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2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48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旨在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提高農產品質量,并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原料來源管理:對農產品生產源頭進行嚴格把控,確保種植、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安全無污染。

2. 生產過程監(jiān)管:規(guī)范農產品的種植、養(yǎng)殖、加工、包裝等環(huán)節(jié),嚴格執(zhí)行相關標準。

3. 質量檢測:設立質量檢測體系,對農產品進行定期抽樣檢查,確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4. 追溯系統(tǒng)建立:建立完善的追溯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能快速定位問題源頭。

5. 市場準入制度: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規(guī)則,只有合格的農產品才能進入市場銷售。

6. 法規(guī)與政策: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適時更新政策,引導行業(yè)發(fā)展。

7. 員工培訓與教育:提升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確保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

包括哪些方面

1. 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規(guī)定:限制使用高殘留農藥,推廣綠色肥料,保障農產品的生態(tài)安全。

2. 動物福利:關注動物飼養(yǎng)環(huán)境,禁止濫用抗生素,確保肉類產品的質量。

3. 加工與儲存條件:規(guī)范農產品加工設施,確保儲存條件符合衛(wèi)生標準,防止污染。

4. 包裝標識要求:明確標注產品信息,包括產地、成分、生產日期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5. 銷售渠道管理:監(jiān)控銷售渠道,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

6. 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對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有效應對和處理。

重要性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健康安全,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

1. 提升農產品品質:通過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2. 保護消費者權益:讓消費者購買到放心、健康的農產品,增強消費者信心。

3. 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為農業(yè)企業(yè)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推動產業(yè)升級。

4. 維護國家食品安全形象:在全球范圍內樹立我國食品安全的良好形象,增強國際競爭力。

方案

1. 建立全面的監(jiān)管網絡:整合農業(yè)、市場監(jiān)管、衛(wèi)生等部門資源,形成合力,共同監(jiān)管農產品市場。

2. 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引入公正、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高檢測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3. 加強技術研發(fā):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研發(fā)更安全、環(huán)保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和方法。

4. 完善法規(guī)體系: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法規(guī),適應農業(yè)發(fā)展的新需求。

5. 深化國際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提升我國農產品管理制度的國際化水平。

6. 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監(jiān)督,對舉報食品安全問題的個人給予獎勵。

通過上述方案的實施,我們將不斷完善和強化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jiān)督管理辦法范本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立法宗旨】為加強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管理,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內從事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是指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fā)、零售市場后的銷售活動。

第三條【監(jiān)管原則】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jiān)督管理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追溯、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

第四條【監(jiān)管職責】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國務院規(guī)定的職責,對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監(jiān)督管理。但不包括農業(yè)生產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

第五條【監(jiān)管職責】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安全進行監(jiān)督管理。

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與其他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六條【經營責任】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以下簡稱市場開辦者)對進入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安全承擔管理責任,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活動,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

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以下簡稱銷售者)對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安全負責,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從事市場銷售活動,誠信自律,保證食品安全,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jiān)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七條【社會監(jiān)督】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用農產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向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了解食用農產品安全信息,對食用農產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章 市場開辦者

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第八條【基本要求】食用農產品市場應當按照食用農產品大類、保鮮和衛(wèi)生要求進行分區(qū),同類型產品應當在同一交易區(qū)內經營,其經營環(huán)境、設施設備、經營管理應當符合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的要求。

第九條【管理責任】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知識培訓,加強食用農產品檢驗工作。

市場開辦者主要負責人應當落實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本市場的食用農產品安全工作負責。

第十條【建立檔案】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如實記錄銷售者名稱或姓名、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住址、銷售食用農產品主要品種、進貨渠道、產地等信息,保證食用農產品可追溯。銷售者檔案保存期限不少于銷售者停止銷售后的六個月。

市場開辦者應當對銷售者檔案及時更新,保證其準確性、真實性。

鼓勵和支持市場開辦者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采集、保存食用農產品相關信息,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

第十一條【市場準入】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對進入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進行查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準予進入市場銷售。對無法提供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的,如允許其進入市場銷售,應當進行快速檢測或抽樣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檢驗不合格的,不準進入市場銷售。

第十二條【信息報告】市場開辦者應當如實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市場名稱、類型、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場內食用農產品種類、攤位數量等市場信息。

