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初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第2篇初中地理小課題開題報告 第3篇初中歷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第4篇初中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第5篇初中歷史課題開題報告 第6篇初中美術教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第7篇初中物理課題開題報告范文精選 第8篇《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的開題報告 第9篇初中物理論文開題報告 第10篇2023初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第11篇初中歷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第12篇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開題報告 第13篇初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 第14篇2023初中語文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格式 第15篇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開題報告
篇一 初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導讀: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xiàn)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沓踔姓Z文小課題開題報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一、研究的問題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屬于實踐性的研究課題。本課題結合了本校城鄉(xiāng)結合部寄宿學校這一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課題研究的立腳點在閱讀教學,著眼點在習作訓練,是為了尋找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的結合點(拓展點)和有效的結合(拓展)方式與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寫”的拓展、遷移與輻射,從而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而展開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問題:
1、“閱讀”與“寫作”關系的研究
讀和寫是一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著。在語文教學中,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寫則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想活動過程。因此,“正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2、“挖掘讀寫結合點(拓展點)”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讀寫對應原則要求讀寫要有相應的結合點(拓展點)。所謂讀寫結合點(拓展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不管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本無論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還是在寫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習作的范例。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文本中的“寫”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遷移、拓展。這樣,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詞組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讀寫結合點”是本課題要研究的關健問題。
3、“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有米難炊”的問題)
關于“讀寫結合”的方法與模式研究已經不少,但并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形成一種“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這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4、“提高教師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于讀,就要求教師能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功能,將教材“一課兩用”。因此,如何使課題組教師“形成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拓展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個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全寄宿制的學校。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城市化過程中“被居民”的農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無暇顧及小孩的教育而選擇將孩子送進我校,家庭文化的氛圍較差,家長缺乏對孩子智力投資的意識,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沒有良好的文化信息來源,導致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大部分的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導致沒興趣、沒信心。教師雖煞費苦心地指導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另外,如何提高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三、擬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步驟與措施: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對象
1)課題組成員由我校三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組成。包括:
課題主持人:
課題成員:
2)研究對象包括三位老師所教班的學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級的語文教材。
2、分析我校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收集國內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尤其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論,分析歸納“閱讀”與“寫作”關系,為下階段的實操打下理論基礎。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階段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
篇二 初中地理小課題開題報告
初中地理小課題開題報告
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學不勝學。地理教學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再學習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課題開題報告。
一、研究課題:
初中地理圖冊閱讀方法的指導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說閱讀文章、書籍讀得多了,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了解、掌握了。古人對閱讀的理解既獨到又深刻,就是現(xiàn)代的中小學生“聽、說、讀、寫”也是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圖冊的閱讀不同于一般的文學書籍,它有特定的范圍和含義,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載體,是地理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語言文字,既形象直觀,又抽象概括,既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需要專門的訓練和指導。怎樣閱讀地理圖冊?如何更有效地將圖文結合起來形成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這將使我們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
從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看,雖然以課本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識、具備知識的能力,還必須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的過程,這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規(guī)律。一幅圖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又有表示各種事物的名稱的圖名、圖例和地圖資料說明,以及圖內各種文字、數(shù)字注記等。由此構成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的信息,很容易通過觀察,展示在大腦中,形成整體認識。可見,教會學生讀懂地理圖冊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四、研究方法:
調查法、合作法、文獻法、反思法。
1、調查法:調查當前學生對地理學習、理解現(xiàn)狀。采用問卷、談話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合作法:根據(jù)研究目標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分析研究。各年級地理教師定期進行討論、交流不斷地積累、改進、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獻法: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論文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
4、反思法:對研究取得的結論進行全面完整地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總結規(guī)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具體方法。
五、研究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2023年6月—10月①通過文獻資料、上網查閱等途徑搜集、整理、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及理論。②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③設計問卷調查,撰寫開題報告。
2、研究階段:2023年11月—20xx年5月。
①按時上傳小課題研究資料,交流、討論、分享研究心得體會。
②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課題研究做好記錄設計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反思。
③按時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及時獲得專家引領、研究方法和理論支持。
④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交流,和諧互助,取長補短。
⑤隨時調整研究方法,師生互動,重視研究效果。⑥結合指導教師的幫助,撰寫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上報研究情況。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對研究情況進行分析、歸納,對課題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和論文撰寫,申請課題結題。
六、預期結果及表現(xiàn)形式:
1、預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2、成果形式:論文、學案、課堂實錄、多媒體課件、課題研究報告等。
篇三 初中歷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開題報告又叫課題申請書,是研究者為申請確立科研課題而向有關部門呈報的請示性文件。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初中歷史小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借鑒!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對于中學各個學科來說,作業(yè)都是檢查和鞏固學生學習狀況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歷史學科也不例外。歷史老師通過作業(yè)的布置,能反饋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認知水平及操作運用情況,進而對學生做出正確評價。
但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對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改革,卻對學生的作業(yè)布置和評價方面思考的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比如我們在許多學校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布置作業(yè)時總會說:“課后請同學們把課本xx頁的作業(yè)做完交上來”。這種簡單粗放的傳統(tǒng)作業(yè)布置,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極其有限,成為長期制約歷史教學發(fā)展和影響教學效果的瓶頸。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傳統(tǒng)歷史作業(yè)模式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完成歷史作業(yè)的興趣與積極性;
第二、傳統(tǒng)歷史作業(yè)模式下,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鍛煉欠缺;
第三、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使學生的答題方法和思維方式容易程式化,對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歷史老師長期將班里的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進行“一鍋燴”式的作業(yè)布置,就會造成優(yōu)秀生覺得沒意思,學困生無法適應等狀況。從而降低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所存在的這些弊端,若不盡快改變,將會給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針對上述這些傳統(tǒng)落后的作業(yè)模式,試圖通過調查、實驗、論證、分析、研究,找出這些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的缺陷,并針對這些弊端,摸索總結出一套較為新穎的歷史作業(yè)理念和作業(yè)布置方法,通過這些新方法使歷史教師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yè)理念,同時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作業(yè)感受,讓學生們由過去的應付歷史作業(yè)到現(xiàn)在的喜歡做歷史作業(yè),進而使學生在這種新穎有趣、靈活多樣、扎實有效的歷史作業(yè)之中越來越喜歡上歷史課,愈加喜歡學習歷史知識,從而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以及歷史學習能力。
三、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課題名稱的界定
所謂“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主要是針對中學生,是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歷史作業(yè)的布置與評價進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課題名稱的解讀
對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研究,我們課題組主要是針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作業(yè)問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去研究,對于教師,在研究中試圖給他們一種既能全面掌控學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成績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主要是帶給他們一些自己比較喜歡、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業(yè)形式和內容。
3、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課題研究方向上,我們緊扣“創(chuàng)新”二字,從理念和方法兩方面入手;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切入;將有趣和有效兩點結合起來,總結開創(chuàng)一種先進的歷史作業(yè)布置與評價理念和一些新穎靈活的作業(yè)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課題組還要結合國內外一些先進教師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召集課題組及實驗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對各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都進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論證,并在實驗班級進行有效的嘗試,進而總結出一些對歷史教學非常實用而且有效的作業(yè)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課題組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問卷調查、聽課調研、師生座談、跟蹤實驗并結合有關文獻理論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大致分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1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課題負責人組織召開課題小組會議,討論研究籌備課題的申報立項等工作,并將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進行具體分工:即由課題負責人填寫課題申請報告,并考慮制定具體的課題實施方案(即開題報告);考察并確定實驗學校和班級,即陜鼓子校的高一年級六個班的學生。課題組成員張濤老師具體參與實驗,并負責搜集和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編寫和收發(fā)問卷調查表及調查分析報告等。課題組在對課題進行研究之前,要對課題實驗學校以及周邊一些高中進行走訪調查,力爭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中將涵蓋各校歷史老師對歷史作業(yè)的常用布置方法;學生對各種作業(yè)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師對歷史作業(yè)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學生對作業(yè)布置方式的建議等。
2、中期實驗階段:(201x年9月中旬——201x年1月上旬)
(1)課題組將對調查搜集到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分析整理,并針對整理出來的數(shù)據(jù),初步得出區(qū)域內歷史作業(yè)布置上的問題所在;
(2)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并吸收國內外的一些優(yōu)秀歷史教師在作業(yè)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來展示一套先進的的作業(yè)布置理念和作業(yè)布置方法;
(3)結合課題實驗學校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劃定的高一年級六個實驗班內進行分層次、分組別的具體的實驗,并從實驗中總結出一些操作性較強而且能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
(4)在充分驗證、反復實踐之后,課題組將對有關作業(yè)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匯總、成文,由課題實驗老師撰寫階段性教學實驗反思、教學隨筆、教學實驗小結。再由課題負責人撰寫小課題中期報告。
3、后期總結結題階段:( 201x年元月中旬——201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提煉、分析、概括和總結,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由張濤老師撰寫完成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調查分析報告;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并將課題研究成果主件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交給西安市有關專家進行評審、鑒定;準備好所有課題研究的文本資料與影像資料等待結題。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一、課題成果預期
1、總結并推出一套全新的歷史作業(yè)布置理念;總結出若干套具體的歷史作業(yè)布置方式供教師借鑒;
2、在實驗學校老師中間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風氣;
3、能讓這種全新的作業(yè)布置模式帶給學生對歷史作業(yè)的熱愛并帶來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4、進而通過教研室,逐步在全區(qū)推行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改革嘗試。
二、課題成果的呈現(xiàn)
1、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2、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研究論文;
3、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創(chuàng)新形式下的作業(yè)布置實例若干;
4、《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開題報告;
5、《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中期報告;
6、《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結題報告
篇四 初中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對于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設計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tǒng)、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給大家分享了初中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參考!
