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 > 工作報告 > 社會報告

2023年6月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九篇)

發(fā)布時間:2024-06-15 06:00:03 查看人數:78

2023年6月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

篇一 2023年6月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4100字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里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管理范文網為大家整理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選,閱讀!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jié),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__區(qū)__鎮(zhèn)__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__農村,大學畢業(yè)后再次回歸家鄉(xiāng)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xiāng)農村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zhèn)08屆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chuàng)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tǒng)計,__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jiān)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yè)的態(tài)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yè)的態(tài)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jié)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fā)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fā)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jiān)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jiān)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wèi)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jiān)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fā)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zhèn)江打工,臨時監(jiān)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jiān)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jiān)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丶一虼螂娫捙c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jiān)護人及臨時監(jiān)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tǒng)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jiān)管體制,打破城鄉(xiāng)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zhèn)、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zhèn)、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fā)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__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yè)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范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并提升至戰(zhàn)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篇二 2023年6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2750字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里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管理范文網為大家整理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閱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fā)區(qū)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fā)區(qū)(園區(qū))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fā)區(qū)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fā)區(qū)(城南學校施教區(qū))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huán)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jiān)護人,隔代撫養(yǎng)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yōu)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yōu)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jiān)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梢钥闯?,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fā)現,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監(jiān)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于自己摸索的占 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0%的監(jiān)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jiān)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jiān)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jiān)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fā)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fā)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根據園區(qū)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fā)區(qū)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美的成長環(huán)境。

2、切實執(zhí)行規(guī)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qū)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jiān)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jiān)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xié)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xié)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yōu)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著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fā)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jiān)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篇三 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總結2750字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占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們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于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fā)生不完成家庭作業(yè)、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jiān)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系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愿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wèi)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huán)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斗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yǎng)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斗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jiān)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jiān)護人常發(fā)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并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群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群體雖是孩子自發(fā)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群體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與群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游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群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后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閑暇教育,吸引群體成員投身于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chuàng)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群體文化。

(三)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充實孩子的課余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群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qū)的優(yōu)勢,開發(fā)活動課程,愉悅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臺,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臺,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群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盡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xiāng)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yǎng)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化社區(qū)育人環(huán)境

社區(qū)環(huán)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說,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yōu)化農村社區(qū)育人環(huán)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qū)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xié)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辟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yè)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zhèn)的投資環(huán)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xiāng)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盡量減少留守兒童。

篇四 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8400字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系松動的一群“制 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里,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 子女帶進城里,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 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fā)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 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qū)的1000名(6—14周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 業(yè)大省,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yè)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戶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xiāng)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yǎng)的“單 親家庭”里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yǎng)。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河南農村14周歲以下 留守兒童242.75萬人占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下面是我們調查所得的數據,希望能給我們的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很少與父母聯系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的12.3%

在學校里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tǒng)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里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jiān)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由于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 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fā)展并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軌 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癥”。

全國留守兒童2300萬,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根據某調研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fā)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 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jiān)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 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fā)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系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系一次或很少聯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 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 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 荒廢學業(yè),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三、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郁等問題。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后,我一個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后,我?guī)缀鯖]有笑過,多么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 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jiān)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jiān)護人有矛盾,其中 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五、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對于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監(jiān)護的“盲區(qū)”。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 43.5%,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 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 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 從心。把孩子托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jiān)管的約占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jiān)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yè)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 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 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學校,年齡較大的孩子屬于自我管理的類型。從調查統(tǒng)計看,這種類型約占2.3%,一般情況下孩子年齡在14歲左右,多為初中學生。主要 特點:父母長期在外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財、物方面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關注較少。這類留守兒童由于處在青春期初始階段,易受外 界影響,發(fā)生問題較多。其余的是由父親或母親一人在家撫養(yǎng)的類型。從調查統(tǒng)計看,單親監(jiān)護型占49.5%。主要特點:關愛不健全,缺乏父愛或母愛,造成父 愛或母愛教育缺失。比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缺乏自信;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缺乏友愛等。留守兒童處在一個需要關愛和監(jiān)護的年齡,監(jiān)護的 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其次,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qū)”。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無 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系大多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 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據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厭學,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又 由于監(jiān)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 規(guī)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jiān)管上卻無能為力。同時由于多數農村學校受我國傳 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并沒有認真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我們不能不為他們的將來所擔心。