第十三條【日常檢查】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日常檢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銷售者的經營環(huán)境和條件及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檢查,經檢查或抽檢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應當要求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發(fā)現有違法行為或者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隱患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或者依照與銷售者簽訂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進行處理。

市場開辦者應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市場內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第十四條【信息公示】市場開辦者應當在市場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結果、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理情況、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監(jiān)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

第二節(jié) 批發(fā)市場開辦者要求

第十五條【簽訂協(xié)議】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與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明確雙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義務;未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的,不準進入批發(fā)市場進行銷售。

鼓勵其他市場開辦者與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明確雙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義務。

第十六條【檢測制度】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每天對進入批發(fā)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快速檢測或抽樣檢驗,并及時公布抽檢結果。發(fā)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應當要求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并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按照與銷售者簽訂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處理。國家法律法規(guī)有規(guī)定的,按照法律法規(guī)處理。

鼓勵其他市場開辦者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或抽樣檢驗。

第十七條【銷售憑證】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制作統(tǒng)一格式的銷售憑證或者銷售憑證樣式,供入場銷售者使用,以票據鏈的方式保證食用農產品可追溯。

銷售憑證可作為批發(fā)市場銷售者的銷售記錄和其他購貨者的進貨查驗記錄憑證。

銷售憑證內容包括食用農產品品名、產地、數量、銷售日期、銷售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

第十八條 【鼓勵性條款】鼓勵食品批發(fā)市場改造升級,更新設施、設備,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鼓勵批發(fā)市場開辦者加強與設施農業(yè)經濟合作組織的合作,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食用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基地和生產加工企業(yè)實行場地掛鉤、場廠掛鉤,設立場地掛鉤、場廠掛鉤食用農產品專區(qū)進行集中經營,提升食用農產品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信譽度。

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的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對食用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yè)或者種植養(yǎng)殖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及相關信息,查驗生產加工企業(yè)或者種植養(yǎng)殖基地食用農產品相關證明材料及票據等;不符合要求的,嚴禁進入該批發(fā)市場銷售。

第三章 銷售者

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第十九條【場所要求】銷售者應當具有與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銷售和貯存場所,保持該場所環(huán)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相距25米以上的距離。

第二十條【設備設施要求】銷售者應當具有與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經營設備或者設施。

貯存、運輸和裝卸食用農產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用農產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用農產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用農產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經營冷藏、冷凍食用農產品的,應當配備與經營品種相適應的冷藏、冷凍設施,保障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質量安全所需要的溫度、濕度及環(huán)境等特殊要求。

鼓勵采用冷鏈方式經營食用農產品,倡導蔬菜產品采取凈菜上市、畜禽產品采取冷鮮上市等方式銷售,保障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始終符合質量安全所必需的溫度、濕度和衛(wèi)生條件等要求,減少損耗和污染。

第二十一條【貯存要求】銷售者貯存食用農產品,應當定期檢查庫存食用農產品,及時清理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用農產品。

第二十二條【查驗記錄制度】銷售者采購食用農產品,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查驗相關證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購和銷售。

銷售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用農產品的名稱、數量、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實行統(tǒng)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yè),可以由企業(yè)總部統(tǒng)一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所屬各經營店應當保存總部的配送清單及相應的合格證明文件。配送清單和合格證明文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從事食用農產品批發(fā)業(yè)務的銷售企業(yè),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批發(fā)食用農產品的名稱、數量、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銷售者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第二十三條【銷售企業(yè)要求】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yè)應當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配備必要的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人員,對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依法從事食用農產品銷售活動。

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yè)應當加強食用農產品檢驗工作,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者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食用農產品進行抽樣檢驗,并做好檢驗后處理和相關信息的公示工作。

第二十四條【安全責任】銷售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對食用農產品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應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 【添加劑要求】銷售者在包裝、保鮮、貯存、運輸中使用保鮮劑、反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有關規(guī)定要求,防止二次污染。

第二十六條 【應當包裝標識的要求】銷售按照規(guī)定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食用農產品,須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包裝物或者標識上應當按照規(guī)定標注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對保質期有要求的,應標注保質期;保質期與貯藏條件有關的,應當予以標明;有分級標準或者使用添加劑的,應當標明產品質量等級或者添加劑名稱。

銷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認證的農產品以及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其他需要包裝銷售的農產品,必須包裝,并標注相應標志和發(fā)證機構。但鮮活畜、禽、水產品可以除外。