題目: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和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英語為主導的外語教育已經逐步走向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據(jù)一項研究顯示,“聽”占人們日常語言活動的45%,“說”占30%,“讀”占16%,“寫”僅占9%。由此可見,“聽”在語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聽力作為語言輸入、信息輸入的過程,在英語學習以及英語的實際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聽力測試作為一種常見的英語考試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把握,考查學生對英語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學階段,聽力水平也是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英語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樣運用有效的聽力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是學生和老師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二、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中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積累不足,對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識儲備量小,必備的語音知識缺乏,辨音能力差,詞匯量小。
(二)英語聽力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主要以聽錄音核對答案為主,學生對聽力易產生厭倦與畏難情緒。
(三)聽力訓練時間不足。
三、本課題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通過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進行研究,探討和發(fā)現(xiàn)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讓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有的放矢,正確引導。
(二)幫助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避免聾啞英語的出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聽力水平在人們日常生活交際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讀和寫的基礎。
二、根據(jù)陜西省高考新動態(tài),高考英語將于201*年恢復考查英語聽力。
三、由于近幾年陜西省高考不考英語聽力,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閱讀、語法、詞匯和寫作方面,因此學生的聽力能力相對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都在非英語環(huán)境中進行的,如何通過有效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已成為英語教學中師生共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及新課標的提出,英語聽力成為陜西省高考英語的“焦點”,英語聽力課也逐漸成為許多教師所著力探討的課題?!奥牎钡倪^程是對接收到的聲音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并快速做出反應的積極而又復雜的心理過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語法、詞匯,閱讀等方面,以致學生在聽音的過程中常常有先翻譯后理解的心譯傾向,嚴重影響信息的輸入,導致學生可能聽到的是支離破碎的詞或句子,從而影響對語言的綜合理解。如何幫助學生排除聽力障礙,掌握聽力技巧,提高聽力水平是我們中學教師著力探討的問題之一。
聽力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測試形式,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和重視。關于“教學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給出的闡釋不一。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邵瑞珍認為,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tǒng)的行為(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敖虒W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學策略要根據(jù)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fā)生變化。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shù)教學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煉或轉化課程內容的問題。”(施良方,1996)。但無論何種解釋,教學策略都是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而采取的技術和手段。在現(xiàn)行條件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在非英語環(huán)境下進行,而聽力教學策略作為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謀略和技術的綜合,其效果直接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
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實施聽力教學的過程中,截取研究對象所進行的典型的聽力教學現(xiàn)象及活動,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并總結其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此課題確定我校高中學生個體為研究對象,選定特定的研究對象,展開聽力教學,分析其中所采用的聽力教學策略的目標達成度,通過跟蹤調查不同教學策略在同一個學生身上的不同效果,總結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從而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主要是通過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進行研究,探討和發(fā)現(xiàn)可行的、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有的放矢,正確引導,并幫助高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避免聾啞英語的出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研究內容
(一)通過仔細調查和研究中學生在聽力課上的表現(xiàn)和課堂效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這些問題的根源。
(二) 通過隨堂聽課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了解目前中學聽力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策略及這些策略的長處和不足。
(三)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使學生具備相關的語音、語義以及語法方面的基礎知識,再開展聽力教學,并且選出特定的研究對象,以我校高中學生為實例來與以往的聽力教學策略相比較,觀察在同一個學生身上兩個教學效果的差異,找出更佳的解決策略并在實踐應用中不斷完善。
(四)總結和提升研究中的收獲和感悟,并呈現(xiàn)出相應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搜集資料,分析問題,確定問題。
篇五 初中歷史課題開題報告
初中歷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對于中學各個學科來說,作業(yè)都是檢查和鞏固學生學習狀況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歷史學科也不例外。歷史老師通過作業(yè)的布置,能反饋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認知水平及操作運用情況,進而對學生做出正確評價。
但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對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改革,卻對學生的作業(yè)布置和評價方面思考的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比如我們在許多學校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布置作業(yè)時總會說:“課后請同學們把課本xx頁的作業(yè)做完交上來”。這種簡單粗放的傳統(tǒng)作業(yè)布置,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極其有限,成為長期制約歷史教學發(fā)展和影響教學效果的瓶頸。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傳統(tǒng)歷史作業(yè)模式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完成歷史作業(yè)的興趣與積極性;
第二、傳統(tǒng)歷史作業(yè)模式下,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鍛煉欠缺;
第三、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使學生的答題方法和思維方式容易程式化,對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歷史老師長期將班里的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進行“一鍋燴”式的作業(yè)布置,就會造成優(yōu)秀生覺得沒意思,學困生無法適應等狀況。從而降低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所存在的這些弊端,若不盡快改變,將會給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針對上述這些傳統(tǒng)落后的作業(yè)模式,試圖通過調查、實驗、論證、分析、研究,找出這些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的缺陷,并針對這些弊端,摸索總結出一套較為新穎的歷史作業(yè)理念和作業(yè)布置方法,通過這些新方法使歷史教師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yè)理念,同時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作業(yè)感受,讓學生們由過去的應付歷史作業(yè)到現(xiàn)在的喜歡做歷史作業(yè),進而使學生在這種新穎有趣、靈活多樣、扎實有效的歷史作業(yè)之中越來越喜歡上歷史課,愈加喜歡學習歷史知識,從而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以及歷史學習能力。
三、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課題名稱的界定
所謂“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主要是針對中學生,是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歷史作業(yè)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歷史作業(yè)的布置與評價進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課題名稱的解讀
對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研究,我們課題組主要是針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作業(yè)問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去研究,對于教師,在研究中試圖給他們一種既能全面掌控學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成績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主要是帶給他們一些自己比較喜歡、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業(yè)形式和內容。
3、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課題研究方向上,我們緊扣“創(chuàng)新”二字,從理念和方法兩方面入手;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切入;將有趣和有效兩點結合起來,總結開創(chuàng)一種先進的歷史作業(yè)布置與評價理念和一些新穎靈活的作業(yè)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課題組還要結合國內外一些先進教師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召集課題組及實驗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對各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都進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論證,并在實驗班級進行有效的嘗試,進而總結出一些對歷史教學非常實用而且有效的作業(yè)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課題組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問卷調查、聽課調研、師生座談、跟蹤實驗并結合有關文獻理論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大致分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課題負責人組織召開課題小組會議,討論研究籌備課題的申報立項等工作,并將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進行具體分工:即由課題負責人填寫課題申請報告,并考慮制定具體的課題實施方案(即開題報告);考察并確定實驗學校和班級,即陜鼓子校的高一年級六個班的學生。課題組成員張濤老師具體參與實驗,并負責搜集和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編寫和收發(fā)問卷調查表及調查分析報告等。課題組在對課題進行研究之前,要對課題實驗學校以及周邊一些高中進行走訪調查,力爭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中將涵蓋各校歷史老師對歷史作業(yè)的常用布置方法;學生對各種作業(yè)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師對歷史作業(yè)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學生對作業(yè)布置方式的建議等。
2、中期實驗階段:(20xx年9月中旬——20xx年1月上旬)
(1)課題組將對調查搜集到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分析整理,并針對整理出來的數(shù)據(jù),初步得出區(qū)域內歷史作業(yè)布置上的問題所在;
(2)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并吸收國內外的一些優(yōu)秀歷史教師在作業(yè)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來展示一套先進的的作業(yè)布置理念和作業(yè)布置方法;
(3)結合課題實驗學校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劃定的高一年級六個實驗班內進行分層次、分組別的具體的實驗,并從實驗中總結出一些操作性較強而且能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方法;
(4)在充分驗證、反復實踐之后,課題組將對有關作業(yè)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匯總、成文,由課題實驗老師撰寫階段性教學實驗反思、教學隨筆、教學實驗小結。再由課題負責人撰寫小課題中期報告。
3、后期總結結題階段:( 20xx年元月中旬——20x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提煉、分析、概括和總結,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由張濤老師撰寫完成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調查分析報告;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并將課題研究成果主件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交給西安市有關專家進行評審、鑒定;準備好所有課題研究的文本資料與影像資料等待結題。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一、課題成果預期
1、總結并推出一套全新的歷史作業(yè)布置理念;總結出若干套具體的歷史作業(yè)布置方式供教師借鑒;
