區(qū)常見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少量火成巖。了解巖石的巖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了解礦物的集合體。

(2)地層的觀察:野外實習中熟悉實習地區(qū)各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包括群與組,弄清巖層產狀,地層之間接觸關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 、編錄及初步鑒定,在地層中產出特點的觀察與記錄。

(4)褶皺 、斷裂等各種基本構造現(xiàn)象的識別與確定,構造在空間的變化及其特征的觀察和描述。

二)、編寫地質調查報告:按以下幾方面完成地質調查報告編寫任務:以前言 、地層、構造、侵入巖、礦產資源、地質發(fā)展史、結束語等。

三、實習區(qū)概況

1、大同煤田位置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約20km,地理座標為東經112°30′-113°15′,北緯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懷仁、山陰五個縣市.形狀近似橢圓。長軸方向為ne-sw(北東-南西),總面積為1827km2。聚煤盆地整體呈似長方形,四周群山包圍,西面有西石山脈,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濤山,東南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東北部以青磁窯斷層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積為1739km2,j系面積為772km2,兩煤系重疊面積為684km2,為雙系煤田。

2、大同煤田交通

大同市地處山西、陜西、內蒙三省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礦區(qū)內的煤炭資源運輸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與北同蒲鐵路都通過大同市,大秦線、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和京大、大運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車運行。區(qū)內還有大同至王村鐵路專線,另外公路縱橫交貫,運輸方便。(如圖2-1)

圖2-1大同聚煤盆地交通位置圖

3、自然地理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相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區(qū)相連,東與河北省相接。本礦區(qū)屬黃土高原平緩丘陵區(qū),大面積被第四系黃土覆蓋,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1056米,黃土沖溝發(fā)育,呈樹枝狀展布。

大同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風沙大,氣候干燥,風沙嚴重。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3.6-7.5℃,極端氣溫為37℃,極端最低氣溫為-26℃。日溫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間,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為520mm,年最小降水量為138mm,年平均降水量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國的煤炭生產基地,有悠久的煤炭開采歷史,被譽為“煤都”,采礦業(yè)極為發(fā)達,工業(yè)基礎雄厚,有全國的大同煤礦 集團公司,生產規(guī)模大,裝備水平高,開采技術先進,隨著近年來各種技術交流活動的增多,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煤炭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提高了地方煤礦 的技術水平。大同旅游業(yè)也較為發(fā)達,有聞名中外的世界文化 遺產云岡石窟、華嚴寺、九龍壁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縱觀大同地區(qū)的經濟是以能源、重化工等產業(yè)為主。

三、實習區(qū)內地層

本區(qū)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三疊統(tǒng),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阜平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古生界的上石炭統(tǒng)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區(qū)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1、太古界阜平群(自己寫符號):巖性為肉紅色,淺灰色花崗片麻巖,含有偉晶巖脈侵入體,厚度巨大,達數(shù)千米。

2、古生界:

(1)寒武系下統(tǒng)饅頭毛莊組( ):

巖性為磚紅色、紫紅色頁巖和灰紫色白云質泥質灰?guī)r互層為主,頁理發(fā)育,頁理面上具有石鹽假晶,本組底部為一層含礫的鈣質砂巖,平均厚53m,與下伏太古界阜平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2)寒武系中統(tǒng)徐莊組( ):

底部為一層4-6cm的角礫狀白云質灰?guī)r,往上是豬肝色、紫紅色頁巖,夾灰綠色頁巖及薄層泥灰?guī)r,頁理上具有石巖假晶,本組上部為灰色結晶灰?guī)r夾薄層鮞狀灰?guī)r,厚79m,與下伏饅頭毛莊組為整合接觸。

(3) 寒武系中統(tǒng)張夏組( ):

下部為灰色中到厚層狀鮞狀灰?guī)r,中部和上部也以鮞狀灰?guī)r為主,中夾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和生物碎屑灰?guī)r,厚179m,與下伏徐莊組為整合接觸。

(4)寒武系上統(tǒng)崮山組:

以竹葉狀灰?guī)r和泥質條帶灰?guī)r互層為主,底部竹葉體的的邊緣為紫紅色,中部夾生物碎屑灰?guī)r,上部以結晶灰?guī)r為主,夾鮞狀灰?guī)r及泥質條帶灰?guī)r,厚53m,與下伏張夏組為整合接觸。

(5)寒武系上統(tǒng)長山組:

巖性為紫紅色,薄層至中厚層竹葉狀灰?guī)r,夾薄層灰紫色灰?guī)r、頁巖及生物碎屑灰?guī)r,厚19m,與下伏崮山組為整合接觸。

(6)寒武系上統(tǒng)鳳山組:

底部為一層灰黃色含生物碎屑灰?guī)r,下部為厚層狀灰黃色泥質條帶灰?guī)r與薄層竹葉狀灰?guī)r互層為主,上部為灰黃色厚層結晶白云質灰?guī)r,頂部為灰黃色竹葉狀灰?guī)r與中厚層結晶狀灰?guī)r互層,厚83m,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

(7)奧陶系下統(tǒng):

巖性以薄至厚層結晶白云質灰?guī)r為主,中夾薄層泥灰?guī)r及黃綠色灰?guī)r,靠底部灰黃色薄層泥質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黃綠色鈣質頁巖三者互層。厚68m,與下伏寒武系為整合接觸。

(8)石炭系上統(tǒng)本溪組:

本溪組底界自平旺一舊高山一線以南覆于中奧陶統(tǒng)灰?guī)r剝蝕面之上,此線以北覆于中、下寒武統(tǒng)灰?guī)r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滅,與中奧陶灰?guī)r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在奧陶系侵蝕面上往往有一層褐鐵礦,雞窩狀分布(山西式鐵礦)。自上而下,巖性分別為

底部淺灰色鋁土巖(g層鋁土礦層位),層位穩(wěn)定;下部時有紫紅色山西式鐵礦,厚度變化大,不穩(wěn)定,與下伏奧陶系灰?guī)r平行不整合接觸,瀉湖相沉積。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巖與細砂巖互層為主,下部含1-3層棕色、黑褐色灰?guī)r,有時可夾一層薄煤層。

上述巖性特征表明本溪組地層以粉砂、泥巖為主,粗碎屑巖含量較少,此外出現(xiàn)碳酸鹽巖;粉砂巖中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巖屑等;粗碎屑巖中則以純凈的石英砂為主。前人認為本溪組沉積時海水進退相對頻繁,主要為潮坪一瀉湖相沉積。

本組厚度一般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達65m,呈南厚北薄至剝蝕尖滅。

(9)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

底部為一層灰紫色、灰白色含礫粗砂巖(k11),分選不好,厚4-6m,鈣質膠結,往上為砂巖、頁巖、灰?guī)r和煤層,含煤10層,其中6層比較穩(wěn)定,為可采煤層,其余煤層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

主要為一層巨厚的砂礫巖、含礫粗砂巖、中粗砂巖,即小峪砂巖。韻律分選明晰,多階性,大型交錯及緩斜層理發(fā)育,具有沖刷面。其間夾4、5號煤層,局部具有工業(yè)價值,兩層之間砂巖分別為東山砂巖、偏嶺砂巖。再上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號煤層。

以上表明太原組地層中粗碎屑巖較本溪組增多,粉砂巖、泥巖含量減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巖在底部為石英砂巖,中部為石英雜砂巖,上部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泥巖以高嶺石、水云母為主。前人的研究認為太原組沉積物經歷的搬運和篩選作用較本溪組弱,主要反映了過渡相一陸相的沉積,沉積環(huán)境為三角洲前緣環(huán)境。

太原組厚度一般為80一100rn,最厚在樓子溝附近達186m,平均厚113m,與下伏本溪組為整合接觸。總的趨勢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漸向北被剝蝕變薄,至云崗十里河以北尖滅。含煤總厚0.06-47.45m,平均厚為17m,含煤系數(shù)20%。

(10) 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中粗砂巖與砂礫巖,厚3-6m,往上為灰白、灰黃色砂巖和灰色粉砂巖層。中下部含煤1-4層,由上向下編號為1、2、3、4,其中1號煤層比較穩(wěn)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

山西組地層中粗碎屑巖含量較本溪組、太原組增多,而粉砂巖、泥巖含量則介于本溪組和太原組之間,煤層含量次于太原組。粗碎屑巖主要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粉砂巖、泥巖中為碎屑與高嶺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組沉積地層主要為陸相河流沉積。

本組厚20一80m,一般約為50一60m,最后在鵝毛口北魏家溝達90m,大致呈南、南東厚,北、北西薄的趨勢,至忻洲窯一新、舊高山以北隆起剝蝕尖滅。沉積環(huán)境屬于山前平原的曲流河沉積。含煤總厚0.16-10.63m,平均厚為3m,含煤系數(shù)4%。

3、中生界

(1)侏羅系下統(tǒng)永定莊組:

由紫紅、灰綠、灰白、灰黑、黃褐色碎屑巖組成,下部為粗砂巖,中上部為中細砂巖、粉砂巖和泥巖,顏色自底至頂,由淺變深,越往上紫紅色越深,厚70-250m,與山西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2)侏羅系中統(tǒng)大同組: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含礫粗砂巖往上為粗砂巖、中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和煤層。含煤20層,其中可采10多層。厚234m,與下伏永定莊組為整合接觸。