再次,社會環(huán)境存在“雷區(qū)”。對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 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 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親情關系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于父母不在身邊, 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性格往往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調 查顯示: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與監(jiān)護人有心理上的距離,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情緒往往無法及時得到排解,常常導致感情脆 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極容易 導致他們行為的失范,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據公安部的調查顯示兩個“大多數”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 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調查還顯示:80%的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北京的中國社會調查所近日公布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父母明顯感覺到孩 子留守后變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經常惹是生非。華中師范大學在湖北的調查顯示:90%的教師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兩個 方面都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父母不在身邊,從他們缺少父愛的眼神里很難找到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他們普遍過早的成熟,卻又無時無刻不在 渴望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愛撫。

農村兒童也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如果對孩子 的監(jiān)控處于真空或半真空狀態(tài),使他們失去家庭的溫暖和教育,其后果將不堪設想。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鏈中出現“斷層”, 因此,極易產生生活失助、學業(yè)失助、行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現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會人格。

在 調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一個男孩,今年15歲,幼年母親改嫁,由父親帶著他和姐姐生活。迫于生計,他父親外出務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顧。特 殊的生長環(huán)境使他小學還未畢業(yè)就早早輟學,開始在一家饅頭廠打工,不慎一只手的三個指頭被機器攪斷。生理上的殘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愿與其他孩子交往。令 我們心痛的不僅如此,他的道德觀念甚弱:離開饅頭廠后他又到一個家庭小廠去作伙計,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給大家,他怒罵他奶奶“老不 死的”,還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話語。奶奶走后他仍在罵罵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似的。周圍的人有的嘆息、有的嘲笑。我們該做如何感想又該怎樣去 做呢?誰又該對的他悲劇人生負責呢?

通過調查發(fā)現,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fā)展的。他們 的學習成績、品德發(fā)展不盡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于非留守兒童。“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是學校和老師的一塊心病。由于沒有父母的細心 監(jiān)護,而班主任老師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當一部分留守生學習缺乏自覺性,交友沒有選擇,喜歡成群結伙,打架斗毆;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勤儉節(jié)約;沒有辨別是 非的能力,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參與偷盜,迷戀上網,有的甚至早戀。

曾看到過這樣一 篇報道:一個13歲女孩在網吧產下一嬰兒。一個孩子生下一個孩子,這是怎樣荒謬的事實!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監(jiān)護,面臨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外界滋擾。留守兒童大 多膽小孤僻,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大多為吸毒者所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 騷擾,性侵犯的事件發(fā)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數。

留守兒童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 質令人擔憂。由于父母法定監(jiān)護職責的缺失,臨時監(jiān)護人監(jiān)督不嚴,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部分留守兒童 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不少留守兒童欺騙說謊、拉幫結派、欺負同學,更有的留守兒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毆、敲詐勒索等違法違紀行為。有調查資料顯 示,義務教育階段中的留守兒童學生38.09%行為表現好,43.97%行為表現較好,14.95%存在違紀行為,0.15%存在違法行為。根據共青團中 央的統(tǒng)計,全國大約又2300萬留守兒童,占全國農村兒童的20%,這一比例在四川、重慶、安徽、河南等地會更高些,達到50%甚至70%。[3]那么至 少將有34500留守兒童有違法行為。這些留守兒童長大后對社會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___正在大力號召新農村建設,這么多的留守兒童對于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建設和諧、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是極為不利的。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幫助。令我們欣慰的,隨著今年兩會的召開,留守兒童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

人民網北京3月2日訊記者趙穎報道:“國務院支持全國婦聯,聯合中央14各部門,成立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專門工作小組,專門來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情況……”,這說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確保落到實處。

第一項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首先要及時了解留守兒童成長發(fā)展有什么問題,要弄清楚。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分析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決它的辦法。

第二項工作,制定相關的政策。農村留守兒童因為隨著我們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建設的進程,一些流動人口很多是城市的問題,所以出現了留守兒童。我認為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法律政策的層面,從機制、體制的層面來給它解決。

第三項工作,要完善一個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就要形成黨委、政府加強領導,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然后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個很大的信心,我們國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確保他們落到實處。