食用農產品標識所用文字應當使用規(guī)范的中文,標注的內容應當準確、清晰、顯著,不得有虛假、錯誤或者其他誤導性內容。

第二十七條 【未包裝標識的要求】銷售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應當采取附加標簽、標識牌、標識帶、說明書等形式標明食用農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等內容。

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經包裝后銷售,標識內容應當符合上款要求。鼓勵銷售者在包裝標識內容中注明推薦保存條件及建議食用的最佳保存期限等信息。

第二十八條 【進口產品包裝標識的要求】進口食用農產品的包裝或者標識應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并載明原產地、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進口鮮凍肉類產品的包裝應當標明產品品名、產地國或地區(qū)、生產企業(yè)注冊號、生產批號;外包裝上應當以中文標明規(guī)格、具體產地、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

分裝銷售的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在包裝上保留原進口食品全部信息以及分裝企業(yè)、分裝時間、地點以及保質期等信息。

第二十九條 【問題農產品處理】銷售者發(fā)現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并記錄停止銷售和通知情況。

對于停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當按照要求采取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但是,因標簽、標志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在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質量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xù)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市場開辦者、銷售者應當將食用農產品停止銷售、召回和處理情況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處理,并記錄相關情況。

銷售者未依照本條規(guī)定停止銷售的,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停止銷售。

第三十條【禁止規(guī)定】禁止銷售下列食用農產品:

(一)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在食用農產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

(二)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

(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

(四)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及其產品;

(六)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產品;

(七)使用的保鮮劑、反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八)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

(九)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

(十)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經營的;

(十一)偽造食用農產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十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

第二節(jié) 入場銷售者要求

第三十一條【入場要求】銷售者進入批發(fā)、零售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應當向市場開辦者如實提供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號碼、姓名、聯系方式、住址、銷售食用農產品主要品種及進貨渠道等信息。

第三十二條【準入要求】銷售者進入批發(fā)、零售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應當向市場開辦者提供下列證明材料:

(一)產地或來源證明。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yè)或者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生產的農產品,由本單位出具產地證明;其他農產品生產者生產的農產品,由縣級農業(yè)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或者鄉(xiāng)鎮(zhèn)政府、村民委員會等出具產地或來源證明;銷售者與供貨者簽訂的食用農產品采購協(xié)議,可作為食用農產品產地或來源證明文件;

(二)合格證明文件。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或者自檢合格證明等能夠證明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合格證明文件。銷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等質量標志的食用農產品,其質量標志可作為合格證明文件;

(三)銷售按規(guī)定需要實施檢驗檢疫的動物及其產品,還應當提供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等證明文件;

(四)銷售進口食用農產品,還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wèi)生證書。

不能提供前款(一)、(二)項所列證明材料的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當主動向市場開辦者申請抽檢,抽樣檢驗合格的可以進入市場銷售;經抽樣檢驗不合格的,不得銷售。不能提供前款(三)、(四)所列證明材料的食用農產品,不得銷售。

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種植類食用農產品,不需要提供第一款所列證明材料,向市場開辦者提供其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方式、銷售品種信息后,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第三十三條 【標牌公示】銷售者進入批發(fā)、零售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應當在攤位(柜臺)明顯位置如實公布銷售者名稱(姓名)、聯系方式、食用農產品品名、產地、合格證明文件等信息。

第三十四條【銷售記錄】銷售者進入批發(fā)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應當使用批發(fā)市場開辦者制作的統(tǒng)一格式的銷售憑證。銷售食用農產品時,應當填寫銷售憑證。銷售憑證存根應當裝訂成冊或采用信息化手段記錄、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第四章 其他經營者

第三十五條【第三方倉儲服務提供者】提供食用農產品貯存服務的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履行以下義務:

(一)如實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其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以及所提供服務的銷售者名稱、貯存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等信息;

(二)查驗所提供服務的銷售者的主體資質和食用農產品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并建立進出貨臺賬,記錄食用農產品的品名、產地、貯存日期、出貨日期、銷售者的名稱或姓名、聯系方式等。進出貨臺賬和相關證明材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三)保障貯存、運輸和裝卸食用農產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污染,保證食用農產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用農產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四)貯存肉類凍品應當查驗并留存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等文件;

(五)貯存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查驗并記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wèi)生證書;