2、在實驗學校老師中間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yè)布置與評價風氣;
3、能讓這種全新的作業(yè)布置模式帶給學生對歷史作業(yè)的熱愛并帶來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4、進而通過教研室,逐步在全區(qū)推行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改革嘗試。
二、課題成果的呈現(xiàn)
1、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2、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研究論文;
3、關于中學歷史作業(yè)創(chuàng)新形式下的作業(yè)布置實例若干;
4、《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開題報告;
5、《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中期報告;
6、《中學歷史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課題結題報告
篇六 初中美術教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題目: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以探訪蘇州古城為例
一、選題背景
學習方式即學習者在研究解決學習問題、完成學習任務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個人特征的行為模式,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是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或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驟的組合,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方法。新一輪基礎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在學習方式上,新課程改革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并且強調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力圖通過建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化信息技術教育,改革教材、評價體系與考試制度等一系列舉措,倡導并促進學生接受新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方式的改變:被動學習自主學習;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接受學習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主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從學生學習方式的角度來說本課題通過嘗試運用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渠道,從被動學習變成自主學習,從個體學習變成合作學習,從接受學習變成研究性學習。從教師角度來說,可以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可以尋找到在初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參考。從初中美術教學實際情況和開發(fā)利用本土美術資源的角度來看,蘇州作為一座歷史古成,文化名城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美術資源,亟待美術老師去發(fā)現(xiàn)研究、開發(fā)利用。本研究在實踐的過程中設計出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探訪蘇州古城的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尋找到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良好的操作性的活動方案,頗有實踐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針對蘇州市吳中區(qū)部分初中展開蘇州古城本土美術資源開發(fā)和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優(yōu)秀的經驗。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設計探訪蘇州古城的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制定計劃,并展開教學。根據(jù)教學實踐中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和內容。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并尋找問題與不足,為今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推廣研究性學習做鋪墊。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緒論 9-14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背景 9-10
一、新課程改革對轉變學習方式的要求 9
二、研究性學習對美術教學的積極意義 9-10
第二節(jié)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0-
一、研究的目的 10
二、研究的內容 10-
三、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11-14
一、研究方法 11-1,盡在酷貓寫作范文網。
篇七 初中物理課題開題報告范文精選
初中物理課題開題報告一:
課題名稱: 在初中物理課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的案例研究
學員姓名: xxx
單位:xx市百家湖中學
手機號: 138xx98
學號: xx
導師姓名: xx
課題來源: 自立
概念界定:
背景和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已經實現(xiàn)班班有多媒體,而在實際的使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尤其在以實驗為基礎的初中物理課堂中,當我們將多媒體引人課堂教學后,教師為了減輕自己的勞動或出于好奇,一部分教師用多媒體的一些功能取代了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組織。還有一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在一堂課中盡可能多地使用各種媒體。有些教師上課時干脆紙上談兵、不做演示實驗,完全用多媒體課件來模擬。這樣勢必會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會導致物理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弄巧成絀的現(xiàn)象,對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
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過程,加大信息量的傳授。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tài)效果,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構成cai的鮮明特點。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應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二者優(yōu)勢互補,可獲得的教學效果。當然,任何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它必須依靠教師科學地設計、精心地組織和實施,才能發(fā)揮它的效能。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教學實施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合理運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當今世界,國際信息化教育形勢逼人,信息化浪潮勢不可擋。一些發(fā)達國家從九十年代開始,就已利用英特網進行教育活動,全世界現(xiàn)已有30多個國家參與美國提出的 用技術來支持教育改革 的國際合作研究。其中國內外研究情況: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整合主要仍然體現(xiàn)在cai上,其他領域涉及較少,另一種整合,則側重于信息技術內部各部分之間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整合過程中存在如形式主義盲目整合等傾向,沒有把初中物理教學過程和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過程系統(tǒng)化
同時沒有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合理適時地選取,使整合進入一片死海;
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
國內外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整合現(xiàn)狀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的研究,爭取一不重復,二要創(chuàng)新,形成先進發(fā)展的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整合觀。在全國關于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的相關研究已有很多,他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①形式主義整合,個別學校以計算機被用次數(shù)來評價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結合的好壞,個別教師把計算機當做 電子黑板 ,陷入認識上誤區(qū)。當今大部分教學課件系統(tǒng)無交互性,很難達到教學效果。
②有些教師教學時要由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內容,用課件來代替實驗,所以這種做法違背教學規(guī)律,同時也違背了實質上的整合理念。
③許多教師及研究人員認為整合就是 1+1=2 ,使簡單的累加,對整合的本質缺乏認識。
主要研究內容
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的案例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將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研究 防止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中做 負功 的實施策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尋找開展整合活動的策略、方法、途徑與措施,在具體的研究工作情境中認真進行,行動者參與研究,研究者參與實踐,并根據(jù)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
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訪問方式了解與本項目有關的信息與內容。
經驗總結法:在研究分析、收集前人或相關研究結論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比較總結出與本項目有關的知識與結論。
主要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是根據(jù)新一輪課改的要求,通過計劃、調查、實踐和總結反思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積極防止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中做 負功 ,探索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的策略、方法途徑,本課題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
實施研究階段(3個月) 綜合運用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調查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的現(xiàn)狀,通過實踐研究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特征、方法和操作策略。
總結、結題階段(2個月) 運用經驗總結、案例研究等方法,對研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結題工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秦力,網絡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23.(6)
鄭春和,中學物理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研討[j]。課程、教材,2023.(7)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熱的冷思考 朱廣艷 摘自《中國電化教學》2023.1
[4]鄧鳩洲,淺析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性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3,(4)
初中物理課題開題報告二:
題目: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全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方案,重慶于2023年秋季全面啟動。重慶新課改教學實施兩年來,我們絕大多數(shù)教師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課程理念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實施的問題上,往往會忽略學科本質特征教學特色,也就是忽略新課程理念如何與注重學科本質特征有機結合這個問題。本課題組認為,教師如果在教學實踐中能夠科學有效處理好這個問題,就會成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科特色老師。高中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中心點是新課程、新理念、新高考,作為面對新課改的我們一線教師,首先要學習好、研究透新課程和新課程標準理念,我們作為物理學科教師,認為物理教學應該注重物理學科本質與特征,要彰顯出物理學科教學特色。如何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兩全齊美,本課題組提出了“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課題。
(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重點和難點
1.研究目標
(1)通過對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欲在高中新課改背景下,盡快形成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特色,從而打造禮嘉中學特色學科教研組。
(2)通過對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欲大力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引領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升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從而增強禮嘉中學高中物理教研組實力。
2.研究的基本內容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研究。
(2)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的研究。
(3)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
3.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新課程標準理念中“課程目標”和“課程實施”方面的研究。
(2)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
難點: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
(三)本課題的價值和意義
1.創(chuàng)新程度:本課題是在重慶市于2023年秋季全面實施全國新一輪高中課改方案的背景下,結合學?!皟群l(fā)展”與“讓課堂更富生命力”發(fā)展主題以及對全體教師個體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和學校市級規(guī)劃課題《培養(yǎng)現(xiàn)代城市人學科教學模式研究》應運而生,本課題不屬于自上而下的課題研究,而是基于實踐的高中新課改實施下如何形成學科教學特色的策略方面的研究。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很具有現(xiàn)實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2.理論意義:本課題的研究對于大力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引領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而且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3.實踐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擬實現(xiàn)以下應用價值:
(1)大力推進高中新課改的實施進程;
(2)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方式起到很大的轉變作用;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二、選題依據(jù)
(一)校情依據(jù)
禮嘉中學正處于重慶北部新區(qū)城市化進程加快發(fā)展時期,隨之帶來的對教育的高標準和高要求,給禮嘉中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023年1月學校成功創(chuàng)建市級重點中學,未來禮嘉中學在市級重點中學行列中的走向又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目前對“內涵發(fā)展”、“讓課堂更富生命力”與“高效課堂建設”等增強軟實力方面的發(fā)展主題的落實程度。高效課堂建設,構建禮嘉中學特色教學結構,系學校發(fā)展主題的主攻目標。學校市級課題“培養(yǎng)現(xiàn)代城市人學科教學模式研究”,就是要求各學科教研組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師,盡快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走科研興校之路,讓更多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二)新課改依據(jù)
2023年秋季重慶市全面實施高中新課改方案。高中新課改方案的中心點是新課程、新理念、新高考。作為面對新課改的我們一線教師,首先應該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理念,以高效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對以前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挑戰(zhàn)。
(三)學科教學特色依據(jù)
物理教學,尤其應該注重物理學科本質與特征,要彰顯出學科教學特色。
(四)理論依據(jù)
1.心理學基礎:多元智力學說
哈佛大學教授、發(fā)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dner)在眾多心理學家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成為9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各種智能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yōu)劣之分。
2.學習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3)教學方法論基礎:“做中學”。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心理學的真正對象是研究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作用的整個機體,心理學家所關心的應是有機體的整個協(xié)調作用。所以,在教學方法方面,他強調“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從活動中學”。這種學習方法能夠產生良好的思維,有利于學習者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所以這種教學方法論,越來越多地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和傳播。
三.本課題重要概念界定
(一)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題專指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第四條“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二)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guī)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由此可見,物理學本質特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對象和追求目標上的特征,以自然界的物質為研究領域,力圖確認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和內在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亦即事物的客觀實在性特征。所以,研究與發(fā)展物理學科的手段和方法,應該具有科學性和探究性。二是過程性特征,即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實驗,這體現(xiàn)了自然科學的共性??梢赃@樣說,如果與自然界沒有直接的觀察與實驗,就沒有物理學。事實上,物理學的發(fā)展依賴于理論與實踐之間持續(xù)不斷的相互作用。對于物理學理論與實踐來說,物理量的定義和測量的假設選擇,理論的數(shù)學展開,理論與實驗的比較,是與實驗定律一致的,是物理學理論的目標,這實際上是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問題。
(三)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是指對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規(guī)律的教學活動設計,應體現(xiàn)出物理學本質及特征,特別是探究中的思維方法與手段,應體現(xiàn)出物理學科特色。這應該成為物理教師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之一。
(四)新課程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之關系。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二條“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由此可見,科學探究是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的核心內容??茖W探究,從物理教育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觀念層面??茖W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茖W的知識體系是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和變化而形成的。其二是思想方法層面??茖W探究是科學家群體在長期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有效認識和實踐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思維方式,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思想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根據(jù)這些基本要素提出了對學生理解科學探究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第三是操作技能層面。任何實驗探究過程都需要某些思維和操作技能,如控制變量法、使用儀器、記錄和處理數(shù)據(jù)等??茖W探究體現(xiàn)了物理學的兩大本質特征,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科學探究思想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有機結合起來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科學探究三者之間是協(xié)調、統(tǒng)一的關系。
(五)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中學生對物理學的認識和理解是通過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物理課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不斷探究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與內在聯(lián)系的過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體現(xiàn)物理學的本質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要求。所以,本課題所說的“有機結合”,是指針對高中物理課程必修1、必修2、選修3-1、3-2、3-3、3-5六本教材中涉及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規(guī)律的課文,滲透物理學科本質與課程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課程目標”和第四條“課程實施”意見,按照“教材內容結構化,結構問題化,問題系列化”禮嘉中學“高效課堂建設”之要求,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四.文獻綜述—關于同類課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全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于2023年秋季在山東、廣東、寧夏、海南等四個省區(qū)率先實施。大量資料和媒體顯示,高中新課改實施八年來,絕大多數(shù)物理教師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課程理念如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實施問題上,僅有部分教師對物理學科本質特征教學問題還能夠引起重視,而把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
五.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重點研究課程基本理念中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實施”部分。
2.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重點在于對其認識與理解上的研究。
3.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重點在于結合的策略探究。
(二)研究思路
1.培訓學習階段(2023.11---2023.12)
(1)撰寫培訓學習階段計劃(2023.11)
(2)撰寫、研討開題報告,保證按時開題。(2023.11—2023.12)
(3)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23.11)
(4)收集整理“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資料,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研究“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資料。(2023.11)
(5)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測試課題培訓內容(閉卷,100分制,40分鐘完成)。(2023.12)
(6)組織課題全體學生學習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與學生相關的內容,以及“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內容。(2023.12)
(7)組織課題全體學生參加課題培訓內容測試及調查問卷(閉卷,100分制,40分鐘完成)。(2023.12)
(8)培訓及開題總結(2023.01)
2.研究實踐階段(2023.01---2023.06)
(1)撰寫本階段計劃(2023.01)
(2)課題組全體成員分任務書面列舉出符合課題研究要求與研究范圍的全部新課程課目,在課題活動會議上提交并集體確認,形成《課題研究課目確認書》。(2023.01)
(3)課題組全體成員結合物理學科本質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課程目標”、第四條“課程實施”意見,按照“教材內容結構化,結構問題化,問題系列化”禮嘉中學“高效課堂建設”之要求,把《確認書》中指明的課目,每人設計出1—2個教學案例。(2023.02);
(4)在課題組活動會議上每人提交案例交流并集體確認,初步形成第一本《課題教學案例集》(雛形本)。(2023.03);(5)課題組全體成員按照初步形成的第一本《課題教學案例集》,由設計者在教室上課題公開課,然后在課題活動會議上評課,完善教學案例,然后在另一個班上同課公開錄像課。(2023.03-04)。
(6)對參與課題實驗的全體學生進行民意測驗,反饋課題實施后的收獲與體會。(2023.05)
(7)課題組全體成員書面總結個人體會,提交課題會議交流,然后裝訂成冊,形成第一本《課題實施個人體會》資料存檔。
(8)撰寫課題研究第一階段總結。(2023.06)
(8)充實、改進、完善以上(2)、(3)、(4)內容,形成第二本《課題教學案例集》(成熟本)和第二本《課題實施個人體會》資料存檔。(2023.06---2023.05)
(9)撰寫課題研究第二階段總結。(2023.12)
(10)撰寫課題研究第三階段計劃與總結。(2023.06)
3.提升總結階段(2023.06---2023.12)
(1)撰寫本階段計劃(2023.04)
(2)課題全體實驗學生民意測驗課題實施收獲與體會,形成課題后測資料存檔。(2023.05)
(3)課題全體成員撰寫并發(fā)表課題研究論文成果。(2023.06---2023.09)
(4)課題全體成員分任務整理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個人課題經驗總結、②課題論文、③課題教學案例及分析、④優(yōu)質錄像課評析)。(2023.10)
(5)審編《課題優(yōu)質課教案集》、《課題獲獎與發(fā)表論文集》、《課題個人經驗總結集》。(2023.11)
(6)撰寫課題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2023.10---2023.11)
(7)課題活動會議審議、討論結題《研究報告》。(2023.12)
(8)修改、敲定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2023.12)
(9)申請結題。(2023.12)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對課題教師和課題學生參與的行為及效果進行跟蹤分析,及時反思、總結和提升。
六、課題組織與管理
(一)指導機構
1.重慶北部新區(qū)教育管理指導中心
2.禮嘉中學校教科室
(二)研究機構
1.課題負責人:xx
2.課題指導專家: 江緒華(重慶市教師教育專家、重慶市教育評估專家、重慶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師、重慶提名人選、中學研究員、渝中區(qū)青少年創(chuàng)新學院指導專家、渝中區(qū)、曾主持2個市級課題,主研8個市級以上課題、出版專著3部。)
3.主研人員:xx
4.實驗教師:xx
七、課題組人員分工
姓名職責具體分工
劉 瓊主持主研全面負責課題研究工作。召集課題會議,撰寫課題培訓、前測與后測資料、《開題報告》、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階段性計劃和階段性總結,處理主要實驗數(shù)據(jù)信息,負責聯(lián)系指導專家。
肖田平主研負責課題經費到位,驗收個人階段性總結與體會、優(yōu)質課案例,負責優(yōu)質課錄像落實工作。
吳昌其主研收集、保存實驗材料和數(shù)據(jù),共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審編《優(yōu)質課教案集》、《獲獎與發(fā)表論文集》。安排課題會議記錄員、負責《課題管理手冊》。
鄭 毅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黃小林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陳 朋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鐘紅軍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桂紅亮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曾 響實驗處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課題會議記錄,填寫《課題管理手冊》等。
八、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1、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2、《課題論文集》
3、《優(yōu)質課教案集》
4、《優(yōu)質錄像課》光盤
九、課題經費預算
1、資料費:5000元
2、調研費:500元
3、差旅費:4000元
4、會務費:4000元
5、計算機使用費:500元
6、培訓及指導費:5000元
7、錄像及制作費:1000元
以上7個項目預計經費2萬元。
篇八 《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的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
目前各中學英語導學案的編制研究尚處在摸索階段,一是操作流程不夠完善,導致顧此失彼。二是模式不固定難于養(yǎng)成學生的學習定勢。三是導學案的操作要求不到位,缺少可操作性。四是導學案使用缺少有效性的保障,導致有其形而無其實。五是自主、開放的程度不夠,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六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缺少對學生內動力的激活。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結合我校學情,教情和導學案的編制水平,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就是成為了英語教師工作的重點,它對課程改革有做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微觀上講,通過導學案的編制研究解決學生不能動的問題,解決學習被動的問題。從宏觀上講,通過導學案的編制研究,解決英語課的教學模式問題,從而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結構,避免隨意性,增強英語學科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從發(fā)展上講,英語導學案的成熟必將影響其他學科教師的觀念的轉變,甚至對我校其他學科的改革,并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所以,我們確立了《初中英語導學案實驗研究》課題。