第 四項工作,擴大社會的宣傳,充分發(fā)揮主流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媒體陣地的作用,讓他們宣傳保護兒童的方針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傳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好 的經驗和好的辦法。同時,還要表揚留守兒童的先進分子和留守兒童的先進家庭,以他們的經驗做法,把他們動員起來。這樣就可以動員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我們 農村留守兒童,切實把他們的事情辦好。我想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第五項工作,要動 員全社會的支持?,F在我們要發(fā)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五老”作用,發(fā)揮志愿者、農村老黨員、優(yōu)秀的教師、村干部這些作用。另外我們現在針對家庭在城里做 工,我們辦理了“代理媽媽”、“代理爸爸”,還有其他監(jiān)管的體系。同時我們也對奶奶、爺爺進行現代化幼兒的知識教育,讓他們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項工作,依法維護權益。就是進一步的來搞執(zhí)法力度,執(zhí)法力度要加強,對于侵犯少年兒童的情況給予打擊,對于犯罪的,我們將其繩之以法。

顧 秀蓮說,實際上,現在各條戰(zhàn)線都在著手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近,國務院就成立了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把農村兒童問題也統(tǒng)一規(guī)劃進去了?,F在各個部門,除了 中央、國務院重視,各個部門都在重視。比如說,公安部門也下了通知,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力,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兒童的未成年人 教育問題,入學問題作為重要的問題,全國婦聯從上到下啟動了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還有關愛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比如說,四月婦聯他們經過調查研 究寫出了關于留守兒童怎么辦的問題,他們搞了關愛留守兒童行動,這個行動使得2409個鄉(xiāng)鎮(zhèn),有39萬個留守兒童受益,現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蘇、福建, 他們已經把留守兒童納入寄宿學校,……,結合起來解決。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問題的解決

通 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部分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他們的父母很多在外務工多年,與孩子很少有機會進行溝通,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因此我們 應該讓父母看到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讓他們了解他們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從而真正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在他們想通 過拼命掙錢,為孩子鋪就成才之路的誤區(qū)中醒來,看看孩子最需要什么。因此對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引導,盡可能使他們與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給孩子最貼切的 幫助和指導。對孩子來說,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而這一時期正是他們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下有些孩子會變得堅強,但也有些形成了自閉不愿意 與他人交流等性格特征。因此學校、家庭應該去培養(yǎng)他們自立自強的性格讓他們在困難、挫折面前不退縮。父母不在身邊是個考驗,學??梢岳眠@一點培養(yǎng)孩子的 生活自立能力,讓他們理解父母的苦心。

在我們的調查中了解到,部分打工者曾試圖把孩 子帶到務工地點去上學,但大城市的好學校門檻太高,面向農民工子弟的學校,教學條件還不如家鄉(xiāng)的學校。再加上現在國家已經在全國農村實行了義務教育階段費 用全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讓孩子在家鄉(xiāng)讀書。對于這一現象我們認為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解決:第一,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 上學機會。第二,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件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 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第四,發(fā)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層面上,應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guī)方面解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為此,我們根據以上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其分析和對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的了解,為了更好地讓那些留守兒童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提出了建立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家庭篇

1、 慎重選擇。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jiān)護子女,一般以母 親為主,母親心細,有耐心,孩子更愿意與她們交流。父母都外出務工的,如果條件允許,可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

2、定期“溫馨對話”。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時了解子女的近,一方面利用書信或電話定期與孩子進行進行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向老師和臨時監(jiān)護人即使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個方面的情況。

3、尋找“代理”,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需要父母雙雙外出務工而祖父母又沒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親戚朋友中為孩子尋找“代理媽媽”。“

代理媽媽”既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學校篇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道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jiān)護人及臨時監(jiān)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 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 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 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 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序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鄉(xiāng)土文化引進課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建立和推行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評價過程變成教育引導的過程,對學生產生約束力,實現由紀律和自律的轉變,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 境。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

4、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輔導站。特別是班主任要及時發(fā)現孩子的心理問題,與由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幫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5、注重培訓。盡可能對臨時監(jiān)護人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識,開展一些座談會,讓他們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同時,要充分的利用春節(jié)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的“黃金季節(jié)”,召開家長會。

篇五 2023年農村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600字

農村留守兒童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調查時間:2023年1月25-2023年2月6日

調查地點:__鄉(xiāng)村

參與人員:謝建業(y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農民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留給老人或親戚照看。農民的收入雖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卻失去父母的愛,學習無人監(jiān)督和指導,孩子的教育成了問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應該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