(六)定期檢查庫存產品,發(fā)現銷售者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

(七)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十六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對入網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安全承擔管理責任,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如實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其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人員及身份證號碼、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入網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名稱、數量等信息;

(二)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食用農產品知識培訓;

(三)對入網食用農產品銷售者進行實名登記,記錄入網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號碼、住址、聯系方式、銷售食用農產品主要品種及進貨渠道、產地等信息,保證食用農產品交易可追溯;

(四)與入網食用農產品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xié)議,明確雙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義務;

(五)發(fā)現入網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有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配合做好處置工作;

(六)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十七條【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食用農產品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按照市場開辦者管理。

第三十八條【食品攤販】食品攤販銷售食用農產品,參照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的辦法管理。

第五章 監(jiān)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監(jiān)管責任】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qū)域食品安全年度監(jiān)督管理計劃,開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年度監(jiān)督檢查計劃、食用農產品風險程度等,確定監(jiān)督檢查的重點、方式和頻次,對轄區(qū)內的食用農產品經營者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公示監(jiān)督管理人員信息。

第四十條【監(jiān)督檢查】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有權采取下列措施,對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銷售者及其他經營者遵守本辦法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

(一)對食用農產品銷售和貯存等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二)對食用農產品進行抽樣檢驗;

(三)向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與食用農產品銷售活動和質量安全有關的情況;

(四)檢查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落實情況,查閱、復制與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的記錄、協(xié)議、發(fā)票及其他資料;

(五)對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存在安全隱患的食用農產品,有權查封、扣押、依法處置、監(jiān)督銷毀;

(六)查封違法從事食用農產品經營活動的場所。

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銷售者及其他經營者對食品藥品監(jiān)督部門實施的監(jiān)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躲避、隱匿。

第四十一條【信用檔案】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轄區(qū)內食用農產品經營者信用檔案,如實記錄日常監(jiān)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和銷售者停止銷售等情況,依法向社會公布并實時更新。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用農產品經營者增加監(jiān)督檢查頻次;將違法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經營者以及其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相關信息,列入嚴重違法經營者名單,并予以公布。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逐步全面建立食用農產品經營者市場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要求食用農產品經營者以規(guī)范格式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違法失信經營后將自愿接受約束和懲戒。信用承諾納入食用農產品經營者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jiān)督,并作為事中事后監(jiān)管的參考。

第四十二條【責任約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銷售者或者其他經營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

(一)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食用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三)未幫助銷售者排查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查明原因、消除影響、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發(fā)生的;

(四)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認為需要采取責任約談的其他情形。

市場開辦者、銷售者或者其他經營者存在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責任約談不影響依法對其行政處理,責任約談及后續(xù)處理情況可以向社會公開。

被約談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按時參加約談或者未按照要求落實整改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記入食用農產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第四十三條【監(jiān)督抽檢】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抽檢納入年度檢驗監(jiān)測工作計劃,對食用農產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樣檢驗,并依據有關規(guī)定公布檢驗結果。抽查檢測結果確定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采用快速檢測方法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查檢測。快速檢測結果表明食用農產品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應當停止銷售;被抽查人對快速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時起四小時內申請復檢。復檢不得采用快速檢測方法。

第四十四條【信息公示】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公布食用農產品日常監(jiān)督管理信息。

公布食用農產品日常監(jiān)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并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避免誤導消費者和社會輿論。

第四十五條【案件通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現本辦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禁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在依法處理的同時,應當及時追查食用農產品來源和流向,并報告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上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同時通報所涉及地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第四十六條【案件移交】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現超出其管轄范圍或涉及其他部門職責范圍的食用農產品安全案件線索,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或者相應的職責部門;涉及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第四十七條【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jiān)督管理中發(fā)現食用農產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用農產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社會危害,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guī)定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并在當地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及時開展調查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管理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市場開辦者、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yè)等未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或者未按規(guī)定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食用農產品知識培訓,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止營業(yè)。

第四十九條【市場開辦者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市場開辦者、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依法對食用農產品的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進行查驗,或者允許無產地或來源證明、合格證明且檢驗不合格的食用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的;

(二)未如實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市場信息或者未按規(guī)定建立、保存入場銷售者檔案的;

(三)未按規(guī)定在市場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用農產品相關信息的;

(四)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未與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或者允許未簽訂質量安全責任協(xié)議的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fā)市場進行銷售的;

(五)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未按規(guī)定每天對入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快速檢測或者抽樣檢驗的;