二、課題界定
導學案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方案。所謂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是教師依據(jù)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立足學情,編制導學案,就是讓教師們做自己該做的事,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那就是添加火箭備料 - 整合學案,啟動發(fā)射裝置 - 分發(fā)學案,檢查運行系統(tǒng) - 小組活動,反饋運作狀況,以學定教。然后進行課堂教學實驗,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三、理論依據(jù)
1、人本主義思想。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教學觀,置學生于教學主體地位,教師于學生共同分擔學習責任,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咨詢者的角色;教師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提供學習的資料,接受學生間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并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從而激活學生的內動力。
2、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的經驗建構的結果,學習是根據(jù)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對客體或事件解釋的過程,是一種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還記得剛走上教學崗位,為了讓學生學好英語,曾經一個英文句子教過150遍,其結果是零,別提我有多傷心,多很我的學生不用心。十幾年過去了,我才明白,這和用心不用心沒有關系,有關系的只是那樣的教學,是我為主體,學生又怎么可能得到主動的發(fā)展,所以近十幾年,我不會教學生讀單詞、讀短語、讀課文,只會給學生一個示范,一個model,甚至不檢查一次單詞短語,結果教學效果卻意外的好,因為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
3、內外因辨證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jù),起決完作用,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因,作為外因的教師,如果不能提供內因變化的條件,不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時間、空間等,內因又如何起到質的變化呢?所以優(yōu)秀的教師都能夠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適合的導學案、適合的發(fā)展空間,適合的發(fā)展機會,適合的成長條件。
四、研究假說
明確課標要求,使教師知道如何有效地落實課標理念;明確教材編排的目的與意義,使教師懂得如何有效地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從而科學、合理地設計導學案;從而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xiàn)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統(tǒng)一,把教學過程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實現(xiàn)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五、研究目標
1、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實現(xiàn)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重構教與學關系的和諧統(tǒng)一。
2、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由單一的傳授教學方式向“學教合一”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改變常規(guī)的備課制度,現(xiàn)實教案與學案的有機統(tǒng)一,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探索適合初中英語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形成英語導學案的教學策略。
通過導學案的編制研究使教師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使學生成為學習中的自然人;通過研究使教學目標具體化,使教學目標體現(xiàn)在教學的過程中,用過程再現(xiàn)目標,用教學效果驗證目標的實現(xiàn);通過研究使活動過程程序化,形成有效的導學案模式;通過研究使教學行為習慣化,克服教與學的隨意性;通過研究使導學案限度地體現(xiàn)課改的要求,呈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通過研究使學生發(fā)展的同時,成就教師。
六、主要內容
根據(jù)研究目標我們確定了如下研究內容:
1、英語導學案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研究。導學案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使學生學有興趣。導學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尤其要注重學生成就感的培養(yǎng),形成樂學和善學。教學內容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使不同學生有超常發(fā)揮,超長進步。
2、英語導學案教學關鍵行為研究。研究課標,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教師應能依據(jù)課程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有效復習,降低新知門檻;藝術地呈現(xiàn)新知,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解讀文本,有效進行新知示范;遵循學習規(guī)律,切實落實新知學習與拓展;及時檢測,有效反饋,以學定教;及時總結、科學指導、全面評價。
3、導學案教學資源和內容可操作性研究。通過可行的操作方案確保學生切實完成目標任務,并得到認可和激勵。分層要求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研究方法
1、文獻法:搜集英語導學案的相關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梳理、分析、了解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寫的歷史、現(xiàn)狀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初中英語導學案的編寫模式及實施策略。
2、調查法:運用問卷、咨詢、訪談、評價交流等方式了解本校英語導學案編寫和使用情況,及時調控初中英語導學案研究策略與行動。
3、行動研究法:導學案編寫及使用更多的是采用行動研究法。其操作方法是:1、個人擬定導學案(容許有個人特色)。2、小組評價交流(流程設計理由,流程設計的科學性,形成共識),3、課堂實踐(檢驗流程設計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4、教學反思(從顯性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將問題引入對導學案的思考)。5、修正導學案(構建有效導學案模式)。6、課堂再實踐(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他們的能力發(fā)展)。7、再教學反思(從隱性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在將問題引入對導學案的思考)。8、再次修正導學案(構建高效導學案模式)經過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研究過程,不斷改進導學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4、經驗總結法:具體操作方法是總結成功的經驗,包括保留有效的個人特色,統(tǒng)一認識,形成基本的導學案模式,在實驗班實施導學案教學,然后測量出學生在實驗期間發(fā)生的變化(正面和負面),控制和優(yōu)化無關變量(包括小組建設、組長培養(yǎng)、小組競爭、匯報交流的程序、課堂評價和習慣的養(yǎng)成等),觀察因變量(包括分層要求,創(chuàng)意活動等)最后優(yōu)化導學案的編制,形成論文。
八、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23年12月——2023年1月)
工作內容:完成課題設計、申報、立項,交流等工作,由陳正剛老師具體負責。
第二階段(2023年3月——2023年6月)
研究一:3月理論文獻資料學習和收集。通過查閱關于導學案制作的文獻資料,學習相關理論書籍,逐步掌握了一些關于英語導學案制作的最新動態(tài)和理論知識,并進行有效篩選,為研究做好了準備,并召集組員進行交流和討論,統(tǒng)一我校英語導學案編制的基本思路。記載交流的效果,形成可行性報告,此項工作由祁彬娟老師具體負責。
研究二:4月進行導學案編制實踐及編制研究。通過個人編寫和小組交流,寫出我校英語導學案的調查報告(基本形式,優(yōu)點和問題),探討具體的改善方案,統(tǒng)一認識,并落實到導學案的編制行動中,并反饋實施的具體情況,形成我校英語導學案模式的雛形,此項工作由魏龍娥老師具體負責。
研究三:5月,深入實際觀摩課堂,觀察學生使用導學案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在使用導學案學習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進行研討,解決導學案編制中的顯性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改善計劃,形成調查報告,構建我校英語導學案編制的有效模式,此項工作由張丹老師具體負責。
研究四:6月,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組內交流教學案例、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學感悟、教學心得并,在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我校的英語導學案結構,解決導學案編制中的隱性問題,構建我校英語導學案高效模式。此項工作由陳正剛老師具體負責。
第三階段(2023年9-10月)
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做好結題準備工作,通過再實踐的過程,進一步檢驗其科學性和實用性,以點帶面全面提高我校英語導學案教學的有效性,并將成果在全校推廣。
九、經費概算
1、課題立、結項評審費及論文評審費約100元(自我支付)
2、紙張印刷費約100元(學校支付)
十、課題指導
李華(旬陽縣教研室,英語教研員,教研主任)
汪玉桂(旬陽縣教研室,英語教研員)
胡任金(旬陽縣城關二中,英語教師,省級教學能手)
十一、人員分工
課題組人員分工表
姓名
職務
任教實驗班級
課題研究具體分工
栗時平
校長
英語組
組長:策劃、組織、落實
肖詢
教務主任
英語組
副組長:協(xié)調、指導
陳正剛
教研組長
英語組
小組長:協(xié)調、指導
魏龍娥
教師
九(2)
實驗教學、編寫導學案
張丹
教師
九 (1)
實驗教學、編寫導學案
祁彬娟
篇九 初中物理論文開題報告
《激發(fā)并維持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方法探究》
實施方案
研究背景及意義
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fā)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但長期以來,初中生流傳這樣一句話代數(shù)煩、幾何難、物理、化學不必談,可想而知物理一直是學生普遍感覺難學的一個學科,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各級教育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難以適應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因此,初中學生仍然普遍感覺物理難學,我區(qū)各校物理教師均反映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水平較低,主要是缺少學習興趣及興趣的持久性不高所致。本人從教幾年來發(fā)現(xiàn)每個班都有部分學生對學習物理有畏難情緒,甚至有極少數(shù)學生對學習物理完全失去興趣,因而在學習中放任自流,上課既不動腦也不動手,完全放棄了對物理的學習。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是:探究我校初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現(xiàn)狀與使我校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從而增強物理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
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的界定: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xiàn)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興趣分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富于創(chuàng)造性,喜歡制作各種模型,在制作過程中,全神貫注,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有的學生業(yè)余喜歡繪畫,每當完成一幅畫,他都會對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xiàn)極大興趣。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直接興趣,制作各種模型的過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沒有間接興趣的支持,也就沒有目標,過程就很難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fā)揮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標明確,取得成功。
激發(fā)并維持:主要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方法、方式、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且保持這種積極狀態(tài)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穩(wěn)定不變。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xiàn)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chuàng)新之處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xiàn)狀:
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迫在眉睫。而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重要,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于是目前針對有關學生學習興趣這一塊的論文寫的較多也較熱,但作為課題研究的并不多見,只是相對集中在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湖南岳陽初中從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這一方面做了課題研究,并取得相對不錯的效果,為他們學校的物理學習上了一個新臺階??墒菑乃Q芯繄蟾嬷锌梢钥闯鼍蛦螐募ぐl(fā)學習興趣這一塊進行了研究,但如何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的更持久這一重要方面很少涉及到。因而學好物理依然是廣大初中學生的一大難題。
本課題研究價值及創(chuàng)新之處:
興趣作為對某種事物或探索活動的積極心態(tài),其過程具有一定的時間階段性,有的興趣能維持幾年甚至更久,而有的卻只能維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在目前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課題研究的匱乏、也不深,只是從幾小方面予以簡單探索。因此,本課題相比之下具有從更多的方法、方式、手段上來激發(fā)并從維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獨特方面來研究,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理論依據(j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到興趣,實際上它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并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則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擁有強大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獲得的知識也更廣闊、更深入。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作準備。
