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范文大全 > 工作報告 > 調(diào)查報告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shù):19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第1篇 中國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春節(jié)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最大型的節(jié)日,每年春節(jié)個地方的習俗也不盡然相同。那春節(jié)我們一般都有什么風俗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1、除夕

農(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xiàn)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nóng)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2、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jié)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zhuǎn)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zhí)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xiāng)村圩鎮(zhèn)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jié)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3、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xiàn)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wèi)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4、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5、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shù)。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第2篇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

除夕

農(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xiàn)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nóng)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jié)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zhuǎn)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zhí)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xiāng)村圩鎮(zhèn)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jié)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xiàn)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wèi)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shù)。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 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第3篇 2023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diào)查報告: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完成。

隨著寒假的開始,也寓意著快要過年了。春節(jié),大家并不陌生,這是我國每年都要慶賀的大事。再說春節(jié)習俗,有人說,不就是吃餃子、放鞭炮嗎?其實不然,我國各地人民的春節(jié)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想要了解?我會一一介紹給大家。

我國異地的春節(jié)習俗:

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過年”的風俗不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祭灶

在河南,春節(jié)的祭灶儀式尤為重要。這主要來源于一個民間故事: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兩人非常疼愛他,可沒辦法,家中貧困,只能讓兒子上煤礦去挖煤。有一次,老漢去探望兒子,在路上遇見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交談中得知,光腳片是閻王派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兒子,光腳片應允,讓他別告訴別人。此事過了三年之后,在臘月二十二晚,老漢將此事講給自己的老伴,誰知被灶神聽去稟告了玉帝,玉帝隨之收回老漢的兒子,懲戒了光腳片。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

“?!弊衷诿耖g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得越晚越好。

湖南:

豐盛的年夜

飯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制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jīng)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拜六神

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yè)興旺。

拜祖

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后點起紅燭,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jīng)過念經(jīng)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jīng)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拜茶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干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后,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廣州: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飯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fā)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魚大肉了。

年初二

開年 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下花生油,煎蘿卜糕、煎魚?,F(xiàn)代人更是喜歡將開年飯擺到酒樓吃,吃得越早越好。這天,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jié)。廣東流行女兒攜家?guī)Э诨啬锛?。廣州的一些郊區(qū)農(nóng)村還保留著“放生”的習俗,買活鯉魚,用紅紙蓋上魚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窮鬼日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一些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這天如有人串門,會被當作窮鬼趕出門。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財神回家。如果舊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過年,有一個影響極為廣泛的俗語:“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贝笾碌莱隽吮狈睫r(nóng)村過年的安排。

黑龍江農(nóng)村與這略有區(qū)別: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貼道有(對聯(lián)),三十走油,初一磕頭。其中,貼道有是貼對聯(lián)的意思,黑龍江農(nóng)村,按老規(guī)矩,水井上貼的對聯(lián)一般是“道有”,兩字為豎著寫,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時作為有字的“橫”,意思是水連續(xù)不斷,什么時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類,現(xiàn)在做的已經(jīng)不多了。

黑龍江農(nóng)村過年,一般始于臘月二十三,過了正月十五,年算過完了。

1.臘月二十三,要放一掛鞭炮,吃餃子。灶王爺和財神要升天,即將舊的灶王爺像和財神像燒了,有的人家會擺些供品,堵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們“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

2.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衛(wèi)生。

3.臘月二十六、七,要殺豬殺雞。不急著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庫房凍起來。

4.臘月二十八,發(fā)面,蒸包子饅頭和豆包,一部分作為貢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則為了吃,過年了,女人們也不會天天做飯,也要歇歇,也要過年。吃飯時,就取來熱熱就可以。現(xiàn)在這樣做的也不多了,面食買著很方便。

5.臘月二十九,寫對聯(lián),貼春聯(lián)。不僅人住的房屋貼,連雞窩豬圈羊圈牛圈都貼,印象中,牛圈經(jīng)常貼的一幅對聯(lián)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馬賽北海蛟龍”,雞窩貼“金雞滿架”,豬圈貼“肥豬滿圈”或“大豬年年有,小豬月月增”。除了春聯(lián),還貼窗花剪紙、掛帖和年畫。

6.臘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餃子,接神,迎接祖先回來,有家譜的人家,會將家譜貼上,沒有家譜的人家,會用紅紙寫一張“三代宗戚”,貼在墻上,擺上供品供奉。同時,也迎接灶王爺和財神回來。有一些人會印許多財神像到各家送,這是送財,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還要賞些錢的。