(六)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未制作統(tǒng)一格式的銷售憑證或者銷售憑證樣式供入場銷售者使用的。

第五十條【查驗檢查等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銷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止營業(yè):

(一)未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進貨時未查驗食用農產品產地或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的;

(二)從事食用農產品批發(fā)業(yè)務的銷售企業(yè)未按規(guī)定建立并保存食用農產品銷售記錄制度的;

(三)未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自查制度,或者未定期對食用農產品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的;

(四)發(fā)現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或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未及時報告并按規(guī)定處理的;

(五)進入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未在攤位(柜臺)明顯位置如實公布銷售信息的;

(六)進入批發(fā)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未使用批發(fā)市場開辦者制作的統(tǒng)一格式的銷售憑證的。

第五十一條【質量安全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銷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并可以沒收違法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一)銷售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食用農產品的;

(二)銷售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用農產品的;

(三)銷售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用農產品的;

(四)銷售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用農產品的;

(五)銷售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的。

第五十二條【質量安全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罰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一)銷售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在食用農產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

(二)銷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及其制品;

(三)銷售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

(四)銷售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經營的食用農產品;

明知從事前款規(guī)定的違法行為,仍為其提供經營場所或者其他條件的經營者,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等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

違法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給予處罰外,應當移交公安機關。

第五十三條【添加劑及包裝材料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銷售者使用保鮮劑、反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有關規(guī)定,或者銷售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用農產品,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經營的工具、設備等物品;違法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止營業(yè)。

第五十四條【假冒偽劣責任】銷售者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偽造食用農產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或者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jié)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止營業(yè)。

第五十五條【包裝標識】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銷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等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應當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未經包裝進行銷售的;

(二)應當標識或者附加標識未按規(guī)定標識或者附加標識銷售的;

(三)銷售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未采取附加標簽、標識牌、標識帶、說明書等形式標明食用農產品信息的;

(四)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經包裝后銷售未標明食用農產品信息的;

(五)進口食用農產品的包裝、標識不符合本辦法規(guī)定要求的。

第五十六條【貯存運輸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銷售者未按要求進行食用農產品貯存、運輸和裝卸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止營業(yè),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專門從事食用農產品貯存服務的經營者未向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履行報告義務,或者未查驗委托人的主體資質和食用農產品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未建立進出貨臺賬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七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對入網銷售者未進行實名登記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或者未與入網銷售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停止營業(yè);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

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用農產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食用農產品入網銷售者要求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食用農產品入網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入網銷售者追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承諾的,應當履行其承諾。

第五十八條 【免責規(guī)定】銷售者履行了本辦法規(guī)定的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的,可以免予處罰,但應當依法沒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行政責任】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不履行食用農產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jié)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有下列情況之一,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可以不承擔行政責任:

(一)有充分證據證明因不可抗力致使難以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按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方式、程序已經履行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

(三)因有關行政執(zhí)法依據規(guī)定不一致,致使行政執(zhí)法行為適用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依據不當的;

(四)對拒不執(zhí)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經營者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已經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

(五)依法不承擔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條【行政責任】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等部門在履行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過程中,違法實施檢查、強制等執(zhí)法措施,給食用農產品經營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應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一條【賠償責任】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六十二條【懲罰性賠償】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其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第六十三條 【刑事責任】違法銷售食用農產品涉嫌犯罪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四條【定義】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用農產品,指在農業(yè)活動中獲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稗r業(yè)活動”既包括傳統(tǒng)的種植、養(yǎng)殖、采摘、捕撈等農業(yè)活動,也包括設施農業(yè)、生物工程等現代農業(yè)活動?!爸参?、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是指在農業(yè)活動中直接獲得的以及經過分揀、去皮、剝殼、粉碎、清洗、切割、冷凍、打蠟、分級、包裝等加工,但未改變其基本自然性狀和化學性質的產品。

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指依法設立、為食用農產品交易提供場地、設施、服務以及日常管理的企業(yè)法人或其他組織。

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指進入批發(fā)、零售市場后,從事食用農產品銷售的企業(yè)、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yè)經濟合作社及其他經濟組織和自然人。

第六十五條【施行時間】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2篇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行為,加強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及其監(jiān)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是指通過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等銷售食用農產品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集中交易市場,是指銷售食用農產品的批發(fā)市場和零售市場(含農貿市場)。