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一旦對學習發(fā)生興趣,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學生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的老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所以,對于物理的學習只有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
此外,由于學生間各種因素差異,對學習物理興趣的維持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對物理學習一直保持興趣的學生,其物理成績也一直較為優(yōu)秀,對以后物理學習深造提供主觀上積極探究的保障。
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的目標:
根據(jù)《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教學要突破學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其目的要以物理學的內容作為素材,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而本課題的研究剛好和《物理新課程標準》相切合,符合當下物理教學的形勢要求。
其次,物理學科有其不同于其他學科上的優(yōu)勢,物理課程設置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而這一切都要以學習興趣為保障,只有對物理有興趣的學生才會主動去注意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才會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和實際相結合,才會在探究過程中提升主動的學習能力。
研究的內容:
(1)我校初中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現(xiàn)狀。
(2)使我校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影響因素。
(3)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通過課題研究構建我校學生快樂學物理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甚至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科學探究能力。
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課題立項,制定方案;
(2)調查分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過學習理論和調查,對典型學生的跟蹤調查。
(3)中期評估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全體成員整理材料,形成階段小結或報告。
(4)實驗教學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以本校實驗班級與其他學校的教學效果橫向比較。
(5)總結階段:20xx年6月,全體成員分析、總結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及專題論文。
研究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通過初始調查、跟蹤調查等分析制表。
(3)個案研究法:確立幾個典型個案,跟蹤調查定期檢測。
預期研究成果
理論成果:
現(xiàn)狀調查報告2、案例3、教學設計4、研究報告5、論文及論文集
實踐成果:
通過對課題的研究為我校初三物理解決后勁不足的現(xiàn)象。并確立具體的教學模式,記錄在案、匯編成冊。
研究保障
對本課題的生成落實到實施研究,我校有以下優(yōu)勢:
實施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
學校領導管理一切著眼于師生員工,一切依靠師生員工。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模式,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學校小氣候,讓每位教師都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得以展現(xiàn)個人才華。
承擔本次課題的負責人年富力強,精力旺盛,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全組成員協(xié)調合作,教學實績突出,特別是近幾年來,我校物理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全區(qū)上游,并立志在個人發(fā)展上有所突破,組成一支和我校教學實績相符的教師隊伍。
學校的硬件保障:
最后,針對此次課題規(guī)劃,全組員共識一致,信心高漲,力爭做好此次課題研究。
篇十 2023初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課題名稱: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匯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于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于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么運用,都不得而知?!吧险n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是這種現(xiàn)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脫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chuàng)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guī)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xiàn)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也是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的收益??梢哉f,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jù)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xiàn)。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lián)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小學里是優(yōu)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xiàn)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xiàn)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毙抡n程提倡“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俺踔猩镎n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并付諸于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外對于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chuàng)新點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guī)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本課題研究的側重點與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讓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特別是同體育教學之間密切的滲透,有其推廣價值。
六、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目標
1.探索生物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和創(chuàng)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內容
1.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生活化
目標是行動的向導,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應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從一維轉向多維,即從傳統(tǒng)的過于偏重認知目標,向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目標轉變。
2.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生活化
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實驗、探究等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建構,使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種“案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案例”本身,而應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據(jù)此,教學內容不應該拘泥于教材,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生活化。
3.教學方式要體現(xiàn)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tǒng)的師生授受向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和探究教學轉變。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shù)年P系,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多向交流的關系。
七、研究對象與范圍
臨沂冊山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在校生
八、課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獻資料法為主,學習有關文獻,搜集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根據(jù)學生實際確定實驗班級將收集整理的成功經驗分別進行實驗,探索途徑;輔以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個案研究。
成果總結階段:以實驗觀察分析法,案例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廣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和步驟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起來
(1)“課前5分鐘隨談”指在每次課前由老師指定一個學生利用三到五分鐘時間,在一種輕松、民主的氛圍中,通過即興演講的形式向全班同學講述與生物相關的生活小常識、趣聞、名人軼事、科學前沿等,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演講后師生互動式的評論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僅僅是在課堂上聽還不夠,還要求每一個學生將所講的內容摘抄或剪貼到生物記事本上,供全班同學翻閱瀏覽。如果堅持下來,學生知道有關生物的知識會越來越多,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會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課堂“說”.新授課時,讓學生說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知識和生物學信息; 探究課時,讓學生領悟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表達個人與小組的探究原理、思維方法、操作過程、實驗現(xiàn)象、探究結論及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關注。在交流過程中,還養(yǎng)成了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3)小結課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總結單元的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展示出來。
2、在課余時間
(1)營造校園濃郁的生命科學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要使用生動、鮮活的例子、多種教學方式,同時還要利用教室的黑板報、的生物學家肖像及名言、學校的學科專欄、學科專題報告、學科競賽、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營造學習生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2)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校園
可以從校園里的各種花草樹木入手,讓學生辨別植物的種類,結合季節(jié)更迭,注意培養(yǎng)學生采集標本并進行制作的技能。同時,利用家養(yǎng)動物和常見的動物進行種類的識別。結合生物實物、掛圖、模型等較直觀地提供生物學的知識,把學生帶到一個視覺清楚的世界里。還可以進行課外生物興趣小組活動,結合課本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設計,并進行科學實驗。
(3)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
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對身邊生活環(huán)境和生產環(huán)境污染原因及狀況調查,對綠色工廠的參觀訪問,讓學生提出環(huán)保設想和對策;通過愛鳥周、世界環(huán)境日、環(huán)境宣傳、環(huán)保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和認識,讓他們成為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有力宣傳者和執(zhí)行者;生物教學結合當?shù)剞r業(yè)生產實際,多選擇當?shù)亟洕ㄔO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交給學生一些扦插、壓條、嫁接的常識,并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適應社會,因此要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和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調查、發(fā)現(xiàn)搜集、選擇信息、分析歸納、設計和調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斷積累經驗,挖掘發(fā)展?jié)撃埽鰪妱?chuàng)新和應變能力,利用周末開展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課業(yè)負擔。
(二)本研究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23年10月-2023年12月)為資料準備、理論學習和實驗設計階段
確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對象,學習相關理論,討論課題實施計劃,完成課題實驗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課題組各成員的具體分工,申報與立項。
2.第二階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為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階段主要任務是按課題方案,分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實施,運用科學方法、手段進行實施研究,從而為課題研究獲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階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全面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實驗資料,總結經驗與研究成果,全面匯編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十、課題成果形式:課件、論文、結題報告
十一、研究人員分工
柏玉娟:課題第一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負責指導、調整、協(xié)調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過程,案例收集、組織教學研討、階段總結會議召集,結題報告等。
組員:
******個案研究,撰寫相關論文
******資料搜集整理、過程記錄
******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
******資料整理、記錄
十二、課題經費預算
基本經費和課題運轉所需硬件投資共計:8000元
學習資料費用約計3000元;調查問卷印刷約計500元;電腦、簡單打印資料約計1000元;其他3500元。
參考文獻:
1杜威?!抖磐逃撝x》[m].杭州大學教育系,1977(8)。
2楊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學[j].《生物學通報》,1999年第12期。3吳昊,張贛道。生活垃圾生物處理的研究與展望[j].《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2023年第8期。