近年來,農村的農民為了增加收入,丟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雖然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這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如留守兒童問題。

我走訪了__市政府,調查顯示:__市有2000萬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占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fā)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我到__市正陽縣永興鄉(xiāng)進行了實地調查,總結一下幾點: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問題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監(jiān)護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教育幫助不夠。孩子的監(jiān)護人大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里無人輔導。由于老人在家有家務,他們很少或沒有參加家長會,也就無法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績很低。這種趨勢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

2.缺乏父母愛,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愛,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缺陷。表現為:任性、郁悶、敏感、不安、膽怯等。在學校常常表現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很多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樣后果是非常嚴重的,不利于孩子成長,不利于社會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臨拐騙、打架、斗毆、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由于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兒童年幼無知,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fā)生。

4.留守兒童在成長期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愛和引導。目前他們尚處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缺乏對社會生活事物的準確判斷,沒有父母在身邊交流、教育和疏導,讓他們面臨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村委會也沒設立外出務工人員花名冊,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

1.社會經濟發(fā)展,交通改善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fā)展,特別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工廠增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交通便利促進農村勞動力在城鄉(xiāng)之間流動。

2.地區(qū)教育差異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3. 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三)對問題的建議

1.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從入學教育、學校建設、戶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城就學問題,并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的歧視性待遇,確保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政策的落實,解決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村流動父母的后顧之憂。

篇六 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350字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

廣東省__縣中小學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對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數據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huán)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tǒng)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占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被問及到為什么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么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于缺乏監(jiān)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tài)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jiān)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jiān)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guī),經常發(fā)生打架斗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當然,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這些孩子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變成一種學習動力,有較強烈的學習欲望,成績優(yōu)異,各方面表現良好。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的,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huán)境需要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不講衛(wèi)生、挑食挑穿、亂花錢,這是典型的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jiān)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造度,不服從管理,撒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飲酒、打架、罵人.. 成為了問題少年。如_____小學二年級學生唐_____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一直由爺爺監(jiān)護,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于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里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_____,由于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guī)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存在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妨礙。根據留守兒童年齡特征,他們正是處于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情感空缺,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好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_____小學二年級學生羅_____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fā)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_____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篇七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400字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 1.2億農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__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tǒng)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更多的農村盈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數據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20__年7月16日-20__年8月16日

調查對象:

廣東省__縣中小學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對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數據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該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占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占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學就讀的占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占絕大部分,占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占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于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占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占42%。這說明留守兒童占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jiān)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占13人,占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huán)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于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__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占了54.14%,在0~60分之間占28.95%,60~75分之間占 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tǒng)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占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被問及到為什么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么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于缺乏監(jiān)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tài)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jiān)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jiān)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guī),經常發(fā)生打架斗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yè)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huán)節(jié)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當然,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這些孩子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變成一種學習動力,有較強烈的學習欲望,成績優(yōu)異,各方面表現良好。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的,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huán)境需要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不講衛(wèi)生、挑食挑穿、亂花錢,這是典型的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jiān)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造度,不服從管理,撒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飲酒、打架、罵人……….. 成為了“問題少年”。如__小學二年級學生唐__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一直由爺爺監(jiān)護,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于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里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__,由于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guī)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存在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妨礙。根據留守兒童年齡特征,他們正是處于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情感空缺,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好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__小學二年級學生羅__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fā)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__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篇八 2023年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暑期社會調查報告4800字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 1.2億農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__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tǒng)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更多的農村盈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數據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__年7月16日-__年8月16日

調查對象:

廣東省__縣中小學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對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數據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該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占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占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學就讀的占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占絕大部分,占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占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于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占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占42%。這說明留守兒童占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jiān)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占13人,占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huán)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于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__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占了54.14%,在0~60分之間占28.95%,60~75分之間占 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tǒng)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占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被問及到為什么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么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于缺乏監(jiān)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tài)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jiān)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jiān)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guī),經常發(fā)生打架斗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yè)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huán)節(jié)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當然,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這些孩子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變成一種學習動力,有較強烈的學習欲望,成績優(yōu)異,各方面表現良好。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的,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huán)境需要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不講衛(wèi)生、挑食挑穿、亂花錢,這是典型的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jiān)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造度,不服從管理,撒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飲酒、打架、罵人……….. 成為了“問題少年”。如__小學二年級學生唐__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一直由爺爺監(jiān)護,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于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里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__,由于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guī)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存在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妨礙。根據留守兒童年齡特征,他們正是處于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情感空缺,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好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__小學二年級學生羅__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fā)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__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4、監(jiān)護管理不足。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無論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不生病,這就算是盡到責任了。甚至有些監(jiān)護人,由于忙于農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問卷調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藥;20%的給父母打電話。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于溺愛,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調查中,有一個黃__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爺爺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時間,便以各種理由向爺爺要錢,然后到處去玩耍,知道錢用完后,才會回家。同時,祖父母等臨時監(jiān)護人因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監(jiān)護權,特別是老人防范防護能力弱,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y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經常發(fā)生,使留守兒同的生存存在諸多隱憂。