第三條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負責監(jiān)督指導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監(jiān)督指導本行政區(qū)域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及其監(jiān)督管理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原則,推進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保證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可追溯。

第五條 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與相關部門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協(xié)作機制。

第六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依法對入場銷售者履行管理義務,保障市場規(guī)范運行。

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以下簡稱銷售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銷售活動,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七條 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匯總分析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加強監(jiān)督管理,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應當按照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要求提供并公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信息。

鼓勵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和記錄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信息。

第八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和食用農產品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應當加強行業(yè)自律,督促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履行法律義務。

第二章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義務

第九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銷售者履行義務,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主要負責人應當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本市場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明確入場銷售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組織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根據食用農產品風險程度確定檢查重點、方式、頻次等,定期檢查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第十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按照食用農產品類別實行分區(qū)銷售。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和貯存食用農產品的環(huán)境、設施、設備等應當符合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

第十一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如實記錄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住所、食用農產品主要品種、進貨渠道、產地等信息。

銷售者檔案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銷售者停止銷售后6個月。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對銷售者檔案及時更新,保證其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如實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市場名稱、住所、類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農產品主要種類、攤位數量等信息。

第十二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查驗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

銷售者無法提供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的,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第十三條 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yè)或者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由本單位出具產地證明;其他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或者個人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由村民委員會、鄉(xiāng)鎮(zhèn)政府等出具產地證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等食用農產品標志上所標注的產地信息,可以作為產地證明。

第十四條 供貨者提供的銷售憑證、銷售者與供貨者簽訂的食用農產品采購協(xié)議,可以作為食用農產品購貨憑證。

第十五條 有關部門出具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或者銷售者自檢合格證明等可以作為合格證明文件。

銷售按照有關規(guī)定需要檢疫、檢驗的肉類,應當提供檢疫合格證明、肉類檢驗合格證明等證明文件。

銷售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證明文件。

第十六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檢查制度,對銷售者的銷售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查。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發(fā)現存在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違法行為的,應當要求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依照集中交易市場管理規(guī)定或者與銷售者簽訂的協(xié)議進行處理,并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當在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結果以及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理結果、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

第十八條 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與入場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xié)議,明確雙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權利義務;未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xié)議的,不得進入批發(fā)市場進行銷售。

鼓勵零售市場開辦者與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xié)議,明確雙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權利義務。

第十九條 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開展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并根據食用農產品種類和風險等級確定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頻次。

鼓勵零售市場開辦者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開展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

第二十條 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印制統(tǒng)一格式的銷售憑證,載明食用農產品名稱、產地、數量、銷售日期以及銷售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項目。銷售憑證可以作為銷售者的銷售記錄和其他購貨者的進貨查驗記錄憑證。

銷售者應當按照銷售憑證的要求如實記錄。記錄和銷售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第二十一條 與屠宰廠(場)、食用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基地簽訂協(xié)議的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應當對屠宰廠(場)和食用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以及相關信息,查驗種植養(yǎng)殖基地食用農產品相關證明材料以及票據等。

第二十二條 鼓勵食用農產品批發(fā)市場開辦者改造升級,更新設施、設備和場所,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鼓勵批發(fā)市場開辦者與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認證的食用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基地或者生產加工企業(yè)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協(xié)議。

第三章 銷售者義務

第二十三條 銷售者應當具有與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銷售和貯存場所,保持場所環(huán)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適當的距離。

第二十四條 銷售者應當具有與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銷售設備或者設施。

銷售冷藏、冷凍食用農產品的,應當配備與銷售品種相適應的冷藏、冷凍設施,并符合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所需要的溫度、濕度和環(huán)境等特殊要求。

鼓勵采用冷鏈、凈菜上市、畜禽產品冷鮮上市等方式銷售食用農產品。

第二十五條 禁止銷售下列食用農產品:

(一)使用國家禁止的獸藥和劇毒、高毒農藥,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

(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

(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

(四)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

(六)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

(七)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

(八)使用的保鮮劑、反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

(九)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

(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

(十一)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銷售的;

(十二)標注虛假的食用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者地址,或者標注偽造、冒用的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

第二十六條 銷售者采購食用農產品,應當按照規(guī)定查驗相關證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購和銷售。