4徐麗,練成燕。淺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清潔發(fā)展機制[j].《上海節(jié)能》,2023年第7期。
5李津軍。生物工程技術與我們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吳遵民。《外國教育論著選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9)。
7胡適?!逗m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張詩華。加壓與常壓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對比[j].《中國給水排水》,2023年第15期。
9陸艷陽。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tài)道德教育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2023年第178期。
10曾繁榮。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實驗中繪圖的改進[j].《中學生物教學》,2023年第170期。
篇十一 初中歷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對我校20xx級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的跟蹤調查----兼談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初中歷史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個人價值觀的關鍵。同時初中課改已進行好幾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師都能夠采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但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卻令人堪憂。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對本校20xx級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的跟蹤調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學生對歷史學習、對教材、對教學方法、對考試以及作業(yè)布置的看法,了解他們歷史學習的質量以及對歷史教師的要求,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力求為我校初中歷史教學和改革實踐提出適合校情和學情的可供參考的依據(jù)和建議,并進一步提高我校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該課題研究的現(xiàn)狀、水平和發(fā)展趨勢
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資料查詢和網上搜索,發(fā)現(xiàn)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大多只是理論上的論證,泛泛而談,而且調查范圍也很廣,缺乏實際的操作性和針對性。近些年人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方面的問題,開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本課題符合當前的教學理論,通過校本教研,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學生歷史學習的整體水平。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向獨立,走向終身學習的道路,只有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被培養(yǎng)起來,學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覺學習,才能實現(xiàn)教育從傳統(tǒng)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fā)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樂于學服務。
五、課題研究目標、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標: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內容: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歷史學習、對教材、對教學方法、對考試和作業(yè)的看法,了解他們歷史學習的質量以及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找到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方法:
⑴調查研究法。從我校20xx級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入手,廣泛開展問卷調查、典型訪談和專題調研,獲取有效的信息與分析問題的數(shù)據(jù)。
⑵統(tǒng)計分析研究法。即從學生中獲取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并做成統(tǒng)計圖表進行分析,從而獲得解釋性理解的研究結論與改進意見。
⑶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分析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及時總結實驗的經驗和亮點,及時提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課改實驗的工作意見和具體對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課題周期(20xx.3~20xx.7)
第一階段:20xx.3~20xx.7
準備階段:搜索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學習、交流、討論,了解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確定研究課題,確立課題組負責人和實驗教師,撰寫實施方案,申報課題。
第二階段:20xx.8~20xx.2
實施階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調查問卷。 (2)確定每班歷史成績不同等次的學生做訪談的對象;
(3)做好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和分析。 (4)做好受訪學生的書面記錄并分析。
第三階段:20xx.3~20xx.7
總結、結題階段:
匯總、整理課題實驗材料,撰寫研
究報告,申請結題鑒定。
篇十二 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開題報告
課題內容:
1、農村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即如何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作業(yè)和分層輔導。
2、形成的數(shù)學分層教學實施方法和步驟,即從組建小組、人員分工等方面研究分層教學的有效形式。
3、從分層內容研究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即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分層學習的內容;在課外學習中,選擇適合學生分層學習的內容。 4、從分層時機的把握研究分層學習的有效策略。即研究分層學習安排在什么教學時段最有效;分層學習安排多少時間最有效;初中數(shù)學課堂是否都要安排分層學習才有效。
5、從過程評價中研究分層學習的有效策略。即在分層學習過程中實施教學評價,探求分層學習有效評價策略。
課題實施方法:
我校數(shù)學分層課題組成員在收集和學習了國內外分層教學的方法后,“擇其善者而從之”制定出我課題組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實施辦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我校數(shù)學分層教學分為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分層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估。
課題組織分工:
蘇 敏:中學二級教師,負責課題的前期工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
楊中義:中學二級教師,負責材料的整理及撰寫子課題研究報告。
杜功玲:中學二級教師,負責課題的探究和公開教學。
趙秀蘭:中學二級教師,負責課題的探究和實驗教學。
都喜紅:中學二級教師,負責課題的研究和實驗教學。
王徐德:中學二級教師,負責材料的整理和數(shù)據(jù)的收集,編寫階段性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進度安排:
準備階段:2023.9——2023.12成立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明確研究目標,責任到人。
實驗階段:2023.1——2023.1設計具體的子課題研究方案并全面進行實驗研究;記錄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在實施過程中組織教師培訓,參觀學習、交流和觀摩活動;隨時對數(shù)學子課題活動實施過程進行觀察、調控;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撰寫課題階段性總結;
總結階段:2023。2——2023.6在總結試驗情況的基礎上,初步構建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書面材料,進行實驗中期評估研討。對照研究方案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突破,收集整理實驗資料,形成實驗報告,進行課題總結;參加經驗交流,展示研究成果,舉行結題活動。 課題經費分配:
資料(包括統(tǒng)計、抄錄、復印等)費:1000元;
文集編印費:1000元; 研究行動經費:3000元。
預期成果:
1、 形成學生分層方案,包括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源調查;
2.、通過課題研究,更有效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提高課程(課堂內外)教育 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深化教學過程中的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
篇十三 初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我?!冻踔猩锷罨虒W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匯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于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于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么運用,都不得而知?!吧险n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是這種現(xiàn)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脫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chuàng)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guī)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xiàn)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也是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的收益??梢哉f,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jù)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xiàn)。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lián)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小學里是優(yōu)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xiàn)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xiàn)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并付諸于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外對于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chuàng)新點
篇十四 2023初中語文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格式
一、課題名稱:
初中語文字詞學習策略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更加重視對語文字詞的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交際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兩個轉變: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把以傳授知識為重心轉變?yōu)橐耘囵B(yǎng)學生能力為重心。探索和提高學生學習字詞實效性的現(xiàn)代學習策略,優(yōu)化學習方法,優(yōu)化學習手段,優(yōu)化學習習慣,優(yōu)化學習心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字詞的評估標準,使評估從“重教”轉向“重學”,力求實現(xiàn)評估手段的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七到九年級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初中生學習語文對字詞的需求量大,學生平時閱讀量小,知識面窄,課堂教學字詞時間相對較少,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學生對字詞的學習和掌握,中考對字詞的考察所占比重極小,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將字詞教學一帶而過,故出現(xiàn)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少,輕視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對已掌握的字詞記憶不牢固的現(xiàn)象。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jù):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四、課題研究主要目的
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的字詞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合理的學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積累習慣,并在實際學習中有意識地鞏固訓練。教師還要隨時抓住詞語內在的有機聯(lián)系,有效地進行教學。同時,字詞教學不能脫離實用意義,教師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語言材料,讓他們在語境中通過認知來接受詞匯知識,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讓他們把所學到的詞匯運用到實際中去,如此反復實踐,學生的詞匯掌握、運用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隨之而來的語言交際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強。具體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檢查學生學習語文詞語的情況,以及運用所學詞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以培養(yǎng)能力提高全面素質為目標,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增強學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具有良好的群體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通過讓學生參與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并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樹立起語言表達與交流的自信心。
五、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此次科研課題針對課題主要研究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 研究字詞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2. 研究字詞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技能的綜合運用。
3. 研究字詞學習的規(guī)律與基本策略。
在此基礎上,自己利用平時加強學生的閱讀,特別要保證學生一定的語文課外閱讀量,加強學生對字詞的感性認識;還要勤于思考,勤于運用。
六、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實驗假設