5、監(jiān)護人自身素質偏低和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監(jiān)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或半盲,他們并不懂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tài)度、教學方法上還是按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加之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就連一些年輕的農村家長也是難以有效地輔導學生,更不用說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監(jiān)護人的素質偏低,也造成了學校與監(jiān)護人溝通上的困難,老師們更擔心,隨著外出務工者的增加,留守兒童還會進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響的將不再是少數人得素質,而是將來農村建設者這個大群體的素質。

三、__縣對留守兒童已采取和擬采取的教育關愛建議及措施

1、高度重視,并建立相應的機制。

成立了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實施領導掛級制、班主任包班制

可任教師包組制、班級學習小組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tǒng)計,制定詳盡的留守兒童教育措施。明確學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等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定點、定人的幫扶;與監(jiān)護人簽訂《監(jiān)護人責任書》;班主任與留守兒童簽訂《自我承諾書》,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積極開展一系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活動。

要求留守兒童定期向父母報答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

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饑渴。

老師對留守兒童要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一旦發(fā)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wěn)定或者成績下降,就及時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穩(wěn)定其情緒。

建立幫扶機制,發(fā)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通過“兩任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械茇點救助。

開展“結對子”活動。各班主任姚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發(fā)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教師負責一個或幾個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系。

3、積極建立家校聯系,舉辦特殊家長學校。

學校在學生入學時,姚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及父母的聯系方式。當留守兒童出現非常情況時,及時與父母取得聯系。同時,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jiān)護人的情況。由學校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姥爺進行培訓,改變家教不雅念陳舊。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施行動態(tài)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談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心的集體活動,都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jiān)護人、代表人進行溝通。)根據每一位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針,有針對性的加強丟留守兒童的指導,并進行跟蹤管理。

5、積極開展各類校內外活動。

班主任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特殊關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開發(fā)、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丟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沉影響。

四、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并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系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也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2.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絡。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jiān)護網絡,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絡,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3.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并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4.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加快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為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篇九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總結2650字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總結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占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們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于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fā)生不完成家庭作業(yè)、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jiān)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系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愿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wèi)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huán)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斗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yǎng)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斗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jiān)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jiān)護人常發(fā)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并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鞭r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群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群體雖是孩子自發(fā)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群體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與群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游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群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后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閑暇教育,吸引群體成員投身于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chuàng)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群體文化。

(三)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充實孩子的課余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群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qū)的優(yōu)勢,開發(fā)活動課程,愉悅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臺,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臺,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群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盡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xiāng)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yǎng)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化社區(qū)育人環(huán)境

社區(qū)環(huán)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說,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yōu)化農村社區(qū)育人環(huán)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qū)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xié)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辟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yè)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zhèn)的投資環(huán)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xiāng)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盡量減少留守兒童。

2023年6月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九篇)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里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嶝垖懽鳛榇蠹艺砹宿r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選,閱讀!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jié),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qū)xx鎮(zhèn)xx村擔任村主任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農村留守兒童信息

  • 2023年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四篇)
  • 2023年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四篇)99人關注

    一、調查登記表調查時間:調查方式:走訪調查人:調查地點:略留守兒童家數:13戶,留守兒童人數:26人總戶數:33戶其中有4戶一位老人帶3個小孩,有5戶一位老人帶2個小孩,有4戶1位老 ...[更多]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模板(十五篇)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模板(十五篇)91人關注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調查時間:20xx年8月—20xx年6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調查地點:xxx小學調查方法:教學工 ...[更多]

  •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十五篇)
  •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十五篇)89人關注

    隨著農村父母離鄉(xiāng)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 ...[更多]