銷售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用農產品名稱、數量、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實行統(tǒng)一配送銷售方式的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yè),可以由企業(yè)總部統(tǒng)一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所屬各銷售門店應當保存總部的配送清單以及相應的合格證明文件。配送清單和合格證明文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從事食用農產品批發(fā)業(yè)務的銷售企業(yè),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批發(fā)食用農產品名稱、數量、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銷售企業(yè)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方式,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第二十七條 銷售者貯存食用農產品,應當定期檢查庫存,及時清理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用農產品。

銷售者貯存食用農產品,應當如實記錄食用農產品名稱、產地、貯存日期、生產者或者供貨者名稱或者姓名、聯系方式等內容,并在貯存場所保存記錄。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第二十八條 銷售者租賃倉庫的,應當選擇能夠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食用農產品貯存服務提供者。

貯存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貯存食用農產品,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其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以及所提供服務的銷售者名稱、貯存的食用農產品品種、數量等信息;

(二)查驗所提供服務的銷售者的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身份證明和食用農產品產地或者來源證明、合格證明文件,并建立進出貨臺賬,記錄食用農產品名稱、產地、貯存日期、出貨日期、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聯系方式等。進出貨臺賬和相關證明材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三)保證貯存食用農產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污染,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和環(huán)境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用農產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

(四)貯存肉類凍品應當查驗并留存檢疫合格證明、肉類檢驗合格證明等證明文件;

(五)貯存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查驗并記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證明文件;

(六)定期檢查庫存食用農產品,發(fā)現銷售者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

(七)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九條 銷售者自行運輸或者委托承運人運輸食用農產品的,運輸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污染,并符合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和環(huán)境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用農產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承運人應當按照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履行相關食品安全義務。

第三十條 銷售企業(yè)應當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依法從事食用農產品銷售活動。

鼓勵銷售企業(yè)配備相應的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加強食用農產品檢驗工作。

第三十一條 銷售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不符合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采取整改措施;有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二條 銷售按照規(guī)定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簽的食用農產品,在包裝或者附加標簽后方可銷售。包裝或者標簽上應當按照規(guī)定標注食用農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等內容;對保質期有要求的,應當標注保質期;保質期與貯藏條件有關的,應當予以標明;有分級標準或者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應當標明產品質量等級或者食品添加劑名稱。

食用農產品標簽所用文字應當使用規(guī)范的中文,標注的內容應當清楚、明顯,不得含有虛假、錯誤或者其他誤導性內容。

第三十三條 銷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認證的食用農產品以及省級以上農業(yè)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其他需要包裝銷售的食用農產品應當包裝,并標注相應標志和發(fā)證機構,鮮活畜、禽、水產品等除外。

第三十四條 銷售未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應當在攤位(柜臺)明顯位置如實公布食用農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等信息。

鼓勵采取附加標簽、標示帶、說明書等方式標明食用農產名稱、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或者姓名、保存條件以及最佳食用期等內容。

第三十五條 進口食用農產品的包裝或者標簽應當符合我國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原產地,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進口鮮凍肉類產品的包裝應當標明產品名稱、原產國(地區(qū))、生產企業(yè)名稱、地址以及企業(yè)注冊號、生產批號;外包裝上應當以中文標明規(guī)格、產地、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

分裝銷售的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在包裝上保留原進口食用農產品全部信息以及分裝企業(yè)、分裝時間、地點、保質期等信息。

第三十六條 銷售者發(fā)現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并記錄停止銷售和通知情況。

由于銷售者的原因造成其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銷售者應當召回。

對于停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當按照要求采取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但是,因標簽、標志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的食用農產品,在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xù)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應當將食用農產品停止銷售、召回和處理情況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處理,并記錄相關情況。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未依照本辦法停止銷售或者召回的,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停止銷售或者召回。

第四章 監(jiān)督管理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qū)域食品安全年度監(jiān)督管理計劃,開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工作。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年度監(jiān)督檢查計劃、食用農產品風險程度等,確定監(jiān)督檢查的重點、方式和頻次,對本行政區(qū)域的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進行日常監(jiān)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按照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要求,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對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遵守本辦法情況進行日常監(jiān)督檢查:

(一)對食用農產品銷售、貯存和運輸等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二)對食用農產品進行抽樣檢驗;

(三)向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與食用農產品銷售活動和質量安全有關的情況;

(四)檢查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落實情況,查閱、復制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記錄、協(xié)議、發(fā)票以及其他資料;