(3)侏羅系上統(tǒng)云岡組:

底部為一層厚5-18m的石英質礫巖(k21)往上有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厚140多米,與下伏大同組為整合接觸。

(4)白堊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區(qū),巖性主要為各種碎屑巖和火山噴出巖,厚100多米。與下伏云岡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邊緣地區(qū),巖性主要是未膠結的砂、礫巖,夾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黃土的各種松散沉積物。

四、實習區(qū)地質構造

1、大同煤田的構造概況

大同煤田呈一北東30一50℃走向不對稱向斜,東翼陡而窄(傾角40一60°,西翼寬緩(傾角3-7°);北起云崗東北,西南經北羊路、廟灣、馬道頭,南至玉井,東西寬約30km,向斜軸延伸長約50km(圖4-1)。

煤田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內蒙古一陰山構造隆起帶的南側。東以平旺一鵝毛口大斷層為界,與新生帶斷陷盆地(大同平原)相毗臨;西臨呂梁經向構造帶的西石山脈;南為一東西向小型洪濤山背斜為界,再南與平朔、寧武煤田相連。在平面上三者組成一個北北東向“s’’形。

受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煤田內早期部分地層缺失,而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也發(fā)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褶皺、斷裂、推覆作用,導致煤田東部地層陡峻,直立甚至倒轉,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級的小型褶皺和斷裂,印支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煌斑巖順主要的山4 、2、3一5、8號煤層侵入,使煤層結構,煤的工藝性能遭到極大破壞。在煤田內,東部、東南部、南部構造較復雜,斷層多,北部及西部則相對簡單,斷層、褶皺皆少。

圖4-1大同煤田構造形態(tài)示意圖

2、口泉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3、青瓷窯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4、云崗溝侏羅系地層小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五、煤層煤質

六、礦區(qū)水文地質

大同礦區(qū)地下水資源貧乏,大量的勘探資料表明,除第四系沖洪積層及基巖風化殼含水相對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層的巖石固結堅實,裂隙、喀斯特不甚發(fā)育,巖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補給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補給地下水。由于本區(qū)地表徑流條件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滲;地下水排泄以蒸發(fā)和礦井排水為主。隨著礦井多年的大規(guī)模開采,地下水原有動態(tài)平衡遭受破壞,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巖石的含水性大大減弱,煤田內大量井泉干涸現(xiàn)象就是的佐證。

七、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中國第四紀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縣和陽高縣境內,集中于4區(qū)域:①東區(qū)指瓜園、神泉寺一帶,有肖家窯頭、鵝毛疙瘩等6座。盾狀的肖家窯頭火山由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灰組成,局部覆蓋熔巖流;穹窿狀的鵝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巖組成,無火山口。②南區(qū)在桑干河與六棱山之間,包括大峪口、西窯等5座,是因玄武巖流沿斷裂噴出, 依山而呈半圓形。③西區(qū)是大同火山群中最為集中和較復雜的一區(qū),黑山、馬蹄山、閣老山等15座屬之。黑山規(guī)模,呈扁平穹窿狀;狼窩山范圍最廣,火山口直徑500米,西北有缺口;馬蹄山和閣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為平頂圓錐形,亦有缺口,狀似馬蹄。④北區(qū)以大同市北的孤山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處于侵蝕初期,下伏三趾馬紅土或離石黃土,上覆馬蘭黃土,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開始時的產物。其形成以北區(qū)最早,東區(qū)、南區(qū)次之,西區(qū)最遲。

篇四 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2600字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理論聯(lián)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guī)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xiàn)場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嘗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qū),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qū)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統(tǒng)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tǒng)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厚層狀灰?guī)r,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tǒng)——(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guī)r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_):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guī)r。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中部為灰色厚狀灰?guī)r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fā)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guī)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系上統(tǒng)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jié)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guī)r,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qū)南北向的主干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于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qū)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fā)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qū)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qū)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系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征(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征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系。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xiàn)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xiàn)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系。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雹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于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于泥盆系中統(tǒng)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于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guī)r,泥灰?guī)r夾白云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云組白云巖,獅山風景區(qū)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布,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云質灰?guī)r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云質灰?guī)r中的鎂質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布于外接觸帶的白云質灰?guī)r中。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fā)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xiàn)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shù)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巖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巖石蹂皺破碎現(xiàn)象明顯。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四篇)

一.序言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1.目的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理論聯(lián)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任務①在野外對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地質學認識信息

  •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四篇)
  • 2023年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四篇)82人關注

    一.序言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1.目的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