在語文字詞學習過程中盡可能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盡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以期待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發(fā)興趣,豐富學生對字詞的多感官接觸,提高課堂效率。
2.激活舊知,感知新詞,促進知識的遷移。
3.結合具體詞語,在語言情境中加深對詞匯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
(三)研究目的
1.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詞匯庫。
2.能全面掌握字詞的音、形、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運用。
3.能靈活應用掌握的字詞、短語等進行語言交流。
(四)研究對象
我校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采取理論研究、實驗研究、網上查詢、文獻法、調查法、發(fā)現(xiàn)法、觀察法、討論法、教學總結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網收集信息、圖書館查資料、找學生座談、上觀摩課、課題組成員進行教研討論、經驗總結、撰寫論文等,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
七、實驗步驟及任務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23.6—2023.9)
1、組建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組織實驗教師參與課題培訓。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23.10—2023.1)
1、各組員依照整體課題實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實施方案,并在日常教研活動中開展研究。
2、課題組定期舉行例會,對課題研究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進行研討,及時總結經驗。
3、定期組織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的評比活動。
4、及時做好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存檔等工作。
第三階段(2023.2—2023.8)總結、推廣課題成果。
八、課題組成員分工
由我承擔課題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員的分工、落實,課題的具體操作、分析和總結;組內其他老師負責詞匯研究的資料準備工作。
九、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負責,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同時確立制度,制定課題管理程序,規(guī)范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杠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 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干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xié)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fā)展、共同提高。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課題實施方案;
積累課題研究活動中的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論文等成果,匯編成冊;
承辦一次區(qū)級以上的課題研究觀摩活動,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篇十五 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開題報告
關鍵詞:作文評改 創(chuàng)新途徑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動
2023年12月31日,山陽縣元子街中學申報的微型課題研究《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被山陽縣教學研究室批準立項,我們經過研究討論,決定開題。
(一)課題的提出
1.問題的由來和背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下足了功夫,可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F(xiàn)代作家趙樹理也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梢妼懞米魑模x不開“修改”過程的嚴格錘煉。對于作文創(chuàng)作有了一定基礎的中學生來說,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一直側重于“寫前指導”的研究,忽略對作文的“批改與評價”。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葉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上就談到:“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shù),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事隔近40年,這種“徒勞無功”的現(xiàn)象依然在不斷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評改多采用單一的“教師指導”的形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重視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未能從知識與技能獲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未能從學生的內部發(fā)展需要激發(fā)學生對于作文評改的共鳴。導致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視若無睹,評價的反饋作用難以實現(xiàn)。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沒有了寫好作文的內在動力,作文水平提高緩慢,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評、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學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必須從“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立足發(fā)展的教學觀轉變,向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chuàng)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作文教學的一項固有的和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寫作能力的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會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學會寫文章?!俺踔凶魑脑u改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就是為了探索一條切實有效的作文評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漁,讓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作文學會并樂于評價、欣賞與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增強遣詞造句、語言感知的能力,使寫好作文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2.課題的界定和說明
評改新模式。評改是寫作的一個延伸。好的作文是評出來的,改出來的,評改更要舍得花時間。課題中提出的評改新模式與以往作文教學中的評改模式不一樣,首先評改主體不同,由舊模式中教師為主體向新模式中學生為主體轉變,由以往單一的教師的評、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評、改,作文評改新模式的創(chuàng)建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改、小組合作互評、全班多向互動式評改交流等途徑,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讓學生由樂改到善改,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3.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xiàn)狀述評及研究意義
國外作文教學也十分重視學生主體參與作文批改。他們認為初中作文指導包括的五個要素,其中有:1.讓學生去解釋、判斷;2.讓學生多寫、多改;3.讓學生早點接觸優(yōu)秀作品。這對本課題有較大的理論參考價值。本課題旨在通過研究總結出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試圖從教學設計的層面研究學生參與習作講評的課堂教學模式。
4.課題試圖解決的問題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課題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為研究方向,重新給作文評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與能力。使作文評改臻于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如何處理好教師評改與學生評改的關系,作文評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課題關注和試圖解決的問題。立足于實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這一研究過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論知識與抽象知識的整合,包容了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本課題的研究必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獨立與合作研究過程中構建知識,也必定能將教師從繁雜無功的作文評改中解脫出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
5.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新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毙抡n標對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視是對本課題研究的有力支撐。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其它人的協(xié)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本課題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學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并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鑒賞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學生樂寫樂改,并以改促寫,進入到寫作的良性循環(huán)。提高習作講評課的效率,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評改模式,進而提高學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績。
(三)研究的內容
1.如何在作文評改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興趣。
2.在作文評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實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鑒賞能力。
3.在對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探究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樂寫樂改,并以改促寫,使寫作進入良性循環(huán)。
4.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習作講評課模式。
(四)研究的對象與范圍
課題研究的對象:山陽縣元子街中學七至九年級學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現(xiàn)狀調查法:課題組教師選定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學生現(xiàn)有作文水平、教師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內容、學生生活等,找出對策。
2.資料研究法:通過搜集資料,總結實驗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及時了解同行的研究動態(tài)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寶貴經驗,從而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3.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實踐,根據(jù)研究目標與策略進行實踐,邊實踐邊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
4.個案研究法:課題組成員在課堂實踐中要及時總結發(fā)現(xiàn)切實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點帶面,達到整體推進的效果。
5.經驗總結法:研究者要能夠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提煉、概括出與研究目標、內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經驗,并物化為經驗、理論文章。
(六)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23.1--2023.2)
(1)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加強理論學習,對相關的作文教學理論進行搜集和整理,并組織教師認真分析當前作文批改和習作講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2)制定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實施問卷調查,落實課題組成員分工。
2.實施階段(2023.3--2023.5)
(1)課題組成員根據(jù)課題的操作方案與學校相關的作文教學常規(guī)進行實踐,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進行及時地反饋與總結,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并作詳細的記錄。積累課題實施中的各種典型案例、教學設計。
(2)在2023年5月進行一次系統(tǒng)地階段性總結,為以后教學工作的改進做好準備。
3.總結階段(2023.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鑒定。
(七)研究的組織、分工及保障
1.課題組分工
課題負責人:周軍紅
成 員:郭麗萍 馬朝春
2.課題研究保障
(1)經費保證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為研究經費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并能夠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協(xié)助課題組進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課題的開展與實施。
(2)人員保證
課題組各成員都是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態(tài)度認真,勤奮刻苦,樂于奉獻,均為學校的中堅力量,具有豐富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經驗、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課題組老師多次發(fā)表教科研論文,在各級各類的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論文評比中均有獲獎。
(八)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方案;
2.研究論文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學論文匯編;
3.教學案例與設計集萃: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研究中優(yōu)秀教學片斷及教學設計集萃;
4.學生作文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課題研究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及精彩點評匯編;
5.課題研究報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究作文評改新模式的課題研究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