年夜飯一般要有豬蹄和雞爪,意味撓錢靶子,來年多多撈錢。年夜飯不能吃蝦和東北人經(jīng)常吃的酸菜,蝦與瞎諧音,酸是變質(zhì)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飯最好有雞有魚,象征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連年有余。晚上守歲。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錢,不吉利。午夜鐘聲響起,要給祖先家譜和家中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

了解了這么多省份的春節(jié)習俗,原來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是不同的。接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族占到92%,剩下的8%都是少數(shù)名族。想不想了解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習俗是怎樣的?讓我一一介紹給大家。

壯族:

壯族春節(jié)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過送灶節(jié)后便開始著手準備二十七宰年豬,土話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話叫包口瓬。壯族春節(jié)習俗中待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后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彌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男女老少,全家歡聚一堂,吃“壓年飯”,迎新春。按壯族春節(jié)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谷豐登來年有余的意思。除夕晚,在豐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閹雞,魚,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開始。做生意的人興在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為柴與“財”諧音,期盼新年財源滾滾來。

藏族:

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春節(jié)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ji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在傣族春節(jié)習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qū)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傣族春節(jié)習俗: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yōu)美、鼓聲好即獲獎。

回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

春節(jié)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云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女孩子抹著紅臉蛋,眉間點個小紅點兒,頭上扎著紅發(fā)結(jié),穿來跑去,好不熱鬧,大人們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面條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彝族:

彝族過年地板上要鋪一層草。選割巖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純潔的草、干凈的草,羊嘴沒有沾過的草;是獸蹄沒有踏過的草;是豐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榮,鋪青疊翠,綠草茸茸如綠氈鋪地,象征子孫的榮華富貴。彝族過年前除催喂肥豬、釀好酒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準備——“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齊的柴垛,過年前要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去砍柴來完成這項準備。寨子里家家戶戶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顯示勤勞、康樂。

朝鮮族:

春節(jié)早晨起來,首先洗簌干凈,然后換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衣服,祭祀祖先,也就是祭奠供奉在祭祖房的四代祖先牌位。祭奠結(jié)束后,需進行新年第一次行禮,即所謂“拜年”。在家人拜年時,接收拜年的長輩需要給小輩一些壓歲錢;拜年時,公公婆婆除了給新過門的兒媳婦壓歲錢,還會送一些諸如化妝品、頭繩等小禮品。家人百年后有祭祖的飲食做為早餐。然后,小輩們又出門給親戚或鄰居的長輩們拜年。春節(jié)的年飯一般為年糕湯、打糕、米糕、松餅等。從春節(jié)那天起,各種民俗游戲會陸續(xù)展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跳板、放風箏等游戲。

這是我所了解到的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習俗,但其實,只要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才有過年的氣息。雖然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也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地方,我們大家都在慶祝同一個節(jié)日——春節(jié)!

第4篇 春節(jié)風俗的調(diào)查報告

一、調(diào)查目的

了解中國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jié)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diào)查時間

三、調(diào)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調(diào)查內(nèi)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媽媽早早把我叫起來,叫我和她一同打掃衛(wèi)生,房間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徹徹底底地清掃一遍。我很疑惑,問媽媽為啥打掃這般早哩?

媽媽告訴我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nèi)塵垢蛛網(wǎng),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nèi)外衛(wèi)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除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貼春聯(lián)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忙著貼春聯(lián)和福字。

媽媽,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傻孩子,這是因為福到來了。

媽媽,你給我講講貼春聯(lián)的來歷吧!

原來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的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豆春聯(lián),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守歲,共同期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jīng)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聚,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在這個激動的時刻,我們邊看春晚,邊吃東西,談笑風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點響了爆竹,啪啪 聲音真響,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巴巴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qū)逐山魈。山魈據(jù)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質(zhì)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xiàn)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jié)放鞭炮,借以歡慶節(jié)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拱手作揖,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五、調(diào)查結(jié)論

我們的春節(jié)習俗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么幾種,但唯有一個是不變的,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完成。隨著…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春節(jié)風俗信息

  •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
  • 春節(jié)風俗調(diào)查報告(4篇)19人關注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yè)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yè)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并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yè)我將會好好 ...[更多]

相關專題

調(diào)查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