(五)對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存在質量安全隱患以及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食用農產品,有權查封、扣押、監(jiān)督銷毀;

(六)查封違法從事食用農產品銷售活動的場所。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對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實施的監(jiān)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干涉。

第三十九條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本行政區(qū)域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如實記錄日常監(jiān)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等情況,依法向社會公布并實時更新。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增加監(jiān)督檢查頻次;將違法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及其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相關信息,列入嚴重違法者名單,并予以公布。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逐步建立銷售者市場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要求銷售者以規(guī)范格式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如存在違法失信銷售行為將自愿接受信用懲戒。信用承諾納入銷售者信用檔案,接受社會監(jiān)督,并作為事中事后監(jiān)督管理的參考。

第四十條 食用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

被約談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按時參加約談或者未按要求落實整改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記入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貯存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抽檢納入年度檢驗檢測工作計劃,對食用農產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樣檢驗,并依據有關規(guī)定公布檢驗結果。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采用國家規(guī)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查檢測,抽查檢測結果表明食用農產品可能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銷售者應當暫停銷售;抽查檢測結果確定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被抽查人對快速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時起4小時內申請復檢。復檢結論仍不合格的,復檢費用由申請人承擔。復檢不得采用快速檢測方法。

第四十二條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公布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管理信息。

公布食用農產品監(jiān)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并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避免誤導消費者和社會輿論。

第四十三條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現批發(fā)市場有本辦法禁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在依法處理的同時,應當及時追查食用農產品來源和流向,查明原因、控制風險并報告上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同時通報所涉地同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涉及種植養(yǎng)殖和進出口環(huán)節(jié)的,還應當通報相關農業(yè)行政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

第四十四條 市、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現超出其管轄范圍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線索,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在監(jiān)督管理中發(fā)現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社會危害,按照應急預案的規(guī)定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并在當地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及時開展調查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的違法行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已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四十七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違反本辦法第九條至第十二條、第十六條第二款、第十七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建立或者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未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或者未組織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的;

(三)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的;

(四)未按食用農產品類別實行分區(qū)銷售的;

(五)環(huán)境、設施、設備等不符合有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

(六)未按要求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或者未按要求保存和更新銷售者檔案的;

(七)未如實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市場基本信息的;

(八)未查驗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的;

(九)未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允許無法提供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的銷售者入場銷售的;

(十)發(fā)現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違法行為,未依照集中交易市場管理規(guī)定或者與銷售者簽訂的協(xié)議處理的;

(十一)未在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結果以及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理結果、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的。

第四十八條 批發(fā)市場開辦者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十條規(guī)定,未與入場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xié)議,或者未印制統(tǒng)一格式的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未按要求配備與銷售品種相適應的冷藏、冷凍設施,或者溫度、濕度和環(huán)境等不符合特殊要求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第五項、第六項、第十一項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給予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十項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給予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七項、第十二項規(guī)定,銷售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驗的肉類,或者銷售標注虛假的食用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者地址,標注偽造、冒用的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食用農產品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八項、第九項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一條 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未按要求選擇貯存服務提供者,或者貯存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未履行食用農產品貯存相關義務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 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未按要求進行包裝或者附加標簽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 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未按要求公布食用農產品相關信息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銷售者履行了本辦法規(guī)定的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的,可以免予處罰,但應當依法沒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不履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五十六條 違法銷售食用農產品涉嫌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用農產品,指在農業(yè)活動中獲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農業(yè)活動,指傳統(tǒng)的種植、養(yǎng)殖、采摘、捕撈等農業(yè)活動,以及設施農業(yè)、生物工程等現代農業(yè)活動。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指在農業(yè)活動中直接獲得的,以及經過分揀、去皮、剝殼、干燥、粉碎、清洗、切割、冷凍、打蠟、分級、包裝等加工,但未改變其基本自然性狀和化學性質的產品。

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指依法設立、為食用農產品交易提供平臺、場地、設施、服務以及日常管理的企業(y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五十八條 柜臺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銷售食用農產品的,參照本辦法對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十九條 食品攤販等銷售食用農產品的具體管理規(guī)定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

第六十條 本辦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2篇)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旨在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提高農產品質量,并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料來源管理:對農產品生產源頭進行嚴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食用農產品信息

  •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2篇)
  •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2篇)48人關注

    食用農產品管理制度,旨在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提高農產品質量,并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料來源管理:對農產品生產 ...[更多]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